女兒劉心語是剛滿12歲的初一小女生,安靜、溫和、話不多,不喜歡競技性運動,大多數(shù)時候顯得內(nèi)向,不合群。一旦遇見喜歡并投緣的人,她忽然就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每到這時,我都會驚訝于她安靜的外表下那不易覺察的熱情與生動。她的動作總是慢吞吞的,像只小蝸牛。女兒還有輕微的強迫癥,比如衣服的兩只袖子挽起的長度一定要一樣長,襪子也要在腳踝上同樣的高度。她不愛穿裙子,各種粉色裙裝她看也不看便打入“冷宮”。她敏感而自尊,受了委屈會眼蓄淚水一言不發(fā)。她始終沉默而堅持,一邊聽我的嘮叨,一邊繼續(xù)做她認為對的事。她自由地、倔強地成長,就像一株春天里的小樹。
用溝通代替斥責(zé)
小時候,看到小朋友在地上哭鬧打滾,女兒會走上前對他們說:“你別這樣,你這樣是沒用的,和爸爸媽媽好好說啊。如果你是對的,他們就會答應(yīng)你的。”她說這番話的時候不像一位3歲小孩。當女兒第一次想用哭鬧的方式獲得某種許可的時候,我便溫和而堅定地和她說了這番話。她聽得多了,而且發(fā)現(xiàn)哭鬧果然沒有作用,反而是正確的表達和溝通更有效,便把這番話牢牢記在心里。遇見吵鬧的小朋友,她便脫口而出,像個小大人。
我的母親特別嚴厲,小時候的我一旦犯錯,便招來打罵。因為感受到母親的強勢給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困擾,所以,我時時提醒自己要做一位溫和的母親。對待女兒時,我盡量用溝通代替斥責(zé),用溫和代替暴怒。
有一次,女兒和我說:“媽媽,我無論考多少分都可以和你說,你不會罵我,還會幫我分析沒考好的原因。我覺得好幸福!”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的原因有很多,但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孩子對父母說沒考好或做錯了事,父母暴怒相加;如果孩子遇到煩惱向父母求助,父母認為不值一提,很不耐煩……這些態(tài)度都會堵住父母和孩子溝通的通道。女兒上小學(xué)三年級,第一次數(shù)學(xué)考砸了,放學(xué)回來,如實告訴了我,還哭得很傷心。我擁抱她,安慰她說:“一次成績不代表什么,哭也解決不了問題啊,我來幫你一起分析沒考好的原因吧?!碑斘覀円黄鸢言嚲砩系膯栴}解決了以后,女兒難以置信地說:“媽媽,你真的不會打我嗎?我的同學(xué)沒考好,回去就會挨打的?!蔽倚α诵φf:“媽媽不會因為你沒考好打你,但我可能會因為你沒有認真學(xué)習(xí)而生氣喔!”
在小學(xué)和初中,女兒的成績像過山車,忽而挺好,忽而又考砸了。我雖然不是十分淡定,但也一直堅持自己說的,不因為女兒沒考好而生氣發(fā)怒。進入初中后,她的學(xué)業(yè)壓力比小學(xué)大了許多,不過她總是樂于和我分享學(xué)習(xí)中的喜怒哀樂。
讀小學(xué)五六年級的時候,女兒迷上了手機游戲。我沒有粗暴制止,而是和她約好:只要完成作業(yè),每天都可以玩半個小時;如果違反,就取消玩游戲的權(quán)利。女兒當然歡呼雀躍,但也小心地遵守我們的約定,因為一旦違反,她不能再玩游戲,那可不劃算?。∮袝r候,我還和女兒一起玩,互相交流通關(guān)經(jīng)驗。與其堵,不如和孩子一起參與其中,何況我也是個好奇愛玩的媽媽,在孩子面前扮嚴厲,背著孩子又悄悄玩游戲,我也覺得不自然。其實,女兒還是會犯規(guī),趁我不注意,游戲時間常常超過半小時。她雖然做得隱秘,但哪能逃過我的“法眼”。不過,我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持續(xù)大半年的時間以后,我發(fā)現(xiàn)女兒連著幾天都沒玩游戲了。她說:“玩膩了,沒什么好玩的!”沒想到,我沒有苦口婆心,沒有嚴厲制止,竟然讓她自愿“戒”了手機游戲。女兒還說:“別的同學(xué)都要偷偷摸摸地玩游戲,我的媽媽每天讓我玩游戲。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玩得不愿玩了!”
女兒長到12歲,我從未打過她。她生性敏感,我害怕自己的體罰打罵會對她造成傷害。女兒曾經(jīng)在路上看到一名動怒的母親對著自己的孩子拳腳相加,從未見過如此場景的女兒嚇呆了,緊緊地抓住我的手,那時候她才4歲。我蹲下來抱住她,能感覺到她的不解和恐懼。我和女兒之間有“愛的儀式”:每天都要擁抱、親吻,互相說“我愛你,媽媽”和“我愛你,心寶”。我想用這樣的儀式傳達我們之間的信賴和愛。有時候,即使女兒做錯了事,被我嚴厲地責(zé)怪,我們?nèi)胨耙膊粫诉@個儀式。
為女兒的特點點贊
女兒有很多特點,動作慢是其中之一。有時候,我忍不住嘮叨兩句,她便眼淚汪汪,說:“我天生動作慢嘛……”我也想過各種“招”試圖讓她改變慢吞吞的習(xí)慣,但最終發(fā)現(xiàn)真是徒勞。后來,我換了個角度想,缺點也能變成優(yōu)點。女兒動作慢,但也因此細心專注。上中班的時候,幼兒園開運動會,要求每個孩子都參加拍皮球比賽。女兒回來很不開心,因為她不會拍皮球。在準備迎接運動會的半個月里,她每天都會練習(xí)拍球兩個小時以上,不急不躁,從最初的一個,漸漸到能拍兩個、三個……女兒的皮球越拍越好,運動會上,她出人意料奪得比賽的第二名!
女兒5歲放寒假的一天下午,我去上班,她在家畫畫。我下班回到家,她還專注地坐在小畫板前。我不忍打擾,便去廚房準備晚飯。在畫板前一動不動地坐了五個小時以后,女兒終于完成了《我的家》:色彩大膽明快,層次豐富,造型童真。我把這幅畫裝裱好,掛在客廳的墻上。直到今天,我想起那個坐在畫板前5個小時,一動不動專心作畫的5歲小女孩,都會感動不已。
那時的女兒愛聽孫敬修爺爺講的《西游記》,很喜歡其中的紅孩兒。我去江西井岡山出差,她要我給她帶回一桿紅纓槍,又翻出來一塊圍巾,減掉一個角,系在脖子上當斗篷。經(jīng)過這么一裝扮,女兒便成了威風(fēng)凜凜的“紅孩兒”。這還不過癮,她還寫了一張“火云□”(那時她還不會寫“洞”字)的門牌貼在我們家大門上,說爸爸是“牛魔王”,媽媽是“鐵扇公主”,她是“紅孩兒”,我們一家住在“火云□”。更有趣是,幼兒園的書本和作業(yè)本的簽名都被她改成了“紅孩兒”,她還要求我把在《家園練習(xí)冊》上的簽名改為“鐵扇公主”。女兒對紅孩兒的角色樂此不疲,我也樂于參與其中。我慶幸,當孩子在想象的世界天馬行空的時候,我沒有因為她剪壞我喜愛的圍巾斥責(zé)她,沒有嘲笑她將“火云□”貼在門上。陪伴女兒一同參與她想象的童年,于我而言,很幸福。
女兒上小學(xué)后,我替她報了附近的書法班,每周兩次課。和別的家長不同,每次送女兒到書院之后,我便回家,留她在課堂上聽課寫字。課程結(jié)束以后,我再去接她。去接女兒的時候,其他家長稱贊她:好認真的孩子,整節(jié)課都在寫字!在書法班學(xué)習(xí)一個月以后,女兒的作品便被老師推薦刊登在報紙上,讓我這個當媽的好生自豪。
比起拔苗助長,我更喜歡用心去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順其自然,讓孩子從容不迫地長大。
讓女兒讀喜歡的書
閑暇時間,我喜歡讀書,也熱衷幫女兒選書,以經(jīng)典名著為多,比如《安徒生童話》《小王子》《愛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等。其中,她喜歡看《窗邊的小豆豆》,讀了很多遍,還拉著我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jié)。她說她希望能在巴學(xué)園那樣的學(xué)校讀書,并遇見巴學(xué)園里的校長。
我的推薦并不都投其所好,女兒也有自己喜歡的書單。她是楊紅櫻的粉絲,在網(wǎng)上追楊紅櫻的新書,新書一出版,便央求我買下。書一到手,她便一口氣讀完,然后心滿意足地將書放入書架中的“楊紅櫻專區(qū)”。小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她集齊了楊紅櫻童話書系列,寶貝似的整整齊齊擺放在書櫥里。女兒對版本的選擇也很挑剔,楊紅櫻的《笑貓日記》系列換了新的版本,封面和用紙都作了調(diào)整,她不喜歡,覺得封面的插圖沒有以前的好看,色彩太暗,書名大得有點兒嚇人。女兒和我聊起這些的時候,我驚訝于她的觀察力和獨立意見的表達。記得以前和一位媽媽聊天,說起她的女兒初中還在讀童話,擔(dān)心影響學(xué)業(yè),于是責(zé)罵收繳,為此母女關(guān)系十分緊張。我當然也有這樣擔(dān)憂,曾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你長大了,也不能只讀童話書??!”女兒卻說:“媽媽,愛讀童話的人有一顆童心。有童心的人最快樂!”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聽蔣勛的《細說紅樓夢》,女兒跟著聽,也迷上了。聽了一段時間,她開始問我《紅樓夢》中的故事情節(jié),當我的敘述跟不上她的好奇心時,她便要求買《紅樓夢》。我告訴她這本書小學(xué)生讀起來會比較艱澀。她堅持要買,書買回來后,她迫不及待地讀了幾天,讀讀又放下,最后還是作罷,說:“這本書好難懂哦,我以后再讀吧。”雖然女兒最近不會讀《紅樓夢》,但我想,興趣終有一天會讓她再次翻開,并真切地領(lǐng)略到其中的魅力。
最近,女兒又迷上了《魯迅文集》(少年版)。這套書擺在書櫥里好些年了,以前我介紹給她,她不予理會,這次卻自己找出來看。我問她原因,她說,她很喜歡語文課本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老師的介紹,她對魯迅有了初步的了解,想更多地了解魯迅。這讓我想起五年級的寒假,女兒看完熱播穿越劇《宮鎖珠簾》,對雍正皇帝及清朝歷史產(chǎn)生了好奇心,拉著我問這問那。我實在招架不住,她便要求我給她買一本詳細講述清朝歷史的書。我在當當網(wǎng)一搜,還真沒有適合10歲孩子看的通俗易懂的清朝歷史書,最后只買了《清朝十二帝》。我以為這本書又會被女兒冷落,沒想到,她硬是專心啃了三天,認認真真讀完了,并對書中所述的歷史故事如數(shù)家珍,這真是讓我對她刮目相看。
女兒讀著自己喜歡的書,單純而幸福。我挺羨慕她的這種幸福。我希望閱讀能成為女兒一輩子的習(xí)慣,她一直堅持讀感興趣的書,享受其中的樂趣。
2015年新學(xué)期開始,女兒捧回一張學(xué)校的“三好學(xué)生”獎狀,這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在微信朋友圈寫下:“親愛的女兒,謝謝你帶給我的驚喜!堅持、細心、韌性、努力、善良、溫和,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將跟隨你,去探尋成長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