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開展了“學本式思辨課堂”,它是以“自學、互學、展學”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學習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我執(zhí)教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學習
開課時,首先出示學校運動會中的一張照片,讓他們?yōu)檫@張照片鑲上邊框,需要多長的邊框?學生思考片刻,明白就是求長方形的周長。然后揭示課題,于是我繼續(xù)追問:你認為這節(jié)課我們要達到什么學習目標?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歸納(目標:探索,會算,會解決問題),并帶著目標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分小組討論、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后上臺匯報展示。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因為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學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比較和理解。學生展示了多種方法:(1)長方形的周長=長+長+寬+寬。(2)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在學生交流算法時,讓學生適當解釋自己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lián)系,始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都是求圍成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寬)×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把長方形的一組長和寬畫上紅色,利用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對于正方形的周長,學生能直接探索出: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最后把課題補充完整,緊扣目標。
三、為學生設計有層次的練習
本節(jié)課設計了四道練習題。(1)直接求出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2)利用周長公式解決問題,求出籃球場一圈有多少米。(3)菜地一面靠墻,其他三面圍上柵欄,需要多長的柵欄。(4)讓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周長是20厘米的長方形,你有多少種不
同的畫法。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改進的措施
我覺得整節(jié)課最精彩的地方,除了學生展示幾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外,還有學生間的相互提問??墒侨匀淮嬖谝恍┎蛔悖豪纾吓_展示的學生比較膽怯,說話聲音小,不能完全放開,耽誤的時間比較多。但在這時我等待的時間比較長,沒有及時介入。導致其他小組交流的時間不夠充分,交流不徹底。由于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討論時間太長,最后一個拓展練習沒有處理完,也是一個遺憾。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該扶則扶,該放則放,同時還要注意課前引入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我們的課堂會更精彩。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