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學工作者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不懂得遵守課堂紀律,使課堂紀律較差,難以組織教學。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領悟到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能源,設置愉悅的教學背景是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的前提條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教材為例,分析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興趣教學,對提升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質(zhì)量,獲得了不錯的成效。
關鍵詞:低年級;興趣教學;教學質(zhì)量
一、采用編兒歌的方法,引發(fā)學生“識譜”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識譜知識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學音樂的基礎,只有讓學生把握好識譜知識,才能夠準確地唱好歌曲,為學好音樂知識奠定良好的根基。為使學生對單調(diào)無味、難以學會的識譜知識感興趣,我通常將部分識譜知識編寫成兒歌來協(xié)助他們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給學生講授“五線譜的線數(shù)及間數(shù)”時,我編了這樣的兒歌,使學生邊指邊讀:每只小手五條線,從下往上數(shù):一二三四五,一線do,二線lei,三線mi,四線fa,五線sol。編成這樣的兒歌,學生不但可以動手,而且又可以動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讓學生對“五線譜”知識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良好成效。
二、引導學生展現(xiàn)美,引發(fā)學生唱歌的興致
唱歌的主要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及熏陶。老師不可以只教會學生唱歌,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準確表達出歌曲的思想主題及藝術靈感,從而讓聽者領會作品內(nèi)涵,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再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及感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進入展現(xiàn)音樂的最好狀態(tài),唱出的歌聲真實動聽,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及生命力。要達到這一點,老師先要讓學生清楚理解歌曲的內(nèi)涵。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要是老師只用概括的語言指引學生來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就會相差甚遠,老師需將音樂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講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作為形象的比喻及講解,將歌曲包含的情感及藝術美開發(fā)出來,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致,引領學生融入歌曲中,準確無誤地唱出歌曲的情感及藝術美。例如,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這首歌時,我只帶領學生按節(jié)拍唱了兩遍歌詞,學生就會唱了。然而因為學生領悟不到歌中小朋友搭乘火車時的興奮心情,許多學生唱起來很死板,毫無感情。由此,我便采用活潑的語言來打開學生的情感之門:“你們有誰坐過火車嗎?可以和大家說一下當時坐火車的心情嗎?”這一提問,學生可有精神了,躍躍欲試,都爭著舉手回答。然后我又提問學生:“假如你們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xiàn)在就要坐火車去你們十分向往的地方旅游。當火車開動時響起汽笛聲‘咔嚓、咔嚓’的時候,你們是如何的心情?”這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都紛紛舉手搶答。接著我對學生說:“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nèi)ソ加?,聽,音樂火車開過來了,請小朋友們坐好了,一定要遵守我們團隊的紀律,如果誰在火車上亂走亂跑,我們就不能評他為文明乘客,讓我們坐上火車出發(fā)吧。”我將學生分為兩組,后面學生手搭前面學生肩,起立做開火車游戲。我做火車頭,模仿汽笛聲,學生模仿車輪轉(zhuǎn)動的咔嚓聲,小火車駕駛的非常有秩序(播放《火車開啦》伴奏音樂兩遍),我再帶領學生一起唱。這次學生都唱得很好,歌聲中充滿了快樂、真摯的情感,歌聲中陶染著美的色彩。
三、引導學生做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不可分割、緊密相連的。表演是音樂教學中最讓學生喜歡的內(nèi)容之一。依據(jù)低年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我每教一首歌曲,都要依據(jù)歌詞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表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記住歌詞。在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時,我是如此做的:其一,引導學生展開隨性表演;其二,依據(jù)學生表演能力,設置一套符合學生性格的動作教給學生;其三,個體檢查。在進行個體檢查時,學生通常會被其他同學的一些美觀動作及優(yōu)雅造型吸引,
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讓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臺下的學生踴躍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日較膽小的學生也蠢蠢欲動,由此臺上的學生表演得更加賣力了,課堂氣氛也跟著活躍起來。這樣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同時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內(nèi)容,
并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致,最終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
四、使用自制的樂器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低年級的小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難以招架,要是用打擊樂器給學生練習和給歌曲伴奏,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學校的條件有限,沒辦法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個打擊樂器,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情緒。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效,我讓學生在家長協(xié)助下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如用廢棄的鑰匙串在一起做鈴鐺;用小米抑或是沙子放入易拉罐里抑或是塑料藥瓶里做沙捶等。學生用自己制作的樂器一邊唱一邊奏,興奮極了。在教學生唱《過新年》這首歌時,我是這樣設置教學的,全班學生一共分為4個組,第一組搖鈴鐺,第二組搖沙捶,第三組打小鼓,第四組唱歌。如此反復練習,一邊伴奏一邊唱歌,讓教室里彌漫著幸福、快樂的氣氛。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又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致。
五、采用圖、講、演結(jié)合,引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課程,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好這門功課,是音樂老師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生活閱歷淺,要讓學生切實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yǎng)情操的目標,則需要依據(jù)小學生的思維特征,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有趣味性的故事、帶有啟發(fā)性的語言等形式來協(xié)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內(nèi)涵,接著再讓他們在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中自由發(fā)揮想象力來體驗,進而使他們依據(jù)自身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記憶力,采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六、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情感
表達感情是人的本能反應,而情感是音樂的生命魂魄,情感可以給予音樂生命與活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需注重對學生展開情感教學,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領悟歌曲、樂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比如:在講授《國歌》這一課時,上課的時候我采用靈活的語言和提問來打開學生的情感之門,引領學生參與到教學中。
老師問:“你們知道國歌代表什么意義嗎?為何每個人都要會唱國歌?每當國歌的樂曲響起時,你們站在國旗臺下,心里有什么感想?”學生聽到后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學生說:“國歌代表著我們的國家。”有的學生說:“國歌是我們國家的歌曲,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唱國歌?!边€有的學生說:“每當我唱國歌時心里暖暖的,感覺很神圣,有一種激動在心里蕩漾?!蔽以龠M一步引導:“什么時候升國旗奏國歌最讓人激動呢?”有的學生說:“是奧運會上,我國的運動員拿到金牌為國家爭光的時候?!边€有的學生說:“香港和澳門回歸,五星紅旗在香港、澳門升起的時候?!钡鹊?。如此教學,學生會更加認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提高音樂的教學質(zhì)量。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挖掘音樂教材內(nèi)容的審美因素,同時結(jié)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精心營造優(yōu)美舒適、富有感染力的學習氛圍,盡量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性,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快樂積極地獲取音樂知識,進而實現(xiàn)提升音樂教學質(zhì)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玲,胡彬.關于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5).
[2]費薇.對音樂教育專業(yè)中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課程的思考[J].黃河之聲,2009(15).
[3]郎亞平.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對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J].藝海,2009(1).
[4]暴羽.“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8(9).
[5]黃小瓊.當代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zhì)的特征[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6(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