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今年的新生入學起,摒棄了舊的教學模式,采取尊重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和手段,以期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千方百計地變換施教方法,與學生溝通感情、交流信息,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程序;激發(fā)興趣;師生互動;測評目標
在目標教學過程中,應有的程序是:導入目標、展示目標、實施目標、深化目標、鞏固目標、測評目標。那么對教師而言,要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在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中都發(fā)揮學習者本人的主體能動作用。至于教學效果如何,就得看教師本身的素質了。
針對學生的現(xiàn)狀,結合教材的特點,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查閱有關的書刊資料,在每一節(jié)課時的導入目標工作中點化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愫,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為老師是可信的,是與我們共同吸收、共同領悟課文的,是與我們一塊學習知識、鍛煉思想的。讓學生感到老師不是空口說教,不是在做廣告宣傳,更不是教材的“廣告人”。例如,我在教學“敬愛父母長輩”一課時,在導入目標時運用了電化教學手段。要求學生回顧從小學到中學的音樂課教學中學習過哪些作品是寫父子(女)、母子(女)的,唱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誰能即興演唱,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藝術作品。學生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然后給學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丶铱纯础返囊曨l,這時,學生的心就被教師緊緊抓住了,為教師進行后邊的若干學習目標打開了一個漂亮的開局,學生產(chǎn)生了我要學習的欲望。這此傳統(tǒng)說教式命令學生學習,強迫學生在沒有趣味或知之甚少的背景下去學習教材中沒有“生命力”的方塊字效果好得多。
在實施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盡力擺脫原有的講授式教法,將課本的知識點變化成有趣味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問題,出示在屏幕上,讓學生在自身強大的內在推動力作用下有意識地、準確地閱讀課本,從教材句段中尋找教師所設置問題的具體答案。對教材中要闡述的理論觀點、邏輯層次安排,我不是告訴學生每一觀點的支撐材料,也不去費太大的精力去分析、講述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而是選擇立體意識很強的繪圖做法,去設置一個有色彩變化的能反映教材邏輯關系的幾何積木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填充空白部分的知識重點。當然教師要給予準確適度的點撥,這樣學生就會急切地開動腦筋,理清文字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選擇準確的字句去完成線條分明的“線路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獲取學生反饋給老師的大量學習信息,牢牢控制教學密度的安排。對學生嚴格要求就可以順利完成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總要求,也就避免了教師一走進教室就板著臉以訓話方式來強制學生非學什么不可的現(xiàn)象。
測評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檢測教與學雙方是否達到了授課伊始定下的目標水平與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設置的測評題應該是變化角度、分梯度、能讓學生發(fā)揮能力的。它應是所有學生都能理解的,而回答正確率應在85%以上,這樣的測評才是合理的,方可作為教學成敗的檢驗標準。從道理上講很容易接受,然而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去做,而且能做得好,需要教師在課前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否則是不會取得成功的,也就能體現(xiàn)素質教育尊重學習者本人的指導思想。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