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發(fā)展?jié)撃艿臉蛄?,也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小學課堂教學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新世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自主學習 高效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課應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xiàn)機會,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以學生主動構建學習過程為特征的高品質(zhì)的有效學習,體現(xiàn)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是主動的求知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重要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學會一種會學習的能力。
一、明確目標,增強參與意識
教師要調(diào)整好與學生之間的站位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意見交換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fā)現(xiàn)型的自主學習。明確目標意在置學生于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后就明確本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目標,還要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讓學生明確總的目標,讓學生有個總的“奔頭”。如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什么是孿生兄弟?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讓學生對孿生兄弟一詞有一個感性認識。接著用課件向學生直接展示地球與火星的真實圖像,讓他們對火星與地球有一個初步了解,從而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習課文的興趣。接著,我問:“同學們看了課題后,你們頭腦中有什么疑問?你們準備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制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不盡相同,備具特色。這樣,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
明確目標的根本在于: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擺上桌面,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fā)現(xiàn)真理,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要學的東西,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營造氛圍,激發(fā)參與意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他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最主要的推動力。筆者常用直觀激趣、謎語激趣、故事激趣、情境激趣、懸念激趣等途徑,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其中直觀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式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有效借助多媒體聲形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當這種好奇心理一旦發(fā)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xiàn)出強烈求知欲,進而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如《趕海》一課的教學,教學前我先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大海的景象,再播放《大海啊故鄉(xiāng)》的歌曲,把學生帶人情境。接著請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歷或回憶影視中看到的情景,說說大海是什么樣子,大海退潮后,人們常去千什么?從而讓學生入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要以教師之情導學生參與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一個孩子,實實在在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對待學生要多寬容、鼓勵和引導,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激勵過程。
三、創(chuàng)設空間,引導參與學習
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參與、有效參與。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筋、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步內(nèi)化為自身內(nèi)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要提供讓學生參與的時機?!墩劧Y貌》是一篇說理性文章。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但這時有學生向我提出質(zhì)疑,說“一般來說,以禮待人,別人也會以禮對待。但有時我們以禮待人了,對方仍然惡語相加,該怎么辦?”于是我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充分討論,各人發(fā)表意見。討論中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典型事列,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終深刻理解了課文主旨,理解了禮貌待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機會,提供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欣喜,真正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四、引探導學,提高參與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終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廬山的云霧》一課,要求學生會背誦課文。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注意板書文中的重點詞;指導背誦時,我先引導學生回憶老師板書的內(nèi)容,再把文中描寫的關鍵詞語補上,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弄清表達方式,抓住“山頭一一山腰一一山谷一一山峰”的順序,邊讀邊想象,最后熟讀成誦。學習第三自然段我也采取了類似的方法。這樣既降低了背誦的難度,同時又教給學生背誦課文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積累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的目的。
自主學習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示有質(zhì)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