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其實簡單的說:“語文素養(yǎng)”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還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簡單的說,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嘗試:
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放眼社會生活,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怎么說,只關(guān)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fā)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學中經(jīng)常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有四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shù)姆绞街赋?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最后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一、大膽表達,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說”的能力即口語交際能力,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講出來。要做到四點: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nèi)向,言語少,老師要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作為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jié)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湔n、深鉆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yōu)美的導語,幾句精辟的總結(jié)……都給學生起著模范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jīng)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再次,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后,老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愿意與人交流。
二、綠色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化積淀
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給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一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知道,課改新理念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教師的指導得法,學生的運用得當,能讓學生切實的打好閱讀基本功,培養(yǎng)自主意識,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必須有目的、有要求、有層次。例如:第一個層次是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邊讀邊想,圈畫生字,標記疑問處,學生便在讀的過程中仔細認字,積極思考。第二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先由學生提出問題或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多種方式讀書,自主思考。討論問題時,在關(guān)鍵地方教師要注意點撥引導,讓學生把教師想講的話說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自明”的能力。第三個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寄情于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策略進行閱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可用“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的方法,《頂碗少年》等可用“讀時按自己的想象加動作”的方法,讀得有滋有味,配以動作表演時,也有板有眼。學生閱讀中,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從而快樂地學語文。第四層次的讀,是指導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讀、說、評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另外,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因此,我們在誦讀活動中把“誦讀為本,不求甚解”作為開展誦讀中華經(jīng)典古詩文活動的一個指導思想。通過反復誦讀,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寫作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踐
素質(zhì)教育意義上的寫,實際上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chuàng)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過程。素質(zhì)教育意義上的寫,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考其中的情與理,表達時做到準確、鮮明、生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學生構(gòu)思創(chuàng)新的指導,分層次擴充寫練的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批改辦法,并及時加以講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以記敘熟悉的生活和議論熟悉的生活對象為主,引導學生能寫自己所想的內(nèi)容,從而克服寫作訓練中的盲目性和畏難情緒。寫作訓練與觀察、思考密不可分。
教師本身所蘊涵的人文素養(yǎng)、人生態(tài)度、理想情操,也能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情愫,有理想,道德高尚,修養(yǎng)深厚,正直秉誠的“人”師。讓學生感受到恬靜和陶醉,讓學生崇敬、向往。注重教師本身的儀表、言談、舉止,以美激智、以美發(fā)辭、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
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進一步采取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改進,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得到更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