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教學在武術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解技巧的好壞往往決定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合理有效的分解技巧,就沒有得心應手的武術教學。筆者多年從事武術教學,在此原將教學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分解方法
1.結構和方向路線復雜繁難的動作分解方法
(1)按上下肢兩部分進行分解教學。如《初級長拳第三路》第二段第六動“叉步雙擺拳”,可分解成上肢部分的雙擺拳和下肢部分的插步成叉步。
(2)將一個動作分解成幾個小節(jié)進行教學。如《少年拳第二套》中的“躍步?jīng)_拳”可分解成三小節(jié);1、屈體提膝后擺拳;2、上步跳躍后擺拳;3、弓步?jīng)_拳。
(3)按上下肢兩部分將一個動作分解成幾個小節(jié)進行教學。他是將一個動作按上肢分解成幾個小節(jié)和下肢分解成幾個小節(jié)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上下肢的分解一定一一對應起來,這樣便于動作的上下結合。例如《五步拳》中的“歇步蓋打”可將上肢分解成:1、收拳蓋壓,2、右收左沖拳進行教學;下肢分解成:1、左轉插步,2、下蹲成歇步進行教學。然后再將上肢與下肢的1與1對應,2與2對應進行教學。
2.攻防因素較多的動作的分解方法
可按攻防因素的多少進行分解教學。如《初步長拳第三路》第三段第三動“弓步劈拳”可按攻防因素分解為三小節(jié):1、收腿收臂閃躲;2、左腿向右前方上步摟手;3、右腿繞上一步劈拳。
3.具有頓挫性的動作可按動作的頓挫性進行分解教學
(1)在一個動作里含有輕重之分的特征。這類動作可以按輕、重對比因素劃分細節(jié)進行分解教學。如“震腳馬步架栽拳”,其中震腳是重動,馬步架栽拳是輕動。為了使兩者前呼后應,輕重相映,震腳之后須稍頓,使輕重均有襯托,動作的節(jié)奏就顯得活躍。分解時,可將頓前為一節(jié),頓后為一節(jié)。
(2)在一個動作里含有突然改變方向的特征,這類動作可以按突然變向的部分劃分出細節(jié)進行分解教學。如《初步長拳第三路》第一段結束動作“馬步架拳”,可按突然變向的特征分為前半部的“左勾手變拳前穿拳”和后半部的“馬步上架”。為了保持動作的完整性,在二部分中間略作頓挫,就能顯現(xiàn)出前穿掌的意向,并為轉身、甩頭、屈肘、抖腕構成必要的條件,使前后兩部分相映生輝,顯出動作的神韻。
(3)在一個動作里含有擒縱或拿打的特征。這類動作可在一擒一縱或一拿一打之間進行分解教學。如《少年拳第二套》里的“纏碗沖拳”,可按擒縱拿打的特征分為“震腳纏碗”和“馬步?jīng)_拳”兩個小節(jié)進行教學。
二、注意事項
1.在采用分解教學時應該注意不宜將動作分解的過細,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
2.分解一定要有理有利,切不可盲目分解,使教學陷入不利。
3.在完成合理的分解教學之后,應盡快向完整教學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