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感情的傳導者,是主體之間的橋梁。本文介紹了“師生情感互動”的定義與作用,并對如何在課堂中開展“師生情感互動”進行了探討。
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較好地掌握和揭示教材的情感因素。善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品質。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道德感和自尊心。能讓學生感受到是在充滿師愛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只有教師切實做到以情感人,以趣引人,傳情激趣,巧設情境,學生的情感體驗才會是豐富而深刻的。其次,情感互動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中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愉快的氣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靠強制命令來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直接決定著學習效率的高低。而這些因素的誘導和啟發(fā)是教學工作的關鍵,解決這一關鍵與師生情感的互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實施情感互動,做到知情統(tǒng)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由此可見,師生情感互動在教學中有著十分積極而重要的意義?!皫熒楦谢印敝冈诮逃虒W的情境下,教師和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伴隨著情感的激活,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有情感態(tài)度參與的課堂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所以,師生在圍繞對教學材料進行認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時,應該伴以情感體驗和傳遞。一方面,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上普遍存在的師生間那種無控制的、無意識、無目的的情感狀態(tài),而需要在教師有意識的操作下,將其變成有序的、有目標的情感網(wǎng)絡,激發(f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創(chuàng)造教育“情感互動”的奇跡;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盡量避免教學中消極情感的發(fā)生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教學中斷的現(xiàn)象。
情感互動在課堂中有哪些作用呢?首先,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傳導作用。教學活動是在教師主導下進行的。學生由于知識、生活經(jīng)驗的侵入,信念、世界觀以及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通過教材獲得的感情體驗是比較膚淺的、單薄的。而必須以情感為基礎,使人與人之間心理相容,排除交流的障礙,形成相互吸引的心理結構。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抽象思維才能積極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產(chǎn)生。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傳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一個有感情、有個性、積極主動的思維個體。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消極對立情緒。如果那樣,學生的思維活動、想象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必要刺激,人的活動能力減低,整個教學活動就會處于癱瘓狀態(tài)。最后,情感互動能促進思維,加強記憶,提高認知效果。教師的工作就是要不斷地關心學生學習,而這種學習不是毫無熱情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和情感交流。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背后有著許多對其有感情的學生,那么這部分學生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己的教學思維,更對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產(chǎn)生重大影響。教學雙方都是艱苦的腦力勞力,都需要極大的熱情,教師在課堂上富有情感的講述和生動地描繪,能使學生的思維細胞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尤其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如果長期耐心地給予教師應給予的情感,那將會喚醒難懂的頭腦。反之,若在講臺上教師常以冷酷無情的面孔對學生,讓學生先是感到師生之間無情可談,那終究會遏止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所以,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師生就會在理解上產(chǎn)生共振,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雙方都會體驗到教學的愉快,耕耘的喜悅。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開始學習,尋求自已感興趣的問題來增強認識的欲望,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智力活動,在愉悅的心情下,解開知識的奧秘,這才是發(fā)展認識的有效方法。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要在認知互動的基礎上實施情感互動,實現(xiàn)認知互動與情感互動的統(tǒng)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更是師生兩個角色之間情感交融、共鳴的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情感投資,善于運用感情來感染學生的情緒,使一些不感興趣的學生因教師富有感情的講授而產(chǎn)生興趣。作為教師,要學會克服自身的消極情感,不沮喪、不氣餒;要張揚自己性格、展現(xiàn)情感中良好的一面,以自己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轉化學生,這就是課堂中師生情感互動的實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