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活著》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那時我剛剛看完《第七天》。拉得嚴實的窗簾隔絕了外界的光與影,書頁在床頭燈下顯得晦暗不明。如果人世間最后一片凈土果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也許福貴家珍老娘老頭子,連上鳳霞二喜苦根有慶,無辜的一生和無處懷緬的靈魂,會成為殯儀館之外的黃土白骨,安定地擁抱著。
《活著》里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我每每想起這個場面:形容枯槁的老頭子孤孤單單地坐在田埂上,他渾濁的眼神看不出悲喜,平靜地給身邊的小伙子攤開不忍卒睹的一生。頭上是萬里青天,腳下是耕作了半輩子的黃土地,眼前那兩頭牛,也許叫鳳霞,也許叫有慶,也許叫家珍或者苦根。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這是我理解的活著?;钪=?jīng)歷了衰老和失去,見證了死亡和別離。最終忍耐著那些苦難、無聊和平庸,沉著又堅韌地活著。像是宗祠里見證了太多生離死別勾心斗角的長明燈,燃燒得安然又寂定??薜锰嗖艑W(xué)會笑著,見證了太多死亡才學(xué)會活著。因為坦然,所以嬉笑人間。
生命像一條奔流不止的長河,遇到的人各色各異。少年紈绔而豪賭千金的不乏其人,家道中落甚至從少爺變成匹夫走卒不乏其人,有的辜負了愛他的人,有的辜負了他愛的人,戰(zhàn)爭年代里顛沛流離的生命比比皆是,政治背景下滿心狂熱的信眾也并不少見……而這各色的人生,所有的跌宕與苦難,所有的感動與悲哀,就這樣匯聚在了一個人身上。因為我活著,每一秒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要活著就必須學(xué)會忍耐。生命的喜樂短暫,生命的痛苦綿長,生命的難測令人期待又恐慌,可那終究是生命。即使遭遇了接踵而來的不測,仍然相信會有光明和美好到來——人哪,都在有意無意地,等待著福音降臨。
是的,等待福音降臨。可即使家珍的不離不棄讓人動容,福貴的戰(zhàn)場生還讓人慶幸,即使鳳霞有個好歸宿讓人感慨,有慶被健健康康帶大讓人欣慰……但鳳霞說不了話而且大出血死在為人父母的一剎那,有慶懂事但最后莫名其妙地死在醫(yī)院的抽血床上,苦根窮到吃豆子都能撐死,家珍勤勞又堅韌最終那軟骨病還是侵蝕透了這個勞碌忠貞了一輩子的女人,福貴小心翼翼勤勤懇懇最終還是喪妻喪子孤苦伶仃直到老直到死……我始終忘不了有慶光著腳板跑上幾里路去學(xué)校的場面,我始終忘不了福貴半夜從西邊的墳冢上歸家的場面,路那么長,子夜和清晨涼得徹底,等待的福音也許畢生都不會降臨。
生命的惡意來得突兀又直接,不僅僅是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那個饑餓年代,那個個人崇拜的年代,那個十年動亂的年代,什么時候都一樣。平凡的生活承擔(dān)著不平凡的悲慘,然后有個聲音蒼涼地告訴你:這就是人生啊。福音不一定會降臨,但人一定要學(xué)會忍耐。忍耐失去、忍耐死亡、忍耐貧窮、忍耐世事不公。我們一路上哭著,哭干了眼淚最后就笑了。我們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心似即灰之木的死去,然后輪回帶來死亡的終結(jié),才明白死只是讓我們更懂得怎么活。生命長得讓人看不到盡頭,一路上該發(fā)生的不該發(fā)生的都有可能發(fā)生,發(fā)生了的,人就得學(xué)會接受。忍耐指向的是對于苦難的釋然,釋然地活著。
有時候我會覺得人好像強大到?jīng)]有什么不能承受。雞長大了就變成鵝,鵝長大了就變成羊,羊長大就變成牛,活著是那么簡單又自然,然而大海的平靜之下藏著那么多駭人的暗涌。最簡單的最繁復(fù),最輕松的最苦難。生而為人就沒什么輕松簡單,但生命不是一場放逐,即使受難、也是朝圣。
一捧溫涼的骨灰,一句悼詞,一張招魂幡,一盞長明燈。逝者已逝,連帶著那些驚心動魄的命途多舛,痛苦與失望,欣悅與感動,長埋地下;生者擦干眼淚頑強地活著。這份忍耐過死亡的生命變得更加堅韌與強大,宣告著生而為人的尊嚴。
也許在生命的某一段時間我們曾以為命運的無常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有足夠的勇氣,沉淀下來,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