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悼h地處鄂西北,東依古隆中,西接神農架,南通大三峽,北靠武當山,是省定國家級貧困縣、襄陽市唯一全山區(qū)縣。這里有楚源地的悠久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純樸的民俗民風。但由于是貧困山區(qū),受交通、信息、傳統(tǒng)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情”的“禮”尚往來的形式不斷演變,漸漸失去理性,在山區(qū)??狄延袗盒匝h(huán)的趨勢。最近,當地有關部門對??等饲轱L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組成8個調查小組,深入11個鄉(xiāng)鎮(zhèn)、7個縣直單位、6個社區(qū)進行個別走訪座談76人次,召開座談會12場次,發(fā)放問卷調查446份,摸清了相關情況。
一、送“禮”的現(xiàn)狀和特點
根據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悼h群眾反映當地的人情“禮”之風盛行,已遠遠超過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人情名目雜、往來范圍廣、走動“頻率”快、支出比例高。過去,人情消費只限于婚喪嫁娶等少數項目,現(xiàn)在則增加到二十種之多。據調查,目前城鄉(xiāng)盛行的人情往來名目有:滿月、周歲、12歲、36歲、48歲、60歲、70歲、80大壽,以及參軍、上學、搬家、開業(yè)等。比較少見的還有:3歲、24歲、66歲、72歲、84歲、90歲、金婚、立碑等。
在鄂西山區(qū)縣城,本來就是熟人社會,只要有邀請,總會去赴約,久而久之,你來我往,關系漸熟,范圍便越來越廣。調查顯示,??悼h戶平均人情次數達到94次,最高的戶一年可達到600多次。群眾坦言,70年代一次人情5元左右,80年代20、30元,而現(xiàn)在農村一次人情大多最低100元,城鎮(zhèn)大多200元以上,多的甚至達上千上萬元,人情支出數目越來越高。
鋪張浪費多。現(xiàn)在許多婚禮大操大辦,已成了比闊氣、講排場的舞臺,婚車隊伍蔚為壯觀,婚禮酒宴十分奢華。請客者大事小事都要隆重設宴,動輒幾十上百桌,助長了不正之風。比如白事競相炸鞭、紅事比著唱戲點歌等等,花錢流水,耗資巨大。一方面是送禮者不堪重負,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受禮者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形成愈演愈烈、競相攀比之勢。
干部自律差。2007年以來,??悼h委、縣政府先后開展了狠剎人情風、制止鋪張浪費、禁止大操大辦等一系列專項治理活動,先后出臺了《關于治理人情風制止大操大辦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禁止喜慶事宜大操大辦的規(guī)定》等一整套制度和監(jiān)管措施,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查處和通報,但仍有一些黨員干部違紀違規(guī),頂風而上,致使人情風屢禁不止。
二、社會危害和影響
人情超過限度,帶來的只能是社會資源浪費和人情的異化。保康縣愈演愈烈的人情風,腐蝕著人們的思想,扭曲了同志間的友誼,丟掉了艱苦樸素的傳統(tǒng)美德,甚至敗壞了黨風、政風、社風,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一是加重了當地居民經濟、精神負擔。隨著人情風的蔓延,初衷本善的禮尚往來已經演化成了被強制消費的“奢侈品”,日益畸化為龐大的“人情債”,扭曲了家庭消費結構,干擾了人們正常生活,成為不少人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更有甚者,因無力承受“人情債”的經濟負擔,開始實施盜竊、搶劫等危害社會安全穩(wěn)定的違法犯罪活動。調查反映,人情風不僅費工誤事、疲于應付,還傷心勞神不堪重負,別人有事不去心里難安,自己有事不辦心中難過,常想著要送“人情禮”或還“人情債”。本應充滿溫馨的人情往來,不但沒有給人們帶來幸福感,反而為送禮者造成一種精神負擔和壓力。
二是敗壞了社會風氣。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禮尚往來本來在人們情理之中。然而,現(xiàn)在的“禮”已超越了“情”的本義,異化為無休止的“人情債務”鏈條。實際上,眾多人都是人情風的受害者,而有些人卻又是人情風的始作俑者。社會風氣每況愈下,社會發(fā)展成本也大大增加。
三是損害了干部形象。人情風盛行,與黨員干部的不正之風不無關系。有些黨員干部置上級三令五申于不顧,想方設法躲避監(jiān)管。有的不斷更換場所、分批請客送禮,甚至巧立名目,借機斂財,助長了人情風的蔓延。人民群眾認為,黨員干部搞一次特殊就會失一分威信,破一次規(guī)矩就會留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去一份感召力?,F(xiàn)在的人情風是社會腐敗的產物,也是黨員干部“帶頭作為”的結果,直接影響到黨員干部的威信。
三、主要原因分析
目前,??等饲轱L愈演愈烈,人情消費泛濫成災,既有深刻的歷史背景,也受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現(xiàn)已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除了“面子”問題,還有攀比心理、補償心理、從眾心理作怪。調查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禮尚往來,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中國是禮儀之邦、人情社會,自古以來就重視禮尚往來,有人情往來的風俗,家里有了紅白之事,都要告知親朋好友。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守望相助的精神。保康縣對這一民間習俗一直有著很深的感情,這種傳統(tǒng)文化為人情主義的生存發(fā)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為人情成風奠定了感情基礎。
礙于情面,相互攀比的心態(tài)。人情事小,面子事大,在某種意義上說,面子比票子還重要。調查顯示,近50%的人都認為人情風的根源是面情觀念、相互影響、相互攀比、跟風助風,為人情成風提供了發(fā)展變化的環(huán)境。
社會發(fā)展,交往空間的擴大。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在人情消費方面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現(xiàn)在的交通和通訊越來越便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人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廣泛,無論相隔距離多遠,交通是否便利,請客者只需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就行了。更有甚者,個別鄉(xiāng)鎮(zhèn)的人們樂于在電視上點歌做廣告,經常數人同時廣而告之,為人情風泛濫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請客送禮的圈子越來越大。
補償損失,借機斂財的誘惑。人情往來已成了??等罕娚畹囊徊糠?,人們沉陷其中不由自主,除了傳統(tǒng)習俗的綁架,還有經濟利益的考量。有的人充分利用當地這一風俗,借機斂財,損害民意,侵吞民利。據反映,有的黨員干部一年過四次事,次次請客,回回收禮,借機謀利。近年來年,??悼h院查處的賄賂職務犯罪案件中,無一例沒有利用“人情”之借口,實施賄賂腐敗。
關系社會,不良風氣的促成。許多人認為,人際關系才是第一生產力,無論什么事情,有熟人就好辦,送了“情”就好辦,反之則會處處碰壁,事事艱難,該辦的事也辦不成。在這種“有關系就有一切”的不良風氣影響下,都想借人情互換來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忙于其中。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謀取利益,把趕情送禮作為一種鋪路搭橋的手段,樂于其中。一些投機者正是利用人情關系敲開權力之門,使許多不合法、不合規(guī)的事一路“綠燈”。
制止不力,不斷反彈的后果。近些年來,保康縣圍繞治理人情風,制止大操大辦,反復開展專項治理,但成效不大。調查反映,這些治理時緊時松。同時,監(jiān)管查處措施不力,方法單一,寬此嚴彼,常常是有了舉報查,沒有舉報不查,大操大辦受到查處的只是極少數,大多數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導致各項規(guī)定缺乏應有約束力,人情風不斷反彈“回潮”。
四、預防和建議
治理不當的人情風是人心所向、發(fā)展所需、勢在必行。
全員參與,專項治理。建議在全縣開展治理人情風專項行動,縣委出臺治理人情風的決定,召開專題會議,全面動員部署,狠剎人情歪風。要建立工作專班,明確責任主體,強化監(jiān)管責任,由紀委主抓,文明辦、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相關部門聯(lián)合施行,各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普遍參與,縣、鄉(xiāng)(鎮(zhèn))、村各級黨組織層層來抓,專人負責,狠抓落實,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強大合力。
干部帶頭,城鄉(xiāng)同步治理。保康縣的人情風是城鄉(xiāng)之間相互影響,干群之間互為牽連的社會之弊。治理人情風要堅持城鄉(xiāng)一體,干群同步,堅持把黨員干部(包括村干部)作為監(jiān)督的突破口,明確公職人員帶頭,率先參與人情風治理活動,帶頭破除傳統(tǒng)的人情風陋習,從簡辦理婚喪嫁娶事宜著手,當好表率,做出榜樣,樹立禁奢崇儉的新形象。同時,在農村同步開展人情風治理專項,形成全縣城鄉(xiāng)步調一致的治理工作態(tài)勢。
明確范圍,有序規(guī)范治理。要研究出臺治理人情風的規(guī)范化制度和約束性規(guī)定,從制度上對人情活動加以規(guī)范。調查顯示,90%以上認為除婚喪嫁娶和60歲生日外,其他各種人情名目都應該盡快被禁止。這一規(guī)定,既要考慮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堅持以人為本、符合民意、有人情味,還要被人們接受,具有治理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真抓實管,持之以恒治理。治理人情風必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防止反彈。要切實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實行動態(tài)巡查、明察暗訪,在堅持舉報制度的同時,對各賓館飯店實行日常巡查制度,加大明察暗訪力度,不讓違規(guī)者“鉆空子”。對所有違規(guī)者都要一視同仁,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決不遷就。特別是對違反規(guī)定的黨員干部要及時處理,公開曝光,真正把制度抓細,把監(jiān)管抓真,把處罰抓嚴,一抓到底,杜絕反復,讓文明新風成為大家的自覺習慣。從2013年開始,縣紀委監(jiān)察機關加強從嚴治理和督辦檢查,對違規(guī)“人情”宴請20多起進行黨紀政紀處理,在干群中起到了積極影響。
突出宣傳,輿論引導治理。宣傳和新聞媒體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廉政公益廣告等,廣泛宣傳陳規(guī)陋習和人情風的危害,推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形成“大操大辦可恥、新事新辦光榮”的強大輿論氛圍。文明辦和工青婦等組織要發(fā)出倡議,在城鄉(xiāng)廣大干部群眾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農村、社區(qū)要大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的移風易俗活動,大力倡導健康向上的人情消費新觀念,讓群眾自我“醒悟”、自我“減負”。文化旅游部門要對我縣傳統(tǒng)文化習俗進行研究,不斷推出既符合傳統(tǒng)文化又貼近時代發(fā)展、既隆重又節(jié)儉的現(xiàn)代文化習俗,通過動畫、漫畫、故事、簡易知識手冊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和普及,為建設美麗幸福新??堤峁姶蟮纳鐣恿Α?/p>
(作者單位:許壽榮,湖北省??悼h人大辦公室;王忠良、黃麗敏,湖北省保康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