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對荔枝高產栽培技術管理進行了探討,可供大家參考交流。
【關鍵詞】荔枝;技術管理;病蟲害防治
1.荔枝幼樹期的技術管理
1.1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后一個月即可開始施肥。二、三年內以增加根量、促梢、壯梢為主。 掌握“一梢兩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頂芽萌動時施入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長和長葉;當新梢生長基本停止,葉色由紅轉綠時,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轉綠,增粗枝干。新梢轉綠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樹小,每株每次用復合肥25克,尿素約15克,氯化鉀10克,過磷酸鈣50克混合施用。幼樹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噴施葉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樹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年荔枝樹根少且淺,受表土水分變化的影響大,在土壤干旱,大氣干燥的條件下,應注意淋水保濕。雨季防止植穴積水,下沉植株宜適當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長。荔枝菌根好氣,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發(fā)育。幼齡果園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溫多濕,雜草生長迅速,松土除草次數宜多,春季地溫較低,冬季地表干燥,雨量少,雜草生長較緩,耕作次數較少。荔枝園的土壤改良主要內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層,增加有機質。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肥力,為根群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圍開環(huán)狀溝或2條平形施肥溝。每條溝施入農家肥8-10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復合肥0.5公斤,然后蓋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1.2 間種和覆蓋
(1)間種:荔枝幼齡果園有較大的空間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間種、套種,有利于達到以園養(yǎng)園、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增加收益的目的。并可通過對間種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防熱保濕,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
(2)覆蓋:荔枝園的土壤覆蓋可減少陽光強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溫,冬能保暖,防旱保濕,減少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通常用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蓋于‘樹盤’,作業(yè)時忌將覆蓋物緊靠樹干,以防白蟻等危害。
1.3整形修剪
幼年荔枝樹整形修剪要求幼樹能培養(yǎng)出30-40厘米高的主干,3-4條分布均勻的主枝,因此修剪的對象是:交叉枝、過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撐開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條暫時保留,使養(yǎng)分有效地用于擴大樹冠。
2.荔枝結果樹的技術管理
2.1 科學施肥
根據近年對荔枝礦質營養(yǎng)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產100公斤鮮果,全年需施肥量為:N1.6~1.9公斤、P2051.2~2.0公斤,K202.5~3.5公斤。全年施肥主要分為三個時期。
(1)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進花芽分化、花穗發(fā)育、改善花質、提高坐果率、延遲樹體衰退,此期氮、磷、鉀約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以磷、鉀肥為主,磷占25%~30%。
(2)壯果肥:花謝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時補充開花時的消耗、保證果實生長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減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進果實增大、并避免樹體養(yǎng)分的過度消耗、為秋梢萌發(fā)打下良好基礎,此次施肥以鉀為主,氮磷配合,鉀約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3)采果前后肥:約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復樹勢、促發(fā)秋梢、培養(yǎng)壯健結果母枝、奠定翌年豐產基礎,此期以氮為主,磷、鉀配合,氮施用量約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鉀占30%~40%。應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冬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為主,并根據各物候期的實際需要,輔以葉面噴肥。
2.2 中耕和松土
(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結合施肥進行,可促發(fā)新梢、加速樹勢恢復,宜淺耕約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進行,深可15~20cm,以切斷部分吸收根、減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發(fā)。第三次在開花前約一個月進行,宜淺,深約10cm??墒杷赏翆?、促進根系的生長和吸收。
(2)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結合清園進行。于樹冠下土面培泥,厚約6~10cm。切忌堆積過厚,以防生根土層積水缺氧傷根。
(3)深翻改土。于樹冠外圍土層挖溝,根據樹冠大小深挖30~50cm,分層壓入雜草、綠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根群生長。
2.3 ?;ū9夹g
(1)施壯花肥壯花。在花蕾期追施一次復合肥(氮15:磷15:鉀15比例為佳)。施肥量視樹齡、長勢及花量等靈活掌握。樹勢較差的成年樹,葉色淡綠、花量多的植株,宜多施,每株約1.5~2公斤復合肥;樹勢壯旺的適齡結果樹,葉色濃綠、花量適中的植株,施肥量宜少施或不施,每株約1斤左右。為了提高花的質量,提高座果率,花蕾期噴1~2次葉面肥,通常使用的營養(yǎng)液葉面肥有:0.1%綠旺1號、2號;0.1%生多素;0.1%氨基酸糖磷脂;核甘酸等。
(2)控制花穗長度和花量。對長而大、花量多而密的妃子笑花穗,可適當短截;短截時間可掌握在花穗露白或花穗上見有幾朵雄花開放時即可進行短截花穗,控制長度在12厘米左右;并對過密的側花枝進行疏花,控制花量,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3)保果?,F階段一般采取施壯果肥、分枝環(huán)割保果、和藥劑保果等三個辦法。
1)施壯果肥。如果花蕾期沒有施壯花肥,應在果實生育期補施。此次肥約占全年施肥30%左右,追施一次復合肥(氮15:磷15:鉀15的比例)。施肥量依結果量及葉色而定,一般葉色濃綠,結果較少者可少施,以鉀鈣肥為主;結果多,葉色淡綠樹可多施,以結50公斤鮮果的樹計,每株復合肥1.5公斤。
2)分枝環(huán)割保果。冬季沒有進行螺旋環(huán)割或螺旋環(huán)剝促花的植樹或僅進行輕度閉口環(huán)割的植樹,可在謝花后在大枝上進行螺旋環(huán)割1.5圈,以增加保果能力;在冬季進行螺旋環(huán)割或螺旋環(huán)剝促花的基礎上,可根據當年植樹的結果量靈活掌握,為減輕采前落果可在謝花后50天左右檢查環(huán)剝口是否愈合,若發(fā)現環(huán)剝口已愈合的應在原割口上再補一刀。冬季已進行螺旋環(huán)剝促花的成年豐產樹或老、弱結果樹不宜在此次進行環(huán)割,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和加速樹體老化。
3)藥劑保果。第一次掌握在每株荔枝雌花開放80%以上,花柱上的蝴蝶須轉黃彎曲時,而最后一次雄花尚未開放時,即可噴第一次保果藥劑。50公斤清水分別加入2.4-D 0.1~0.2克、生多素50克或綠旺高鉀50克,果樹動2003,1000倍,或膨大防裂果素1000倍,也可選用市面銷售的保果藥物。第二次在雌花謝后20~25天;在果實如花生米大小時,樹上坐果率較低,可選用市面銷售的保果藥物,或自配保果藥劑,每50公斤清水分別加入2.4-D 0.15克、赤霉素(920)1克、氨基酸糖磷脂65毫升,三種藥物混合后使用。第三次在謝花35~45天左右,視植樹情況量靈活掌握;可選用荔龍保1000倍保果。
3.病蟲害防治
荔枝病蟲害種類很多,我縣荔枝常見病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害蟲主要有荔枝蝽象、蛀蒂蟲、癭螨、尺蠖等。病蟲害危害樹體生長,影響產量和質量,必須加以重視。
(1)霜疫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花穗和果實,造成枯花和大量爛果、落果。防治可選擇下列幾種農藥:霜疫霉病用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0倍;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600~800倍;甲霜.錳鋅800倍。
(2)荔枝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花穗和果實,造成成熟果大量爛果和落果。防治荔枝炭疽病的可選擇主要農藥有 40%滅菌威可濕性粉劑500倍;30%氧氯化銅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
3)荔枝蝽象。主要為害嫩梢、花穗、幼果及果柄,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防治荔枝蝽象要掌握好時間和方法,有條件的果園,在早春荔枝蝽象開始產卵期,放平腹小蜂,以蟲治蟲,效果良好;或在3~4月發(fā)現荔枝園有荔枝蝽象交尾時,即開始噴藥,可選用90%敵百蟲結晶600~800倍噴濕樹冠;或利用若蟲假死性,于早晨霧水不干之前或在冬季溫度低于10℃人工搖動樹枝,使成蟲掉在地面,然后直接掃落于地面的成蟲集中殺之。
(4)荔枝蛀蒂蟲。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嚴重影響果實質量。防治荔枝蛀蒂蟲主要防治產卵前的成蟲,可在荔枝第二次落果后果實膨大期到果園調查蛀蒂蟲的分布情況,若發(fā)現荔枝葉片上有蟲蛹數量較多時,應及時噴藥。每隔7~10天噴一次,如果在10天內不打算采果的話,還要噴一次藥劑;25%殺蟲雙乳油500倍混合90%敵百蟲結晶800倍效果;或2%苦皮藤素1000倍;或用20%滅幼脲3號1500倍液。
(5)癭螨。癭螨俗稱毛蜘蛛,舊誤稱毛氈病。主要危害嫩葉、抽出花穗和幼果,密蔽果園受害最重,通風透光果園受害較輕。防治癭螨措施主要是在果園中保留霍香薊(即白花臭草),改善果園生態(tài)平衡,護荔枝癭螨天敵,有利荔枝生長;結合荔枝采收后修剪,剪除癭螨為害枝梢及過密枝、陰枝、弱枝,并將其清除出園,以減少蟲源。
4.結語
荔枝種植要求在生長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管理都要跟上,特別是在花期到果成熟期,往往一個環(huán)節(jié)管理不到位,使果實的成色和產量上大打折扣。管理上的細節(jié)決定種植上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