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講究的是說話技巧,做起來并不簡單。但對教育者而言,全在于“心”。如何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是成為好教師的一門學問。問題的關鍵,在于擁有一顆熱愛學生之心。
語言不僅是教師表達的工具,也是教師形象素質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好的語言凝聚了教師的智慧和愛心,它會像甘泉一樣浸潤學生的心田。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天下午,同事小張來到我的辦公室,他是一個很上進的年輕人。“現(xiàn)在的孩子也太難教育了,犯了錯誤說他幾句都不行,他嗓門比老師的還高?!彼麣夂艉舻叵蛭冶г?。我倒了杯水給他,他穩(wěn)定了下情緒,和我說起了大致的情況。事情起因是件小事,他班上的小S上學遲到,被值周老師抓住,扣了班級的考核分。他對此很生氣,就批評了小S幾句。我問他是怎么批評的,“我就說:‘你看你,又遲到,還給班級扣了分,班級這周的流動紅旗也讓你給弄沒了!’”考慮到他正在氣頭上,我委婉地跟他說,你可以先問問小S遲到的原因,再問問他耽誤多長時間的課,要想辦法把課補上;還要提醒他應該關心班級榮譽,相信這次給班級扣了分,心里也一定不好受;再跟他說清楚,“老師批評你,不是因為你給班級扣分了,而是因為你遲到,會耽誤學習,老師心疼……”這樣一番談話,我想再難教育的學生也會虛心接受的,所以,思想工作也就不再那么難了。
陶行知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小張的問題就出在他的話使學生處在與他對立的境地。這樣沒有從“心”出發(fā)的教育,也是不可能達到“心”的深處的。一定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關心他的,而且這種關心是真誠的,你跟他提出的要求,他才會接受。教師的言語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與人心交流的藝術。應該相信,教學中會有一些沖突,大多數(shù)根源就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說話”。事實上,因為師生關系緊張,最后釀成惡性事件的也不是沒有;師生關系的緊張,痛苦的不僅僅是學生,老師也是痛苦的。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不同,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會有區(qū)別。因此,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對差異的認同。好老師能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情感和需求,并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在此基礎上的談話,才會是愉悅的、和諧的,學生才會從內心接受這種教育要求和期待,并努力落實到行動中去。沒有對學生的尊重,談話會變成一種傷害,而且往往傷害的不僅僅是學生,對教師自身同樣也是一樣。
期待尊重和賞識是人的天性,表現(xiàn)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往往自尊心卻更強,更渴望也更珍惜老師的尊重和贊賞。老師的挖苦、諷刺乃至漠視,只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們對自己,甚至于對前途、對人生失去信心,還會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極壞的影響,這對學生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老師也不能稱之為好老師。
欣賞是對人的善意,同時更是一種力量,欣賞會讓被欣賞者產(chǎn)生自尊心,產(chǎn)生奮進的力量,從而產(chǎn)生向上之志。好老師必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的情懷,必從不吝嗇鼓勵和贊揚的語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溫馨的撫慰,都可能讓學生銘記終生,甚至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俗話說“恨鐵不成鋼”,但只有“恨”是不夠的,更要懂得愛“鐵”才能成“鋼”。好老師與學生交流時,會傾注熱情,和風細雨。他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他總會先看優(yōu)點,尊重學生,以理服人;他應是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他總是以激勵為主,循循善誘。好老師的說話,應時時有愛相隨;好老師的說話,能讓人如沐春風;好老師的說話,潤物無聲,能知恥明辱,讓學生永遠學會“抬起頭”走路!
好好說話的老師,才是學生認可的好老師。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