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日前發(fā)布了《小學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當問及學生“父母和你聊的最多的話題是什么”時,幾乎半數(shù)的學生都選擇“我的學習”。(2015年1月14日《光明日報》)
適當?shù)挠H子溝通,可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家長也能及時根據(jù)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shù)剡M行觀念和情感方面的引導?,F(xiàn)在,很多家長面臨不知如何溝通的難題。好像除了學習,就和孩子沒有什么說的了,而學習又恰恰是許多孩子最不愿意提及的話題。
走出親子溝通只有“學習”的困境,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放低姿態(tài),讓孩子打開心門,向家長說出自己的小“秘密”。當孩子訴說時,別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訓導孩子,甚至嘲笑、斥責,以致造成傷害并導致長久的沉默。很多家長思想上存在誤區(qū),漠視孩子的權力和自主意識。須知,“總把大人的想法強加給我”“不認真聽我說話”“總是打斷我”“總把我當小孩”,這些是孩子們最不喜歡的溝通方式。因此,要想達成自然的溝通,前提是平等相待。
其實,經(jīng)常詢問孩子學習之外感興趣的事,可以養(yǎng)成孩子傾訴的習慣。若孩子能隨時主動向家長傾吐學習和生活的煩惱,不僅能緩解心理壓力,也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表達力;而且,合理的溝通,及時的心理疏導,也能從側面幫助提高學習積極性。溝通是家庭教育的橋梁,家長不能張口閉口“學習”,而應慎重對待,設法打破溝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