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行為,是把某種設想、計劃、用視覺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 在設計素描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畫設計素描的過程中主動思維,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設計素描;思維方法;主動思維
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行為,是把某種設想、計劃、用視覺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素描的定義是運用單色線條、體面來塑造物體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guī)律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同時也是畫家記錄素材為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的媒介。
當設計素描在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創(chuàng)立于1919年以來,一些知名的藝術家和手工藝大師參與到教學中,設計了既有美學價值又有實用價值的產品,它所代表的教育體系所強調的是:注重全面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掌握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設計原理,說明設計意識中有繪畫所培養(yǎng)的一種審美體驗,不是單純的描摹,而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除了表現(xiàn)技能為前提,也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藝術情趣。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實質,結合職校特點,在面臨中職生源整體素質不理想,專業(yè)教學難度大,教學目標完成不甚理想的現(xiàn)狀下,經過多年的美術專業(yè)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這種思維方式設計素描訓練不僅適合中職學生的特點,還能打好學生的造型基礎,更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提高學生在運用計算機制圖過程的設計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怎樣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我的教學重點在以下兩方面。
1.指導學生先臨摹后寫生結構素描訓練學生思維方法
韓美林先生說過:“學習繪畫的要訣有七個字,“選、拓、臨、仿、脫、變、飛。”其中臨摹是學習繪畫的最佳方法之一。后印象派大師塞尚臨米勒,他畢生追求表現(xiàn)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chuàng)造,被稱為“現(xiàn)代繪畫之父”;畢加索學習塞尚,并且結合非洲藝術中的裝飾化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出立體派繪畫;臨摹的方法既符合學習繪畫的規(guī)律,也適合設計基礎的學習,針對中職學生美術基礎底子參差不齊,普遍美術基礎弱,從臨摹入手比較容易。而結構素描又是設計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造型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造型能力和設計思維能力的基礎課程。通過對結構素描先臨摹后寫生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然的認知形式及其結構分析的觀念,把握物體結構深入空間的自我感受,使學生從某一確定的描寫過程中感受到內在結構的生命世界。因此在臨摹結構素描時注意把觀察和測量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透視原理的運用,在整個過程中注重直觀的方式,可以忽視傳統(tǒng)意義上對象的光影、質感、體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運用簡潔明了的線條作為表現(xiàn)的手段。在學生臨摹和寫生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錯誤、混亂地表現(xiàn)對象,并麻木地進行下去,這一惡性循環(huán)的癥結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是對對象沒有整體深入的認知、理解,全面的分析而是概念,機械地表現(xiàn)對象。當在臨摹中面對優(yōu)秀設計素描,如何準確的把握對象的整體感,需要老師先進行分析,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如何用線表現(xiàn)對象的空間感,畫出線條的質量,對這個問題,我沒有采取單純地糾正個性畫面的方法。而是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去正確地把握自己的思維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畫面出現(xiàn)結構不準的問題時,不是直接指出其錯誤,而是先由學生談談面對對象時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畫,啟發(fā)學生回顧作畫過程中的每一個思維環(huán)節(jié),針對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給予學生相應的思維上的微觀指導,正如大齒輪帶動中齒輪的運轉,其咬合點在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建立起學生正確的認識方法,獨立解決畫面的能力。這樣,也就會少犯或不犯類似的錯誤。教學實踐證明,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宏觀和微觀指導,能使他們較快地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指導自己的藝術設計實踐。
2.在設計素描教學安排中,激活學生主動思維
當素描走進設計便影響了它的表現(xiàn)形式;形式的多樣性使其表現(xiàn)的手段和語言更加豐富,在對學生在設計素描訓練中遇到的各種因素和“形、體、結構、透視、空間”等基本要領時,逐一進行理論的講解,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各因素間相互聯(lián)系和所處的主次地位。如“形體”、“結構”等因素是物體內部最重要的方面,內在的結構形成了外在的形體,形體與結構是不可分割的,是我們學習造型的關鍵。而“色調”、“明暗”等因素,在我們觀察物體時是生動的、豐富的,但卻是直觀感覺,它們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強形體感、質感和空間感的作用。讓學生在思維上明確建立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使之具備思維上的概括能力。其次,我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改變光源的方向,物體的轉向、移位,平面切割,觸摸物體,對物象作全方位的觀察等),加以分解、剖析,使學生從中獲取直觀感受與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聯(lián)系,他們原有的思維意識空間也就開拓了,從而達到對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觀察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上的主觀能動性。物體“移位”、“組合”教學法是打破傳統(tǒng)設計素描教學方法的新的教學嘗試。傳統(tǒng)的方法是擺好實物寫生,這就有著或多或少的被動因素。因此,我采用隨意推置一組石膏幾何模型或靜物,要求在想象中對它們進行重新移位和組合,運用構圖的形式規(guī)律,表達出一定的藝術情趣。在具體作畫中,學生只能憑借眼前的實物獲取一定的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結構的意向,即創(chuàng)作。構成有意識的主體空間,學生根據思維中形成的有結構的意向,運用具體的方法進行表現(xiàn)和設計。在線條的使用設計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情感。學生在對自然規(guī)律和藝術設計規(guī)律的研究探討中,進行藝術情趣的體驗。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要使學生打好設計素描的基礎,必須使他們明白勤于思索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設計素描課的學習,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造型能力,也使他們掌握了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正是遵循這一規(guī)律,將學生思維的訓練滲透到觀察、認識和表現(xiàn)的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中,使他們的設計素描訓練完全處于“思”與“學”相互交融的良好狀態(tài)之中,從而為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和將來漫長的社會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論證,這種教學思路極有效地適合中專生的特點,較好地完善了中職美術設計專業(yè)教學的實效性、連續(xù)性和漸進性。 [科]
【參考文獻】
[1]王在輔主編.設計素描教學.河南美術出版社.
[2]王剛.對藝術設計素描教學的再認識.
[3]全國中師美術教材編委會.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4]設計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