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過云樓藏書拍出2310萬元,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古籍拍賣的神話;2012年6月,這批重要人類文化遺產(chǎn)再次現(xiàn)身,最終以1.88億元落槌。過云樓藏書中,特別是劉履芬的抄本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品質(zhì)高,為專家學者所樂道。
劉履芬(1827—1879),字彥清,一字泖生,浙江衢州市江山城內(nèi)雅儒坊人。少時勤于讀書,酷愛詩詞,隨父客居蘇州后,跟從蘇州名儒王韞齋讀書,留下不少作品。同治七年(1868),蘇州設立書局,聘劉履芬為校讎,十一年升為提調(diào)。提調(diào)是一個閑職,但劉履芬卻不樂空閑,常親自參與書稿校對等具體事項,凡是四庫圖籍、名山金石,他一定要洞究其源流。他尤嗜好抄書,特別是抄訂古書秘本,而且一定用正楷字抄寫。
劉履芬一生愛書成癖 ,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藏書家。其侄子劉毓家在《嘉定縣知縣世父彥清府君行述》也說:“學務兼綜,不遺細屑。汎覽四庫圖籍,名山金石,洞究源流。書賈射利者持一帙至,輒曰,此某年某家刻。獨山莫郘亭徵君友芝,雅見推服。手所點勘,旁行斜上,朱墨爛然?;蛟L假精本,經(jīng)名人參校者,積錄八百余冊。尤嗜抄書,抄必端楷,課程無閑倦。垂三十年,盈溢篋笥,多世不見之本。”據(jù)吳梅手錄劉履芬《紅梅閣書目》(殘存),著錄圖書400余種,其中批校本、抄本、稿本較多。劉履芬卒后,藏書流散,時任浙江寧紹臺道顧文彬收得甚多,一直珍藏于蘇州過云樓中。
上世紀90年代,過云樓藏書中的四分之三為南京圖書館所購, 其中劉履芬的抄本有:《鄉(xiāng)黨圖考補正》、《校補竹書紀年》、《大唐六典注》、《傷寒明理論》 、《鄧析子二卷商子五卷素書一卷》、《印人傳》、《菰中隨筆》、《稽瑞》、《醉翁談錄》、《纂圖釋文重言互注老子道德經(jīng)》、《玉笥集》、《天臺林公輔先生文集》、《琴隱園詩集》、《增廣圣宋高僧詩選前集一卷后集三卷續(xù)集一卷》、《國朝七家詞選》。除上述抄本外,尚有約八十種左右,分別收藏于國內(nèi)圖書館和博物館中。過云樓藏書余下部分,落戶江蘇鳳凰出版集團,現(xiàn)將這批書中劉履芬抄本考述如下。
清錢謙益撰《絳云樓書目附靜惕堂書目》?!敖{云樓”是錢謙益的藏書樓,名冠東南,幾可比擬內(nèi)府。順治七年(1650)初冬之夜,絳云樓不慎釀成大火,樓中藏書盡毀,后人唯有借《讀書敏求記》書目一窺絳云之真面目,故而此書目歷來為藏書家所重。清同治九年(1870)劉履芬抄本。1冊,長25.3、寬16厘米。此本首錄有曹溶序,內(nèi)藍筆錄黃丕烈注題、跋,紅筆錄吳翌鳳、陳景云注批,瓷黃筆行為劉履芬自注。章鈺跋。鈐?。簭┣蹇槺?、在官寫書、文字江山、泖生。原為章鈺舊藏。
吳兆騫撰《秋笳集》八卷。收錄各體詩歌近五百首,尤以七律為多。吳兆騫早年詩歌典雅工麗,流放寧古塔后所作多描繪塞外風光,抒發(fā)懷鄉(xiāng)之情,詩風變?yōu)楸瘔殉列?。清同治六年?867)劉履芬抄本 。2冊,長24.7、寬17.5厘米。鈐?。簭┣蹇槺尽⒙姆易謴┣?、古紅梅閣、劉棻、彥清珍秘。
董豐垣撰《尚書大傳考纂》三卷。《尚書大傳》是伏生門人張生、歐陽生輯錄其師遺說編成。董氏以為伏生《尚書大傳》最古而很少完帙,因于平日讀書之際考纂成此書,故名曰《尚書大傳考纂》。清同治十年(1871)劉履芬抄本。1冊,長28.4、寬18厘米。
鄭小同撰《鄭志》三卷?!端鍟そ?jīng)籍志》載:《鄭志》十一卷,題“魏侍中鄭小同撰,已亡佚”,今傳世為后人輯本。其內(nèi)容大體記載鄭玄與其門人趙商、張逸等問答之詞。清光緒二年(1876)劉履芬抄武英殿聚珍本。1冊,長24、寬15.6厘米。尾有劉履芬光緒抄錄題記。鈐?。簞⒙姆矣 魃?。
清周淙撰《乾道臨安志》三卷。南宋地方志。明時佚,今存三卷。敘述簡賅,詳略得宜。清同治三年(1864)劉履芬抄本。1冊,長23.5、寬16.4厘米。有紅梅閣書簽,書后過錄杭世駿跋,乾隆五十二年江藩跋。鈐印:江山劉履芬觀,彥清珍秘、彥清繕本。
尤袤撰《遂初堂書目》一卷。中國宋代私家藏書目錄,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書目著錄版本的先例。清同治十年(1871)劉履芬抄本。1冊,長25.3、寬15.9厘米。書尾有同治辛未劉履芬依海山仙館叢書本附錄題記二行。鈐印:彥清、付墨、履芬、鷗。
阮文達《揚州文樓巷墨莊考》:“揚州文樓巷墨莊者,宋劉斁、武賢、滁三世之所居也。此本內(nèi)以劉氏墨莊、揚州文樓巷墨莊一路詳細考究。清中期抄本。1冊,長23.3、寬16.3厘米。鈐印:江上劉履芬觀、彥清珍秘、彥清繕本。
清劉履芬撰《鷗夢詞》一卷。劉履芬稿本。1冊。長26.3、寬17.8厘米。此本尾有潘鐘瑞手校題記。鈐有:劉彥清父、鐘瑞讀過、瘦癢等藏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