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30年代集錦攝影對影像本體語言的創(chuàng)作性拓展來看,確實具先鋒性和世界意義。郎靜山的攝影觀念是在一種自我認識和不斷否定批判中達成的思想共識,在記錄藝術形象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一種把構思轉化為實體的過程,觀眾可以通過可視圖像了解藝術家的文化修為和思想進程,進而在此基礎上萌生探索文化的需求。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從傳入中國之初,首次突破了攝影單一的記實功能,攝影語言得到多樣性的拓展,拋棄了攝影的紀實功能,用拍攝的素材拼合為帶有中國傳統(tǒng)審美意趣的畫幅,集錦攝影不僅使攝影語言在功能性上得到了突破,在用相機對中國文化的探索上也具有世界意義。
【關鍵詞】集錦攝影;影畫合璧;當代攝影藝術
一、集錦攝影的創(chuàng)作背景
郎靜山一生進行過多種的攝影創(chuàng)作,曾任上?!稌r報》新聞記者,但終其一生對中國攝影最大的貢獻和畢生精力的投放,并獲得國際認可的攝影創(chuàng)作均在集錦攝影上。
(一)集錦攝影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20世紀30年代初期,郎靜山開始試驗創(chuàng)作集錦照相,其時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中華民族正遭受喪權辱國的命運,郎靜山等文人志士在中國節(jié)節(jié)退讓的當口用各種方式試圖努力挽回祖國的尊嚴。雖然我們從攝影的本體論上來說,集錦攝影確實有悖攝影本質。但是在特定的時代,郎靜山的集錦攝影確實為中國在世界攝影歷史上爭得一席之地,對中華民族文化在特定的時期具有別樣的意義。
(二)自身身份背景: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集錦攝影
郎靜山出生于1892年,其父是晚清文人。郎靜山自幼受到父親的影響,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當他運用相機進行創(chuàng)作時,自然會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元素放入其中。郎靜山說:“中國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風景文物又是多么豐富,而照相因受機械之限制既不能同時表現(xiàn)許多不同的內容,對于不甚理想的境界,又無法去蕪存菁;同時照相的取景鏡頭又極呆板,我就尋思一種能彌補這種缺點的技術來表達,最后決定采用中國畫理成功集錦照相”[1]。他把中國古典文化和現(xiàn)代科技結合,呈現(xiàn)于國際上,在國際上得到認可,為中西攝影藝術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攝影學會會長甘乃第曾評論說:“郎先生為中國人,并且研究中國繪畫,所以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在攝影上的第一人,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一般所謂的集錦”[2]。
二、集錦攝影創(chuàng)作的思路及特點
集錦攝影藝術手法上運用后期暗房拼接的方法,把拍攝的不同景物,拼置在同一個頁面上,摒棄了西方焦點透視的方法,運用中國古畫中的散點透視法,達到猶如中國畫的凝視感。
過程為兩步:一為前期拍攝;二為后期加工。照片通過多次曝光或者重疊得到。后期采用疊放,套放或者照片的剪貼等方法加以合成。
集錦攝影內部精神是來自郎靜山先生對中國山水畫寧靜致遠精神的追求。遵從的文化精髓主要來自畫論里南朝謝赫的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集錦攝影用不同的山,水,樹,花,鳥拼貼出一幅新的作品,作品的形式追求于中國古代山水畫圖式,精神追求古代文人畫家悠閑超然的情懷。 “隨類賦彩”集錦作品采用單色,最求黑,白,灰的層次,達到類似古代山水畫用墨著色的效果?!敖洜I位置”郎靜山先生在暗房里拼貼的時候,運用了中國畫虛實相生的空間處理方法?!皯锵笮巍边@正是攝影反應對象和繪畫相比先天的優(yōu)勢?!肮欠ㄓ霉P”在攝影里尋找和繪畫筆觸類似的語言。攝影畫面營造出文人雅趣的氛圍。
三、對后世攝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對“影畫合璧”的影響
在筆者看來,80年代陳復禮的“影畫合璧”無疑是沿著郎靜山的“集錦攝影”走下來,對中國古風意韻的探討。
“影畫合璧”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創(chuàng)作手法達到的即視效果和集錦攝影無幾。創(chuàng)作者陳復禮回憶說:“到越南后,為生存奔波無暇學畫,后來在一本法國雜志上看到了臺灣攝影家郎靜山的攝影作品,感受到攝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畫意,便開始對攝影著迷?!?/p>
陳在郎的基礎上進行了另一步的創(chuàng)作思考,就是在集錦的基礎上繼續(xù)對照片再次創(chuàng)作。在完成的照片上請當時知名的畫家在照片上繼續(xù)作畫,攝影和繪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張新的攝影創(chuàng)作。
在吸收和繼承前人的觀點時,陳復禮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在完成的照片上,根據(jù)不同畫面的特點,請出適合此畫面風格的畫家,對攝影作品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在上面題字或者繪畫。把這樣共同完成的作品稱為“影畫合璧”。1979到1990期間,他先后邀請了關山月,劉海粟等知名的畫家共同完成攝影作品,例如他讓黃永玉的仙鶴在松林間穿行,請韓美林在云海的照片上作畫,制造出畫面里馬騰云架霧的氣勢。運用這種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照片。
在筆者看來“影畫合璧”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后世的攝影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作思路,為攝影提供了多種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也給中國的影像市場帶來了一個新方向。在攝影作品的收藏上,照片天生的可復制性,使收藏家對照片的認可度有一些打折,“影畫合璧”這樣的照片創(chuàng)作方式,讓每張作品都變成了不可復制的唯一。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受到了中西方攝影界的肯定。香港著名的攝影家馮漢紀在《試評“陳復禮近作展”》一文中認為,西方的攝影法被陳復禮運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上,還請名畫家聲威,我們姑且不論作品創(chuàng)造性價值,在收藏體系上已具有歷史性的地位。
(二)對當代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80后攝影藝術家黃曉亮的個展《奇跡》,作品語言采用失焦、剪影、影子、黑白灰等關系,營造一個關于兒時夢想中似曾相識的幻境。
藝術8創(chuàng)始人佳玥女士對此次展覽的解讀:要想領會黃曉亮的創(chuàng)作,就得愿意進入這間暗室,藝術家在里面通過復雜的工藝,制作出獨特的圖像,讓它們從最初的黑暗中脫身出來。不要過分考慮這些圖像的出處,而是應丟棄技術研究,接受加諸于每一幅圖像上的黑色的分量。黃曉亮攝影中的黑白灰是通過在暗房中對攝影素材的堆疊產生的。黃曉亮也深知觀眾對他攝影作品的迷戀有兩點,一是照片中高超的暗房技術,二是照片中的懷舊情結。這恰也是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吸引大眾的原因。
盧彥鵬的作品《空?氣》,畫面構成和取材方式和黃曉亮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盧彥鵬更巧妙的把攝影運用到裝置中。把作品噴繪到鏡面上,這些鏡面放置在縣衙后花園里,使作品和場景虛實相生,畫面與鏡子上留白的地方形成了有趣的觀看體驗,當觀者在觀作品的時候,通過鏡子的反射可看到身后的古建筑和作品里的屋檐聯(lián)系在一個時空中,虛實不可分,整個人融入畫面的時空中。藝術家充滿活力的空間想象力,拓展了攝影的空間語言。一張照片確實會隨著它在什么環(huán)境下被觀看而改變,正如桑塔格所說,攝影史上那張著名的照片—水俁,在照片上看小樣,在畫廊里看,在攝影雜志上看都會顯得不一樣。不同的場合暗示著對照片不同的使用,空間會賦予照片不同的含義,照片也會對使空間產生新的意義。照片的空間語言的探索在西方攝影史上也不是稀奇事,但盧彥鵬聰明在空間中運用了中國元素,可使照片產生新的闡述意義。
其實和我們單純的看黃曉亮和盧彥鵬兩位80后觀念攝影師的作品是技術上是20-30年代的集錦攝影,80年代的“影畫合璧”是同一個語言的拓展。他們都摒棄了攝影的本體性,把相機當作畫筆一樣的工具,汲取不同的素材,運用高超的暗房技術,制作出黑白灰層次分明的圖像,這些圖像帶有濃烈的復古意味,使觀者回到遙遠的某個時空中,調起了骨子里的懷舊情結。安格爾曾說:“攝影術可以歸納為一系列手工操作”??滤伎迹绻∪缙溲?,我們在考慮這一系列的同時,應該問:手工操作系列也能概括繪畫嗎?繪畫與攝影能否手尾相接地聯(lián)系起來?能否把他們合并,交叉,重迭,交織,使它們相互超越和相互激勵?我想??碌淖穯?,在集錦下來這一脈里似乎也可找到答案。
四、結語
郎靜山先生的攝影在今天已經被國際認可,郎式集錦攝影在國際上被評論為“最現(xiàn)代的,同時又是最中國化”的藝術。筆者認為集錦攝影對中國攝影30年代攝影語言的開拓意義比今天在國際上的地位更加重要同時打開后世用相機進行創(chuàng)作的思路更是重要。
參考文獻:
[1]丁彬萱攝影大師郎靜山[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0.30
[2]陳申.郎靜山和集錦攝影[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3.99-100
(作者單位: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