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國時期的都市風俗畫,都具有藝術性和商業(yè)性的雙重特點,代表著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取向,為后人記錄了十里洋場的大都市風情和時髦女郎的風姿,也迎合了當代民眾的審美取向。
【關鍵詞】民國時期;審美取向;月份牌;女性形象
如果說形形色色的咖啡廳、舞廳、酒吧以及數(shù)不清的老房子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全景,那么民國時期風俗畫中的美女則是全景中獨特的公園一角,吸引人們停下腳步細細品味,佳人們的秋波淺笑,美眸麗顏都成為人們心中美好的回憶,也是大上海的藝術發(fā)展史上一段別樣而獨特的華彩。如今我們再翻看泛黃的畫作,印象最深的還是人們時尚的面孔, 明眸與笑顏,流行的紗裙與旗袍包裹下妙曼的身形,衣與人,人與景相互映襯,展現(xiàn)出青蔥水嫩般的流金歲月。
民國時期的風俗畫主要有月份牌年畫、連環(huán)畫、瓷瓶畫、漫畫插圖等,其中以月份牌年畫的時代特征較為明顯,并且廣泛流傳。本文主要以月份牌年畫為例,分析其畫中女性形象的審美特點。細看月份牌年畫,女性形象占據畫面主體,這些嫵媚的女性呈現(xiàn)出中西融合,且媚態(tài)形象更多的是對女性解放運動的宣揚,對新時代知識女性風貌的展露。同時月份牌年畫是“海上畫派”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它印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與精神寫照,承載著上海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審美取向,特別是中上層階級在外來文化蜂擁而來的浮華時代所產生的動蕩不安以及對上流貴族生活的憧憬,充滿嬌飾主義風尚。
由于西方文化的滲入動搖了中國繪畫固有的觀念模式,形成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即運用西畫材質來構建中國繪畫的意境神韻,在紙上表現(xiàn)出亭臺樓閣曲徑通幽的逼真效果,月份牌畫家鄭曼陀的月份牌年畫,也是利用透視關系描繪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蘇州園林景觀,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柳枝垂落。畫面上沒有任何商業(yè)廣告氣息,落款印章,又極具中國畫意蘊。這種中西結合的畫法與中國式審美情趣共同構建出別樣的月份牌年畫。上海是月份牌年畫產生的搖籃,帶有裝飾意味的月份牌則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女性形象從起初的帶有中國仕女畫題材為主到后來以摩登時尚女郎為主,中后期出現(xiàn)了裸女美人形象。這些轉變也同樣與女性解放、西方文化引進過程以及人們心理需要與審美取向變化密切相關。月份牌年畫家繪制裸體美人圖并沒有大量人體模特作為原型,多從西畫中獲取靈感,因此出現(xiàn)了與西方油畫作品相似或稍加改裝的月份牌年畫作品,這也是月份牌年畫中大量出現(xiàn)半臥半躺的裸體美女形象的原因。如吳志廣的作品《玉體情花》與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畫中的女性都是側臥與沙發(fā)上,前者女性薄紗附體,盡顯含蓄之美。后者全身裸露,玉體圓潤。兩幅畫同樣也是松弛的臥在長榻上,一只手安然自得的放于身上,另一只手稍顯不同。畫面中女性的豐潤肌膚,完美的曲線,以及光照下散發(fā)出的生命活力,都反映出追求人性的解放,以及貴族資產階級享樂主義精神。吳志廣的這幅作品更加強調了女性挑逗的眼神,玉指點寇,粉紅薄紗以及絢麗的色彩,并帶有妖嬈的氣息。兩者所描繪的周邊環(huán)境都是華麗具有上流社會氣息的場景,表現(xiàn)出月份牌年畫反映了當時民眾希望躋身于上流社會的心理,以及對富貴和時尚奢華生活的向往??梢钥闯鲈路菖飘嫾以噲D通過借鑒國外畫作中的形象,來描繪出具有肉感、豐韻、挑逗、誘惑力、嫵媚的裸體畫作,以此刺激觀者的感官、內心的欲望和心靈的滿足感。從明清的嚴謹死板妝容、哀婉幽怨氣質到民初的月份牌年畫中奢華、時尚的摩登女郎,甚至是魅惑的裸體美女,可以看出大眾審美趣味的變遷,也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與西方文化相融合下展現(xiàn)出來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要求。另外西方的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中上流社會貴族的醉生夢死、奢華享樂畫面,與當時“十里洋場”的大上海生活極為相似,也是月份牌畫家筆下以及當時人們心里所要追求的享樂生活。如杭稚英所繪月份牌與洛可可繪畫的代表人物布歇的作品《躺在沙發(fā)上的奧達利斯克》,兩幅畫中女性姿態(tài)大體相同,都是描繪了俯臥于沙發(fā)上的青年女性的胴體,粉紅色的身軀,突出表現(xiàn)女性的嬌艷美感。杭稚英的作品描繪了俯臥的女性手握玫瑰花,燙發(fā)大眼紅唇高跟鞋,試圖更加強調女性嬌艷如花的氣質與摩登時尚的生活場景,周圍環(huán)境一派貴族奢華氣息,增添了紙醉金迷的時代特色和人們追求的小資情調。洛可可繪畫描繪出的追求性感奢華的上流女性生活,迎合了當時貴族的審美情趣,在這一點上與民國時期上海人們的審美取向極為相似,當時月份牌畫家們在很多作品上都借鑒和參考了洛可可繪畫。
隨著女性解放運動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大眾的生活與審美都發(fā)生改變。月份牌年畫中的女性形象從體態(tài)到服飾都發(fā)生變化,不再是傳統(tǒng)仕女畫的柔弱美,而是追求豐韻性感的健康時尚美感。除了身穿旗袍的女性,展現(xiàn)出女性體態(tài)美之外,身著薄紗,穿著暴露甚至是裸體女性形象逐漸出現(xiàn),另外手捧書本的知識女性也成為新風尚。女性的發(fā)型也不再是高高發(fā)髻盤起, 而是燙發(fā)短發(fā)為主,人物姿態(tài)動作也從執(zhí)扇執(zhí)帕、撐傘、拈花的柔弱形象轉為讀書、跳舞、打高爾夫、開豪車甚至騎馬打獵的時髦摩登形象。從“三寸金蓮”到解放天足,新時代女性開始追求男女平等,并且神情更加自如灑脫。如一幅月份牌中描繪女性們穿著暴露地出現(xiàn)在郊外,并且穿著高跟鞋騎在馬背上,手持步槍,英姿颯爽,魅力無限,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情景在如今的現(xiàn)代生活中也極少出現(xiàn),更不用說當時的舊上海了,從而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已經告別了中國女性“三步不出閨門”的年代,追求女性解放,并對自由、享樂生活充滿向往。此畫作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樣來源于油畫中騎馬勇士的神勇形象,如俄羅斯油畫家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這種騎馬狩獵場景似乎與西方宮廷生活極為相似,作品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描繪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帶有幻想意味,代表著當時民眾對未來奢華、自由、小資生活的向往。同時月份牌美人也不乏手執(zhí)書卷的形象,滿懷心事倦拋書是古代仕女圖常見的題材,月份牌也借用此并把畫中仕女換成時裝美女,展現(xiàn)新時代、新思想、新知識女性的氣質。如鄭曼陀所作《女子讀<天演論>》,這幅畫廣受各界的贊揚,也是月份牌里程碑式的作品,完美重現(xiàn)了新時代知識女性面貌。
上海門戶開放后帶來的西方商品經濟讓民眾頭腦中自由解放、奢華享樂的生活觀念開始蔓延。月份牌年畫,完美重現(xiàn)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特征,街頭摩登的時尚女郎,身著西式洋裝禮服,一頭飄逸的卷發(fā),盡顯繁華時尚氣息。茶餐廳內閑談的生活場景,充滿了大上海的小資情調。畫中放足、裸露、狩獵、讀書等女性形象,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了當時崇尚解放自由的新觀念,滿足了廣大女性在舊時期被束縛后對新思想新潮流的效仿心理,促進女性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梢姰嬅鎻母鱾€層面上都反映出繁華浮生的大上海的物質需求和人們的精神欲望與審美取向變化,畫面中西方文化元素與中國的古典美感,不僅帶有那個時代的印痕,還記錄了城市人們對于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與開放的上海推動了月份牌年畫的迅猛發(fā)展,也成就了月份牌年畫藝術的存在價值。時至今日,歲月已逝,畫中的繁華富麗、風姿百態(tài)的景象永留與紙上,透過畫作對大上海都市女性生活場景的真實勾勒,了解到了 “十里洋場”的大都市生活、生機勃勃的新時代女性以及民國時期民眾的審美取向變化與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潘耀昌著《中國近代美術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鄧明著《月份牌年畫:最后一瞥》[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3
[4]介子平著《褪色的記憶——年畫》[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湖南常德 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