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取得一定的突破和進步,但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對目前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現(xiàn)狀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課程設計、課程大綱、教師角色、學生定位、教材匹配、學習策略、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八位一體”核心要素,以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整體水平,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核心要素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2-0165-03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參照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 年制定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稱《基本要求》,它是教育部為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制定的語言教育課程文件,也是指導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以下簡稱大學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它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原則性規(guī)定。
由于《基本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僅提供了指導性原則,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還是缺乏整體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緊緊圍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崗位和行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建立科學可行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是目前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重要課題。目前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各高職院校一般也會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類型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本校的教學目標,設計出本校大學英語課程大綱,如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大綱、寫作課程教學大綱、視聽說課程教學大綱等,指導本校大學英語教學。筆者現(xiàn)就建立大學英語課程“八位一體”(課程設計、課程大綱、教師定位、學生角色、教材匹配、學習策略、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核心要素,談談看法。
一、大學英語課程設計及教學大綱
(一) 課程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大多數(shù)課程專家都認為課程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帶有明確育人方向的一種設計計劃或藍圖,它包含育人目標、學習內容及學習活動方式等元素。課程對應有兩個英文術語: curriculum 和 syllabus。實際上,curriculum 和 syllabus都是對教學的目的、方法和過程的描述或規(guī)定。美國教育界對curriculum 和 syllabus 不做區(qū)分;英國教育界對curriculum 和 syllabus是有所區(qū)別的,認為curriculum 指的是一所學?;蛞环N教育制度所要實現(xiàn)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的總和,而syllabus 一般是指具體某一科目所包含的具體的教學內容。國內語言教學研究者為了體現(xiàn) curriculum 和 syllabus 的區(qū)別,則分別用了“課程”和“大綱”與之相對應。
(二)大學英語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
課程設計是從教學大綱設計 (syllabus design) 發(fā)展而來,大學英語課程設計是語言項目設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許多國家的教育部門都建立了專職部門來制訂國家級的語言教學課程。White把課程設計的方法歸納為三種基本模式:一是目標模式(課程設計關注的重點是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二是過程模式(課程設計關注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重視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方法);三是情景模式(課程設計關注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課程實施的方法,重視課程實施的具體環(huán)境)。以上三種不同設計模式共同關注的核心還是課程的教學目標,后兩種模式在關注課程目標的同時更強調課程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方法和外部條件。大學英語課程設計也無外乎上面三種基本模式。
社會需求、學生發(fā)展和知識體系被視為影響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三個主要因素。這三個主要因素的具體內容通常依據社會對英語的需求分析的結果來確定,該需求分析是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重要基礎和依據。通??茖W的方法進行需求調查和分析,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過程實際就是制定該課程要求的過程。現(xiàn)在較普遍的做法是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的不同,將大學英語課程劃分為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 簡寫為 GE)、通識教育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簡寫為 EGE)、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簡寫為 ESP)和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簡寫為 EAP)。通用英語主要是為實現(xiàn)夯實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設定的;通識教育英語的主要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這兩類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與專業(yè)學習相關的英語語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別的大學英語課程之間在教學目標上的區(qū)別各有側重。
(三)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是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通常與大學英語課程中的科目有關。大學英語大綱要體現(xiàn)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的原則。如使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進行大學英語課程設計,就是根據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要求而進行任務分解、組合的教學大綱設計。我國由于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不同,高職院校各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差異較大,學生未來就業(yè)崗位對英語口語、筆頭溝通能力的需求很不相同,再加上社會各個行業(yè)的迥異,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大綱的制定上就要體現(xiàn)不同層次的要求,即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的多種選擇的可能。
二、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與學生定位
(一)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幫助者(helper)、協(xié)調者(coordinator)、提供咨詢者(counselor)、資源庫(resources)等種種角色。但不管哪種角色,大學英語教師應具有“促進者”的基本素質(如愛心、耐心、寬容、視野開闊、樂于助人、激勵學生、幫助學生、開展對話、引導學生等);大學英語教師更必須具有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培養(yǎng)其綜合素養(yǎng)和提升能力。大學英語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首先要深刻領會《基本要求》的精神,并將它變成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自覺行為;要依據不同教學模式主動調整角色,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還應該主動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努力提高現(xiàn)代信息技術素養(yǎng),適時地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有效地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從“學好”到“好學”。
(二) 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的定位
大學生是自主、自動的學習者,更是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中心、交際活動的參加者、信息資源的共享者。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資源自行學習,獲得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他們還可以決定在具體英語學習內容上花多少時間,查哪些資料、用什么方法等,從而真正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應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和合作,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互動,進行文字性交流、音頻式交流、視頻式交流等,由英語老師進行專門的指導,重點培養(yǎng)和關注,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這種互動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進學生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求知欲和求知能力。例如大學英語模塊化教學、分層教學就是大學英語教學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組成團體,相互學習,共同促進,通過互聯(lián)網英語學習平臺,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互動,進行文字性交流、音頻式交流、視頻式交流等;學生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互相競爭,通過這些溝通與交流,共同提高了自身的英語水平。
三、大學英語教材的合理匹配
(一)大學英語教材是《基本要求》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英語教材是《基本要求》承載信息的傳播媒介,大學英語教材通過英語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有序合理的編排,使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明晰、可實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即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yǎng)。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還應注意綜合性和整合性,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英語學習延展到課外,增加英語討論、英語辯論、模擬對話、英語講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英語教師要針對學生所反映的聽說不足的情況調整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英語語篇理解力,對聽力材料的分析、歸納、判斷和推理能力。還要注意聽力選材的多樣性,如VOA, BBC 等視聽材料工作場景語料,多采用主題教學模式,使英語各項技能訓練融于一體。
(二)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存在的普遍問題
各出版社編制的大學英語教材普遍存在取材趨同,課文主題重疊現(xiàn)象。同一套教材在難易度上的連續(xù)性和過渡性較差,課文難度陡然提高的現(xiàn)象不乏存在。而且,一般大學英語教材都要瞄準中等水平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數(shù)量最多,高職院校幾乎沒有選擇余地,無論選擇哪一套教材,區(qū)別都不太大,難于滿足英語教師教學和不同程度學生學習需要。例如很多英語課文篇幅很長,語言示范性不強;有的文章內容枯燥,有的晦澀難懂,主題重復,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還有些晦澀難懂、冗長乏味,學生不感興趣,意見很大。還有些教材部分課后練習設計過于簡單,內容和選材不盡合理。另外,大學英語教材參編教師多數(shù)來自于國內知名本科院校,他們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教學實際了解不深,編寫出來的教材相對不太符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際。
(三)高職院校本專業(yè)英語教材提倡以行業(yè)英語為主
高職院校校本編撰的行業(yè)英語應該突出實用性、針對性、工具性,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內容。行業(yè)英語可以按照專業(yè)設置, 如財務英語、汽車英語、電子英語、計算機英語、外貿英語等。要根據本校資源和專業(yè)設置,開發(fā)出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專業(yè)英語教材,或者聯(lián)合相關行業(yè)、企業(yè)開發(fā)具有行業(yè)或區(qū)域特色的專業(yè)英語教材,使學生融通英語語言知識、行業(yè)知識、專業(yè)英語實用技能。
四、大學英語學習策略和英語教學模式
(一)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應學會使用適當?shù)膶W習策略
西方學者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界定至今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O’Malley和Chamot(1990)根據信息加工的認知理論,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大類,每一類策略又包括若干小類。學習策略是有意識的行為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選擇不同的策略學習策略也是可以學會的系統(tǒng)地訓練,能幫助學生有效策略的形成。大學英語教師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目的、興趣,觀察并善于總結學生使用的學習策略,在大學英語教學時將學習策略的內容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即策略培訓和語言教學合為一體,成為大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把學習策略融入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掌握學習英語的各種有效方法。
(二)網絡英語的自主學習有效性極強
網絡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以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具有相當不錯的效果。要充分體現(xiàn)虛擬技術的重要作用,要深入研究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合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認知風格、學習觀念等學習者個人因素,以及教學理念、評價標準和體系等外部因素對語言學習者策略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策略使用的效率。英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存儲、提供和呈現(xiàn)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構建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促進語言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語言學習支持性環(huán)境。
(三)大學英語教學的幾種模式比較
“三套車”課程模式是吳鼎民等 (2010:9-13) 提出的,它將把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作為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把大學英語課程改造成英語學習和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以及通過英語獲取多學科基礎知識的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的課程,把大學英語教學改造成以英語為載體的通識類課程。集成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指課堂教學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支持下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有效聯(lián)動、互為補充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中,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豐富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具,它將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整合,互相融合,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最大限度滿足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需要。個性化教學模式則提倡學生利用學習資源平臺,同時提供通識教育課程和 ESP 課程內容,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學校和英語教師提供必要的輔導和支持,使該模式兼有“學習方式個性化”和“學習內容個性化”的雙重特點。
五、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
在大學英語教學評估過程中運用多種可選擇的評估方案,構建形成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相適應的評估系統(tǒng),包括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刹捎谜n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多種形式,包括學習者學習態(tài)度、語言態(tài)度、歸因習慣、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學習策略、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發(fā)生的變化,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個別訪談、集體問卷、學生日志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這都可能是獲得學生非智力因素變化和發(fā)展等有效途徑。終結性評估主要包括英語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其主要目的是考核學生英語學習效果;通過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包括聽力、閱讀、翻譯、寫作);有條件時可試行口語考試,這種考核應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即對學生的讀寫譯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和學生聽說能力的實際運用的考核。所有這些對學生的評估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來設計,要充分體現(xiàn)出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使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達到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
參考文獻:
[1]白楊.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3:2.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34-38.
[3]劉向紅,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56-58.
[4]藥慧敏,車艷艷,張冬梅 多維視角下的英語教學法探索[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25-27.
[5]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8(8):4-5.
[6]王明倫.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5-66.
[7]莫川川.高職英語教材評析與改革[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