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以全新的時代特色、思想內涵、觀察視角和話語體系,開辟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中國夢通過消解功利性、整合多元性、強化民族性回應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當代境遇,以鮮明的個體性、強烈的現(xiàn)實性、生動的實踐性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出價值困境,從具有歷史眼光、培養(yǎng)國際視野、弘揚先進文化、牢記實干興邦等角度指明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當代主題。
關鍵詞: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2-0254-03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盵1]37大學生承載著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其進行扎實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補好精神上的“鈣”,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深刻變革,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遭受新挑戰(zhàn)、面臨新問題,諸多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形勢變化。中國夢的提出恰逢其時,它以全新的時代特色、思想內涵、觀察視角和話語體系,構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宏偉藍圖,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開辟了一片嶄新天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1]52以這個夢想引領方向、鼓舞斗志、凝聚力量,自然也就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時俱進的當代主題。
一、中國夢回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當代境遇
中國夢消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功利性。理想是指向未來的,它立足于現(xiàn)實又要對現(xiàn)實有所超越,正因如此它才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才能賦予人不懈奮斗的持續(xù)動力。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高等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大學生理想信念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自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以來,大學生便失去了天之驕子、時代寵兒的光環(huán),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面前,他們往往無奈地在“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的感慨中放棄了理想、屈從于現(xiàn)實。理想中那份追求崇高的深遠意義,就這樣被滿足現(xiàn)實需要的直接感官體驗所代替。這種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的傾向,極大削弱了其方向引領和人生導航功能。中國夢則消解了這種傾向,它一方面強調要“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1]13積極肯定了人們正當?shù)睦嬖V求;另一方面指出中國夢“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1]37,以歷史的、全局的宏觀視野突破了理想信念的功利性、狹隘性和短視性,實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個人與集體、眼前與長遠的和諧統(tǒng)一。
中國夢整合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多元性。在不同歷史時期,人的理想信念表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時代特征。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人民期盼趕走列強、實現(xiàn)民族獨立;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期盼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期盼奔向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在社會多元價值取向的今天,大學生的“個人夢”也日趨分化、不再單一。當代大學生作為幸運的一代,從小就衣食無憂、生活安逸,他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卻在養(yǎng)尊處優(yōu)中漸漸失去了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他們在茫然中不斷求索,然而面對這個已經不再單純的世界,面對未來五彩繽紛的發(fā)展選擇,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社會思潮沖擊,他們很難做到心如止水,理想信念呈現(xiàn)出多元化、不定性的特點。中國夢的提出恰如一場及時春雨,它“是一個最大公約數(shù),”[1]10從每個人千差萬別、個性鮮明的夢想中提煉出共同性,既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每個人的夢想追求,又最大限度地將億萬民眾雜亂無序、各自為戰(zhàn)的夢想整合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強大合力。我們的民族擁有了這股力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必定為期不遠。
中國夢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民族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之上,吸收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發(fā)展經驗和文明成果,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跡。急劇改善的物質條件不僅顛覆了我們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更從根本上瓦解著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這種影響在當代大學生身上體現(xiàn)更為明顯,他們學著外語、看著大片、吃著快餐,對歐美的生活方式津津樂道,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卻知之甚少,少數(shù)極端者甚至主張全盤西化,大肆鼓吹民族虛無主義思潮。實現(xiàn)中國夢,“不能脫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1]10不能丟掉中華文化這個“根”和“魂”,不能缺少中國元素、中國符號、中國烙印。我們的中國夢絕不是沒有根基、隨波逐流的纖弱浮萍,而是扎根中華大地、滋養(yǎng)中華文化的參天大樹;當然我們的中國夢也絕不是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各美其美”,而是積極融入世界、講求親誠惠容的“美美與共”。只有不忘本來才能更好地吸收外來,只有善于傳承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只有充分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才能使中華民族真正令世界刮目相看。
二、中國夢沖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價值困境
中國夢彰顯鮮明的個體性。過去我們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片面突出社會理想的終極意義,強調個人理想應該服從社會理想,當二者發(fā)生矛盾時主張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實質上是人為地割裂了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內在聯(lián)系,只承認社會理想的導向引領作用,而忽略了個人理想的基礎構成作用,致使社會理想被架空、個體價值被無視。這勢必使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唱高調式的空洞說教,缺乏感染力,沒有說服力,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中國夢則很好地找到了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結合點,強調“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1]16這就使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平等并重,積極承認了個體價值,大大提升了個體地位,切實保障了個體權益,充分尊重了個體需要。中國夢還強調,“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盵1]51從更深層次對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邏輯關系進行了重新詮釋,將國家和民族發(fā)展作為個人理想實現(xiàn)的基礎前提和根本保障,而不是脫離個人理想空談社會理想,充分保護了個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
中國夢彰顯強烈的現(xiàn)實性。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最高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中華兒女薪火相傳的接續(xù)奮斗,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長期積累和不懈努力,這使得理想信念從現(xiàn)實的視角來看顯得虛無縹渺、遙不可及。正因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常常面臨嚴峻的價值挑戰(zhàn),一個根本不能親眼見證、甚至無法清晰描繪的遙遠未來,怎么能夠使人們心甘情愿用畢生精力去追求,又怎么能夠明確指導人們此時此地究竟該做什么、如何去做?!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盵1]6中國夢以這樣的表述找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點,找到了遠期目標與階段目標、最高理想與當前理想的結合點?!暗奖臼兰o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盵1]7當代大學生正值二十歲左右的青春年華,中國夢實現(xiàn)之日就將是他們功成名就之時,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光輝史冊上將永遠銘刻他們感天動地的奮斗史,這樣的夢想感召怎能不令他們心馳神往,這樣的歷史機遇必將激勵他們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
中國夢彰顯生動的實踐性。再遠大的理想最終都必須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依靠實踐的力量來推動實現(xiàn),否則就將陷入烏托邦式的空想,成為鏡中花、水中月。中國夢很好地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它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之“矢”射向中國具體實際之“的”,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解決中國發(fā)展建設的具體問題。它準確把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不僅勾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圖景,也規(guī)劃了科學可行的實踐藍圖,提出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不斷夯實實現(xiàn)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盵1]14這既使我們明確了當前的中心工作,也為我們構建了“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還為我們指明了發(fā)展的基本方法、基本理念,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有血有肉、實而不空。有了這張藍圖,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就可以統(tǒng)一思想、協(xié)調行動,立足于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不同崗位為實現(xiàn)中國夢添磚加瓦,將幾代人的美好夙愿在我們這一代變成生動現(xiàn)實。
三、中國夢指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xiàn)實路徑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大學生具備歷史眼光。古代中國創(chuàng)造了傲然世界的燦爛文明,近代中國經歷了不堪回首的深重苦難,當代中國發(fā)生著曠古絕今的深刻變革。正是這種獨特的歷史發(fā)展軌跡,才使中華兒女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愿望無比迫切、無比強烈?!爸腥A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多年發(fā)展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盵2]這些難以磨滅的歷史記憶,生動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文化生命力;這份無法割舍的家國情懷,深刻彰顯了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民族凝聚力。以史為鑒才能知興替,只有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敬畏歷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究竟從哪里來、該往哪里去,才能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歷史輝煌得以再現(xiàn)。也只有教育青年學生更好地銘記歷史,才能使他們更好地把握現(xiàn)在,面向未來;才能使他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承擔起應有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才能使他們牢固樹立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大學生培養(yǎng)國際視野。中國夢不僅將個人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將中國與世界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是放眼世界對中國未來的科學謀劃,也是立足中國對世界未來的戰(zhàn)略考慮??v觀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整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盵3]發(fā)展的中國離不開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與交流合作,世界的發(fā)展也同樣離不開中國的強力加盟和引擎驅動。歷史上,我們曾經緊閉國門,沒有跟上世界發(fā)展前進的腳步;現(xiàn)如今,我們已然敞開心扉,以開放包容的嶄新姿態(tài)接納世界、融入世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脫離中國的具體國情空泛地談論世界,也不能脫離世界的宏觀背景孤立地認識中國?!皯斠龑Т髮W生理解中國夢的世界胸懷,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球意識和世界眼光”[4]。要教育大學生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思考問題,準確把握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準確把握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大勢所趨,準確把握中國夢與世界夢彼此互動、相互催化的內在聯(lián)系,與世界人民攜手積極尋夢、努力追夢、共同圓夢。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大學生弘揚先進文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與豐富,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托舉與支撐。大學是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是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使者。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要積極引導他們做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核心價值的倡導者,在全民族共同追夢的偉大實踐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要教育學生樹立文化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實踐,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提升境界;要教育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對外來文化不盲目崇拜,對本土文化不妄自菲薄,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要教育學生追求文化自強,在吸收借鑒人類最新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注重創(chuàng)造文化新元素、價值新理念、文明新成果,為后世留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遺產、文化財富。同時也要教育大學生爭做愛國守法的楷模、敬業(yè)奉獻的先鋒、誠實守信的榜樣、友愛互助的典范,以實際行動向全社會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大學生牢記實干興邦?!罢孀ゲ拍芄钥穗y,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盵1]82新中國的紅色江山,是我們的祖輩一槍一彈、流血犧牲打下來的;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是我們的父輩一磚一瓦、吃苦流汗壘起來的。民族復興的美好夙愿,同樣需要我們這代人甩開膀子、埋頭苦干來實現(xiàn)。有夢想、有藍圖,還要有奮斗。我們要教育大學生在學習中成長,認認真真學好專業(yè)知識,扎扎實實掌握專業(yè)技能,努力練就建設祖國、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過硬本領;要教育大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火熱的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增長才干;要教育大學生在困境中磨礪,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披荊斬棘,以百折不撓、愚公移山的韌勁兒攻堅克難,以腳踏實地、吃苦奉獻的干勁兒建功立業(yè)。山高人為峰,路遠腳更長。大學生就是要在暴風驟雨中接受洗禮,就是要在冰雪嚴寒中經受考驗,就是要在夢想召喚下以鏗鏘的實踐論英雄、以無悔的奮斗致青春。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2]習近平.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4-02.
[3]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3-25.
[4]駱郁廷,史姍姍.中國夢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3(9)上: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