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貫徹以生命為本的理念,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是一種成功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小學品德教育課上,要積極倡導該理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注重其情感體驗,讓其在不斷地探究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注重體驗,轉(zhuǎn)換角度
小學品德課的創(chuàng)設(shè)是為了讓學生在吸收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品德修養(yǎng),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快樂。在推進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變化,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其注重體驗,轉(zhuǎn)換角度,深刻地體會生活,有效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
換位體驗是筆者常用的方法,身份的轉(zhuǎn)換不僅能讓學生在看待事物時產(chǎn)生共鳴,而且有利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盡快改正。比如,在教學《父母的難處》一課時,聯(lián)想到班級里有些學生不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經(jīng)常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筆者就想借此機會改變他們。筆者先引導學生了解家里收入的來源,再讓他們了解家里的各種開銷,其中包括必要的和一些突發(fā)性的,讓學生算算家庭一年的開銷,切身了解父母養(yǎng)家的辛苦,體會到賺錢的不易。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錢來之不易,要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減輕父母的重擔。
此外,對比體驗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能讓學生借助對比,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在學習《班級中的“崗位”》時,筆者就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幾幅圖片。第一幅是一個學生在給班級植物澆水,另一個學生在摘花。第二幅是一群學生在認真打掃衛(wèi)生,另外幾個學生踩在椅子上、課桌上丟紙團。第三幅是一個學生在擦黑板,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亂畫。通過這樣的展示,不需要過多的解說,學生就能分辨出對錯,在無形中改正自己,提升集體意識。
以生為主,鼓勵交流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也是課堂的主體,鑒于這一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握好教與學的尺度,嘗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探究,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要做的是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促進其自主學習,優(yōu)化自學能力。比如,在教學《不能忘記的屈辱》時,筆者就在課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由分組,一起收集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屈辱歷史,做好整理工作,便于課堂交流。在教學時,學生的準備工作都完成的不錯,討論交流也很順利。筆者提出問題:“近百年來的屈辱,是何等的痛苦,為什么還要銘記在心,不要忘掉?”“中國人民在面對屈辱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擇忍受?”學生先前收集資料時,對這些問題多少都有涉及,在回答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都有自己鮮明的態(tài)度,和同學討論得很激烈,氣氛十分活躍。這時,筆者就適當?shù)刂笇?,引導其思路發(fā)展,讓學生明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民族的屈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曾經(jīng)“落后就要挨打”的無奈會激勵國家民族越來越強大。學生在這堂課上,不僅培養(yǎng)了自學的能力,而且激發(fā)了愛國情懷。
此外,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灌輸教學,是滲透教學,要學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其在實踐中,不斷地交流思考,尋找答案,得出體會。比如,在學《誠信是金》一課時,在課題探究中,很多學生對自己曾經(jīng)不誠實的行為決心要改正,但有一位經(jīng)常撒謊的學生低著頭,猶豫不決。在一番思考后,筆者臨時組織一場討論,讓學生談?wù)劇叭鲋e的孩子是不是永遠的壞孩子”。有的學生說,只要他勇于改正、承認錯誤就還是好孩子。有的學生說,以后不再撒謊就好了。經(jīng)過這樣的引導,那位學生承認錯誤。這樣的教學,以導代教,在無形中滲透品德力量,讓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勇于改正,以利于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合作探究,共同學習
生本教育理念倡導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學習,將個人之間的學習競爭轉(zhuǎn)化為團隊作戰(zhàn),鼓勵學生發(fā)揮所能,組織開放性的學習,學生在培養(yǎng)合作精神、競爭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滿足學生對事物探索的好奇心。
在講到《水資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命之水”的重要性,筆者設(shè)計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一起完成這個活動。這個活動的內(nèi)容是讓學生在課外的時間觀察哪些地方需要水?以及我們身邊的水危機。經(jīng)過合作探究,學生馬上意識到我們身邊有太多地方離不開水資源。人的身體不能缺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業(yè)生產(chǎn)不能沒有水,植物、動物和人一樣要靠水維持生命,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就能朝著這個方向去探究?!八C”可能很多人覺得離我們還太遠,不需要過早地擔心這個問題,其實不然,因為它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學生的課外活動,圍繞“水危機”展開,在周邊發(fā)現(xiàn)了一條剛剛干涸的小河,這就是水危機的警告。此外,學生還調(diào)查到很多工廠附近都有“彩色”河流,村野之中垃圾遍布的水溝等等,這些無聲的資料讓學生感觸很深,他們能體會到水危機一步步地靠近,認識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自我認識,而且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
生本教育的實施能有效促進小學品德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其在情感體驗、交流討論、合作實踐中提高道德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zhì)。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