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四診法”就是中醫(yī)中的“望聞問切”。班主任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堅持“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遵循細心“望”其表,耐心“聞”其聲,真心“問”其想,準確“切”其脈的工作方法,敏銳及時地洞察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讓他們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細心“望”其表
“望”原指中醫(yī)對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這里引申為班主任要對學生察言觀色。班上有一個孩子小坤,話很少但只要一張嘴準是罵人的話,與同學一言不合,便拳腳相加,一向獨來獨往。開學不久,筆者就單獨找他談過話,孩子內心既要強又自卑,記得有一次,他和班上同學打架,下手極重,直接掐住了對方的脖子,脖子上留下了一道道紅印,筆者氣憤至極,因為前兩天他才剛剛給老師做出了保證,保證不會再打架了,筆者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劈頭蓋臉地將他責罵了一通,他眼睛里含著淚,緊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耐心“聞”其聲
“聞”原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指中醫(yī)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這里引申為班主任要有敏銳的“嗅覺”,能從學生的行為中“嗅”出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慢慢地,筆者感覺小坤似乎隱瞞了什么事情,稍微柔和了下語氣問道:“告訴老師為什么,你不是剛剛給老師下過保證嗎?老師信了你的話,相信你會改變,可今天,你太讓老師失望了,老師需要一個解釋,一個真實的解釋,讓老師繼續(xù)相信你!”這時,他的淚水奪眶而出,“老師,他偏要拉著我到花壇那邊玩,你昨天說了,不準去了……”孩子抽噎著,筆者驚呆了,這是一個多么聽話的孩子啊,才剛剛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就遭到老師這樣的責罵,“小坤,你是一個聽話,守紀律的孩子,但是你選擇了錯誤的方法,記住,武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只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老師,對不起!”短短幾個字,卻讓筆者難過了好久,為什么不能先冷靜地聽聽孩子的解釋呢!從那以后,直至學期末,他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打架的問題!對學生要有耐心,正如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一樣,一味地責罵也是于事無補的!
真心“問”其想
中醫(yī)通過“問”診了解既往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fā)病經過及治療過程,這里引申為通過平等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問題的根源,尋找最適宜的解決方法。后來小坤有三天沒到校上課,第四天,他來了,是他媽媽送來的,他滿臉疲憊,一看就知道,這三天他也不好過,“可以告訴我,為什么不來上學嗎?”他低著頭,從嗓子眼里擠出幾個字,“不想學了!”“為什么不想學了?”“跟不上!”他依然低著頭……“小坤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也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因為你的努力,你把打架這個惡習改掉了,老師真替你高興,這世上改變自己是最難的,而你做到了,相信只要你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
準確“切”其脈
“切”原指中醫(yī)用手觸按病人身體,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這里引申為在“望、聞、問”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煩惱進行分析,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并開出相應的“藥方”,讓他們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對于學習,能聽到你說跟不上,老師非常高興,這說明你努力了,你真正地想學習了,并勇敢地進行了嘗試,你跟不上,是因為你之前的基礎太差了,如果你現(xiàn)在想學習,你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只要你肯努力堅持學習,你一定能跟上!不要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老師相信你能做到!”小坤慢慢抬起頭,“老師,我會努力的!”孩子需要的只是一點關懷,一絲鼓勵,一份信心!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適時地給孩子以鼓勵,使他們能保持昂揚的斗志,堅定努力學習的信心,擁有對待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其實班主任真的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全心全意地照顧著每一個學生!正如老中醫(yī),通過望聞問切,了解病情,幫助病人找出病因,并開出藥方一樣;班主任,是通過敏銳的觀察,耐心的聆聽等方式去了解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新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