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多年,帶過的班級、見過的學生不少,似乎每個班級都有幾個“靈魂”人物、“風云”人物,在同學中總是可以“呼風喚雨”,在教師的心頭似乎“揮之不去”,“后進生”“待進生”就是他們特有的稱謂。有人說,他們是教育工作的難點,有人說,他們是班級管理的“害群之馬”。筆者卻認為,他們是教育工作的契機,他們更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奇跡”。大部分教師似乎都不太喜歡待進生,這些學生讓老師生氣、讓同學不和、讓班級背黑鍋。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痛苦經歷,可正是這種特殊經歷,讓我印象深刻,讓我學會了苦中品甘,讓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多了一些方法,更多了一份成熟。今天回想與這些“特殊孩子”共處的時光,感受的卻是別樣的溫馨,一份讓人內心充實的欣慰!
關愛學生,平等待人
高二下學期,筆者的角色由科任老師“榮升”為班主任,接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最頭疼的還是待進生對一個陌生“入侵者”的觀望、不信任,甚至是“挑釁”。因此,對我而言,如何轉化后進生便是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做好后進生工作可以激發(fā)其成功的欲望,使其不斷努力拼搏,追求屬于自己的理想。
在一個班集體中,成績優(yōu)秀、遵守紀律的學生會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因此會獲得更多的表揚。而后進生,在心理上對老師、對班級都會有抵觸的情緒,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被公平對待。因而在接班時,筆者明確說明,所有學生在我面前都是一張白紙,你的精彩由你自己來續(xù)寫,無論成績優(yōu)秀,還是暫時落后的同學,我都一視同仁,并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如實體現(xiàn)。我們班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說:“在班主任面前,成績優(yōu)秀不是你的特權,你的表現(xiàn)才是最重要的?!敝链?,很多同學,特別是待進生認為,班主任很公正,有什么事情也會和我溝通交流。
阿翔,鼎鼎大名,從高一開始,幾乎不上課,但接班后的兩周,他就主動找我說:“沖著你處事公平,沒有瞧不起我,我決定再也不逃課了,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從他的語言中,能感受到他的真誠與決心,所以我愿意幫助他。之后,雖然他偶爾也會再犯錯,但是只要提醒他“男子漢說話要算話”,他馬上就能改正。
待進生的成功轉化,是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所以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誠心、愛心和細心。
尊重學生,細心呵護
自尊心是一種通過自我評價所產生的尊重自己,并期望個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自我情感體驗,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之一。個人自尊如果缺乏,就會使人自輕自賤,甚至自暴自棄。對于后進生而言,他們有時會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尊心。因而需要得到別人更多的尊重。所以在教育后進生時,需要細心呵護,尊重其自尊,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注重學生的成績是不行的,要想讓班集體健康發(fā)展,就要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碑斎?,愛就要愛得真誠、細致、實在。只有用心去貼近學生的心,教育效果才能達到最大化。
對于待進生,我很少在班上批評,因為在班級公開批評會導致學生更嚴重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
阿強同學家庭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但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使他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和學習上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負心理。通過耐心引導和相互尊重,他改變了原來錯誤的做法,向積極進取的方向發(fā)展。
形成合力,共同關注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是真有道理,充滿感染力,由內而外散發(fā)著正能量。所以,要幫扶轉化一名后進生,要借助集體的力量,讓每一個同學去幫助他,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互幫互助小組,品行規(guī)范高、中、低搭配,學習能力好、中、差搭配,共同制定一個奮斗目標,規(guī)劃實施方案,體驗學習的過程,定能讓整個小組都精神煥發(fā),士氣大振。
阿平,家庭貧困,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他生活拮據,但自尊心很強,不愿讓同學幫助。為了維護他的自尊,平時會經常發(fā)掘他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在班會課表揚他,并把筆、本等學習用具獎勵給他,一來幫助他樹立學習的信心,二來也能在物質上對他有一定的幫扶,一舉兩得;同時通過學習小組,幫助他補習落下的功課。在這樣的集體氛圍中,他不斷改變自己,學習上變得積極多了,生活中也多了笑容。
耐心堅持,等待收獲
待進生對老師給予的關心和幫助是很感激的,但由于他們已經養(yǎng)成了散漫的性格,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因素。在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教師理性、認真、耐心地開展工作。
阿希,一個對學習沒有激情,又總是上課睡覺的學生。從接班以來,我一直很關注他,采取了談話、批評教育、家校聯(lián)系等各種方式來改變他上課睡覺的習慣。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成效。到高三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醒了”,他寫了一張卡片給我:“老師,你的堅持讓我感動,你的堅持讓我明白很多,真心謝謝你!”
待進生的轉變,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總有一天,待進生將不再待進。或許我們將改變待進生的命運,我想,這是教師最大的成功。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