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在硬件條件相差不太多的前提下,一邊是收費的民辦校,另一邊是免費的公辦校,自由競爭條件下本該有利于公辦的免費學校。但事實就是如此,免費的公辦校就是競爭不過民辦的收費學校。這說明,我們國家的農村教育政策尤其是投入重點,應該針對農村家長的現(xiàn)實需求作出調整了,不能只滿足于硬件建設,師資、課程、管理要全方位跟上,才能滿足適應老百姓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需求變化。
免費的公辦校競爭不過收費的民辦校,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雖然說公辦義務教育免費了,但對于多數農村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并不差那幾個錢(或者即使差錢也可以忍受),他們要的是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和管理、要的是自己孩子學習品質的提升。雖然這些民辦學校也未必全能滿足,但師資和管理的相對到位還是讓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在民辦校更靠譜、更有保障些。
盡管這些農村的民辦校相比公辦校,有師資和管理的優(yōu)勢,但也僅僅是相對的。實際上,他們自身也同樣受師資的困擾,不少民辦校的必開課程如體音美,由于缺教師也不得不臨時拼湊。
眾所周知,在目前的農村,待遇過低不僅使得公辦校難以招進優(yōu)秀的師資新生力量,即便是民辦校,也同樣面臨師資流失的現(xiàn)象。他們哪里競爭得過城鎮(zhèn)甚至大城市的學校呢?在城鎮(zhèn)和大城市高工資和高待遇的誘惑下,農村稍微優(yōu)秀一點的教師都被吸走了。這才是為什么在硬件水平上相差不大的條件下,家長用腳投票逃離農村公辦校的根本原因。從家長自身的意愿講,如果不是教學效果太差,誰愿意自個再多掏一部分錢把自己的孩子往別處甚至更遠的鄉(xiāng)鎮(zhèn)送呢?在自己身邊多好!可見,他們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證明,農村教育偏重于硬件建設的政策和投入模式已到調整之時。加大師資、教材和管理等軟環(huán)境的建設已到火燒眉睫的關鍵時刻,尤其是師資力量建設,急需國家出臺政策乃至法律加以確保,畢竟,從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前途計,從辦學多種功能和綜合效益計,農村學校不能也不應該都搬到城鎮(zhèn)乃至大城市去。對此,國家應該未雨綢繆,做出長遠規(guī)劃和頂層設計才好。
(摘自2015年3月20日鳳凰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