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將學?!皾撚幕弊龃笞鰪姡嵘龑W生綜合素質,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陶里小學積極創(chuàng)設兩大活動基地——道德文化教育基地和學農實踐基地“百草園”,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兩年來的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學農基地:讓百草園成為成長樂園
學校充分利用有效資源,開創(chuàng)了學農基地——“百草園”。三年過去了,百草園帶給了孩子們許多歡樂、許多收獲。發(fā)展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深入思考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而今,百草園已經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樂園。
百草園——孩子們心中神奇的花園 學校百草園內現(xiàn)有珍稀植物二十六種,常見植物三十余類。不少植物平時很少接觸到,陌生往往會激發(fā)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了解和發(fā)現(xiàn)新奇的東西。哪怕一片小小的樹葉、一朵小花都會引起他們的巨大興趣。通過觀察調查和查找資料,為它們配上名片,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護理知識。那漾于臉上的興奮難以言表。
從單調的課堂教學走進實踐基地——百草園,給了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動和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園內,既增強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增進了合作意識,無形之中還培養(yǎng)提高了孩子的觀察、想象、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對于孩子來說,能在學校教育的課堂模式環(huán)境中走進大自然去實踐,那一定是一個神奇而充滿詩意的的地方。
百草園——孩子們走進科學的搖籃 在實踐基地——百草園,孩子們完全自行學習種養(yǎng)技術并積極參與種植和管理。這就要詳盡了解該植物的生長特征。只有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種植和管理。孩子們進行分工合作,查找資料了解園內植物的名稱,并給它們制作了科學名片;學習種植管理的科學辦法,提高了管理技術,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心意識和責任心。孩子們的觀察、了解能力得以提高,熱愛科學、善于總結科學規(guī)律的良好習慣也得以養(yǎng)成。他們會把在園內學習的方法帶到家里和社會,將這種科學探索精神有效地拓展。
百草園——孩子們熱愛勞動的農場 學校的實踐活動基地——百草園,學校放開手全權由學生進行種植、管理。在此過程中,園內植物的種植、澆水、捉蟲、拔草、施肥等一系列養(yǎng)護過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還學到了很多科學種植的知識,也得到了許多收獲的喜悅。每每看到一些花兒開放或瓜果成熟,他們那種興奮如同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
很多孩子將在百草園內學到的種植護理知識帶到了家中,更豐富了這個活動的意義。參與的學生多了,辛苦就成了有意義的享受過程,對孩子的成長有很深的教育影響。
百草園——孩子們動手能力的源泉 學校百草園的活動基地建設,給了他們許多學習、思考、創(chuàng)造的機會。定期的主動參與管理,也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還提高了他們的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長期的動手操作,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了一種責任,對于改善校容校貌更是一種間接的教育促進。
學校的衛(wèi)生保潔工作是學校比較頭疼的事情,自從開辟了百草園這塊實踐基地,校園內的花花草草也從中受益匪淺。校園的衛(wèi)生工作得以有效改善,學生熱愛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逐漸增強。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也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教室布置、校園美化等等,都成了孩子們表現(xiàn)自己、敢于創(chuàng)作的舞臺。
學校百草園的實踐基地建設,對于學生來說成了活動的花園,放飛心靈的樂園,健康成長的搖籃,這是一種無形的潛能教育,和學校推行的“潛文化”教育理念十分吻合。
道德文化教育基地:讓道德之花綻放
為適應素質教育,將學校道德文化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內心,學?;ㄙM很多資金和心血,傾心打造了道德文化教育基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定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發(fā)展的良好氛圍。通過系列道德基地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品質,全面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
開辟道德基地,播撒道德種子 在學校潛育樓一樓,抬頭即可看見一塊 “道德文化教育基地”的匾牌,整個一樓連廊,圖文并茂、詳實地記載著各種為人處世的歷史典故、偉人軼事,內容豐富、直觀。每每課間,都有很多學生自發(fā)來到這個地方,欣賞朗誦、學習,自主獲取古今中外的道德知識。
每學期,學校大隊部都會組織學生學習道德知識,并定期以中隊為單位,通過抄寫、背誦、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形式,從小學習傳頌道德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道德文化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現(xiàn)在的一、二年級,很多孩子都能將《三字經》《弟子規(guī)》脫口而出,學校和家庭形成一種合力,將做人的思想道理深入到孩子內心深處。每周定期國學課,國學館內都會有家長和孩子們一道進行學習活動,學習理論和實踐生動展現(xiàn),通過小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動,讓孩子很自然地接受道德的熏陶,潛移默化形成一種習慣。國學館的孩子們還會相互比賽,看誰背得快,做得好,還帶動了身邊的小伙伴一起成長,接受教育。
開展德育活動,樹立“道德”榜樣 一直以來,為培養(yǎng)陶小學子文明有禮、積極上進的精神面貌,為孩子們樹立先進典型,讓他們找到差距,學校專門開展每月之星的評比活動:“勤學守紀之星”“行為規(guī)范之星”“衛(wèi)生保潔之星”“路隊之星”等等。
每月初,學校德育處都會根據(jù)學校近階段學生常見的一些問題,及早、及時制定并頒布該月之星評比細則,將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組織全體學生在班主任的引領下深入學習,展開討論,在學生隊伍中形成一種強烈信號。每月下旬,各班經過積極評比,找出每個學生未能入選的理由,然后評比出班級的五名該月之星。每一個年段將該年段上報的每月之星再進行公開評比,選出五佳年段之星。每個年段再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上報學校檢查評比,互相推薦,最終評選產生校級“十佳每月之星”。
十佳校級之星選出后,將名單和事跡在學校網站和廣播進行廣泛學習和宣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了解到他們的先進典型事跡,還將這些十佳之星在學校最引人注目的大廳榮譽榜宣傳欄內進行公告,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榜樣的力量。
學習國學經典,感受道德魅力 學校成立“國學精品社團”,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等,學生通過每周四國學社團老師的教導,每天晚上在學生家長微信群發(fā)布自己的誦讀,教師給予點評和激勵,孩子們相互學習,相互比較,一起進步。
長期下來,孩子們知曉了更多有關中國傳統(tǒng)道德品質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禮義仁孝,懂得了尊重,懂得了自律,也懂得了分享。為更好學習國學經典,學校給每個學習國學的孩子創(chuàng)設平臺,舉行“親子共讀經典”“國學專場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舞臺上展示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經典的熏陶下,感受“道德”的魅力,變得更加文明懂禮。在學校形成一股正義的力量,并將這股風氣帶到了家庭和社會。
踐行核心價值,爭當美德少年 為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fā)揮未成年人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每學年,學校都會根據(jù)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文件精神,在全校學生中開展陶里小學“美德少年”評選表彰活動,教育并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參與五類美德少年的爭選。
除此以外,學校還在這五類美德少年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更為詳細的評比細則。評比前,每一個中隊都會組織觀看一些“美德少年”視頻,了解他們感人事跡,每個中隊都圍繞“美德”為主題開展多次中隊活動,組織集中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在全校范圍內展開書寫心得評比活動。多項舉措,讓學生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認識,行動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得到社會充分肯定。
學校百草園和德育基地國學館的開發(fā),讓素質教育有了新的學習展示平臺,學生在兩個基地建設的學習,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鍛煉了觀察實踐和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一方面從思想上提高了責任心和為人處世意識,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有種許多積極意義。這種教育方式正是陶里小學“潛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潛育”一定會做大做強,每一個生活在陶里小學的孩子都能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陶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