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無數80、90后在拿到國內高校的畢業(yè)證書后背起行囊,義無反顧的赴港讀碩士和本科。從孩提時的流行音樂,到黃金時代的熱血大片;從高質量的教育,到相對于歐美的低廉留學成本……盡管可能每位赴港留學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香港無疑是內地學生亞洲留學的熱門目的地。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吸引內地生報考香港高校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語言,港校認可國內的CET-6成績的獨特留學優(yōu)勢,更給內地學生申請減輕了不少語言備考壓力。因為申請者無需提供雅思、托福等語言考試的成績,只是憑借在大陸參加CET-6考試的成績即可申請,畢竟參加CET-6考試的人數要多于參加雅思考試的人數。但時至今日,去香港讀研的這一優(yōu)勢對于大陸學生也即將不復存在,香港部分院校的部分專業(y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已經明確要求申請者必須提供雅思或托福等成績,否則對于申請不予受理。
解讀政策的調整
作為亞洲頂尖教育的代表之一,香港高?!鞍舜蠼饎偂钡恼信评卫挝鴩说哪抗?。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香港高校的申請人數在55萬-60萬,香港留學的學生人數較上年暴漲。暴漲背后首先帶來的必然是錄取標準的水漲船高,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于申請者的GPA和語言成績的要求提升,這兩者屬于留學申請的硬性要求,也是最容易通過數字來體現。兩者相比較,語言成績的要求調整影響力更大,對于大陸學生來講,港校讀研的“曲線留學”神話是否會破滅還待觀望,但至少在申請者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劍”,不能夠像以前“肆無忌憚“的憑借CET-6級申請,而必須要自費考取一個符合要求的雅思或托福等成績;第二,人數的暴漲也使學校的審理速度下降,在世界信息透明化的今天,處理速度往往是吸引優(yōu)秀學生的關鍵,畢竟學生選擇的留學目的國太多;第三,香港研究生的錄取也開始待價而沽,學校不想過早發(fā)出錄取通知,以免面臨后來提交申請的優(yōu)秀學生沒有名額的尷尬,人才是一所高校的立根之本,是院校聲譽的最直接的體現。從客觀的角度來比較,雅思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得更嚴格更全面,注重應用能力,能檢測出學生的綜合水平,因此香港高校此次對于大陸學生語言要求的調整,也是一種歡迎真正留學生的態(tài)度。
目前國際留學趨勢是美、加、英、澳等英語類主流國家,香港高校每年能夠博得眾多申請者的青睞,實屬不易。受此次由便利變?yōu)閺碗s的語言政策的調整影響,未來香港留學的人數肯定是會受到沖擊,可能申請人數增幅方面會有所降低,畢竟任何新政策的實施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目前來看大陸的留學市場依舊呈現如火如荼的狀態(tài),影響范圍恐怕有限;而且這樣的變化,對于學生也是有一定的益處,是為了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當地教學,因為香港高校國際化程度較高,多數學校幾乎所有課程都采用全英文授課,對于非英語國家申請者的英語水平均有嚴格要求。另一方面,香港留學畢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這是無可替代的。
除去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國際地位和社會環(huán)境良好,濃郁的商業(yè)、金融氛圍等基本優(yōu)勢,單是距離大陸僅一江之隔的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就能令人炫目。來自江蘇的小夏回想起當初自己選擇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時就表示:自己當時選擇的第一留學目的國是英國,并且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但是父母堅決反對,反對的理由很簡單,自己是獨生子女,而且是女孩子,從小到大基本上就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去歐美國家太遠,父母不放心,但自己又非常想接受國際化教育,和父母多次溝通后,雙方各退一步,最終確定去香港留學。確實,大陸的獨生子女家庭是目前社會的主體結構,部分家長既想讓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又不想讓孩子距離自己太遠,這種矛盾心理下,往往會選擇香港留學。況且香港與大陸的生活習俗基本相似或相近,大陸學生入港讀書后,基本不太存在文化、習俗方面的不適應狀況,很快就能夠進入學習狀態(tài),保障學習質量。
香港留學的含金量
香港的教育質量一直名列亞洲前茅,就是在世界高水平的教育叢林中,也留有自己的印記。在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香港有4所大學進入前200名,其中香港大學保持在第43位,香港科技大學在第51位(中國內地的北大和清華雙雙分列第48和第49位);在美國曾經公布的全球100所最佳商學院排行榜中,香港科技大學位居20名,成為亞太區(qū)第一,而香港城市大學則位列46名是亞太區(qū)第二。2014年的《經濟學人》雜志社的智囊團評選出了中國香港是全球最適合孩子出生長大的10個地方之一,香港作為教育城市的優(yōu)勢可見一斑。與英美等西方大國的老牌名校一樣,香港的各所高校經過多年的潛心發(fā)展,已經累計了非常雄厚的學術聲譽,保證了大學持續(xù)有研究經費進賬,有高質量學生和高水平教職員工的不斷加入(香港高校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均為名校博士出身,更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擔任教授)。院校專業(yè)設置全面,包括商科、工程、藝術、傳媒等,滿足不同專業(yè)的學習需求。
留學費用也是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要的考慮因素,一般本科畢業(yè)赴港讀研的學生,如果沒有家庭的財力作為強力后盾,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相比于動輒25萬人民幣/年及以上的歐美國家的留學費用(學費+基本生活費),香港留學一年的總費用相對來講要便宜近10萬元人民幣,即:15萬元人民幣。從學制方面來講,受英國殖民影響,香港教育學制基本上與英國保持一致,授課式研究生學制僅為1年,以此對比更是相較其他歐美國家節(jié)省大量的留學費用,適合國內大多數工薪階層家庭,與此同時院校獎學金種類繁多,又可進一步緩解留學資金壓力。
另外,港校畢業(yè)生出路多,就業(yè)渠道寬廣,畢業(yè)生可選擇繼續(xù)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或選擇在港就業(yè);或回內地工作。香港政府優(yōu)秀人才引進政策上規(guī)定只要在香港滿7年,便可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即可享受免費醫(yī)療的福利,可申請家人來港定居等,最重要的是香港永久居民可以去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免簽證。
亞洲教育排頭兵的“獨門暗器”
長期位于亞洲教育的巔峰,沒有先進的教育體系支撐是無法成形的。香港高校的教學模式和內地不同。管理方面享有高度的自主權,香港的高校均根據《大學條例》或《學院條例》治理學校,成為相對獨立的自治團體,課程內容、學術研究計劃與要求水準,選錄學生,經費分配都完全由學校自主決定。大學實行“全人教育”,課程編制靈活,重基礎、重啟發(fā)、重應用,教師授課一般很少有統(tǒng)一的教材講義,只講基本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有關文獻,撰寫論文和從事實驗研究,學生以小組制形式就問題展開討論學習。各學院普遍采用學分制和選修制,專業(yè)設置包羅萬象。在此之外學生還要參加社會服務、領袖訓練等各種活動。多元交叉的教育促使學生不斷提高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由單一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化。在教師選擇方面,香港高校以博大的胸懷不分種族、信仰、文化等吸引著全球優(yōu)秀老師來應聘,他們把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文化帶進香港高校,并以自身高超的學術水平優(yōu)秀素質從整體上提升了香港高等教育的水準。
在吸納優(yōu)秀學生方面,香港高校也是不遺余力,目前香港院校的生源來自包括兩岸三地在內的全球地區(qū),曾任科大副校長的林垂宙教授把學生看成是一所學校里最關鍵的因素,他認為“為什么美國那么富強,因為它的學生來自全世界,從45億中挑出來,而北大、清華的學生則來自中國13億人口,也許這就是區(qū)別吧?!庇捎谏待嫶螅暾堃蟊厝粐栏?。香港留學的難度,堪比美國留學,難就難在香港留學沒有一個客觀的錄取分數標準,存在不確定性,分數達到了基本要求,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獲得錄取,這里面還有一個平衡的因素,取決于競爭對手的表現。學校在錄取之前,會更多地了解申請者的語言水平、專業(yè)素養(yǎng)、文化底蘊,這樣可以篩選掉一批不符合學校要求的學生,保證錄取的質量。除了基本的要求外,有些學校的熱門專業(yè),會分別進行兩輪或者三輪面試。面試主要是通過面對面、電話和視頻三種方式,個別專業(yè)還會有筆試。因此香港留學,不建議學生DIY,“專業(yè)好壞和錄取難度是多少?專業(yè)是否容易被抽查面試?面試都會問到什么問題?怎樣的角度回答會比較容易獲得面試官認可?”等一系列問題,最好是有專業(yè)人士指導幫助,DIY等于拿自己的前途做實驗,無疑會相當冒險,這也是很多香港讀碩的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赴港內地生眾生相
香港是一所世界矚目的魅力之城,它既匆忙又緩慢,既循規(guī)蹈矩又個性張揚,既繁花似錦又似金烏欲墜……有多少人可能就有關于香港的多少種看法,也許隨著年齡的改變看法也會隨之變化,而朝氣蓬勃的留學生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筆者曾經走訪了一批赴港讀研究生的大陸學生,在走訪的過程中,大家也是各抒己見,從國內普通高校畢業(yè)在浸會讀碩的小D表示:香港學生非常友善,很愿意主動提供幫助,即便是用一口不標準的“港普”。而在校外,無論是在實習單位,還是平時出外游覽,香港人都會在各方面提供便利,即便是小小的一次問路,他們也會面對陌生人詳細地提供指導,把每個路口的地標講得清清楚楚,但小D還表示,粵語確實在香港是非常重要的語言,平時生活要大量的用到粵語,如果想真正盡快融入香港生活,刷“存在感”,粵語是必須克服的難關。曾經清華本科畢業(yè)后入讀港大碩士的小W表示:兩校相比較,港大的醫(y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社科學院、、新聞學院質量水平略高,而經濟、金融、工商學院、理學院感覺質量相當,金融精算方向的教學更加成熟實用,不過數學基礎的教學不如大陸。工學院港大則是不如清華,課程難度,課程結構,授課質量和學生間互動上都不如清華。而在港科大已經畢業(yè)的小L表示:從讀書到工作,香港流行的都是快節(jié)奏文化,到處充滿競爭,危機感異常強烈,不能松懈。問起香港高校的老師對于內地學生的印象,來自城市大學的代表表示:內地的學生一般來說有非常扎實的文化功底,勤奮刻苦,善于應付考試,知道怎么樣把分數考的很高。與之明顯對比的是香港學生在文化課上面可能沒有內地生要強,但是活動能力和動手能力會更強,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的發(fā)散能力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因此內地學生長于文化課,而香港本土學生強于實踐課,這一個比較大的區(qū)別。
香港留學就業(yè)分析
眾所周知,所有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最終的就業(yè),去香港留學也概莫能外,香港的高校之所以受到內地學生及家長的青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可以借此留港工作,或是以香港為跳板,到其他國家深造或工作,如同你認為未來的你就應該成為在華爾街穿梭的一個身影,那港大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起航的風帆,就是這么簡單和任性。2008年起,香港政府為鼓勵內地畢業(yè)生留港服務,所有內地本科生畢業(yè)后可留港12個月,期間可工作或就學,而內地生連續(xù)在港居住7年,可向香港政府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至此,大陸畢業(yè)生在就業(yè)方面可以多項選擇,就業(yè)競爭力較強。
據有關數據顯示:赴港讀研的內地畢業(yè)生至少有接近7成會留在香港工作,從事的行業(yè)主要包括國際投資銀行、金融機構、大型會計師行、跨國集團等。畢業(yè)生每月平均收入達1.51萬港幣左右,其中5%每年總收入50萬元或以上。盡管受環(huán)境影響,在快節(jié)奏的情形下“香港居,大不易”,但絕對值夠大,因為香港的工資一般是內地的三倍以上,但消費水平并不比國內高多少。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香港是天堂。
當然對于來自內地的港校畢業(yè)的碩士來講,在香港就業(yè),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要改變思維較單一的模式,增強本身的應變能力,尤其是選擇創(chuàng)意設計行業(yè)的就業(yè)者;其次,盡管香港與內地僅有一江之隔,但畢竟雙方的習俗還是有些許不同,如果最終選擇在香港就業(yè),就必須深入了解香港的人文和風俗,增強對香港的融入度;最后,由于內地學生通常較有上進心,這也可能導致其急于求成,熱衷晉升,因此要注意踏實和循序漸進。
時至今日,大陸的研究生考試的結果基本已成定局,而目前又正好處于香港高校碩士申請的高峰期,對于國內考研不是很理想的學生,不要灰心,還有申請入讀香港高校碩士的這一捷徑可走,相對于國內一考定終身的桎梏,香港高校的錄取相對來講更為公平合理,考核是國內大學四年的平均成績。對于申請者所擔心的語言問題,前期可以通過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先行申請,后續(xù)按照要求考出理想的雅思或托福成績來獲得最終的錄取通知書(建議是2月底或3月初)。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諸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