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思考當嗜好》是威廉·戈爾丁非常杰出的短篇精品,他以敘事回憶的描寫手法從獨特的視角來闡述思考者的等級。本文試以《把思考當嗜好》為研究文本,初步分析了戈爾丁對不同等級思考者的描述,以及他如何達成這種描述的效果。
關鍵詞:威廉·戈爾丁 思考 真理
一、引言
威廉·戈爾?。╓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英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劇作家、小說家。他出生于康沃爾郡,父親是當時英國著名中學的校長,母親也受過良好的教育,并對政治有極大熱情。這種知識分子和政治家交叉的家庭環(huán)境對戈爾丁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父母希望他以后能進入自然科學領域發(fā)展,但戈爾丁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他從小對文學作品非常有興趣,很小的時候就閱讀了全世界各種文化中的兒童書籍。七歲時,戈爾丁就開始改編來自古埃及的小劇本。十二歲的戈爾丁甚至計劃寫一部巨著,這部巨著雖然最終并未完成,但以英國商會的發(fā)展史為寫作主題的構思對于一個十二的兒童來說確實不可思議。我國學界對戈爾丁的研究開始得較早,但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蠅王》上,對其他作品研究比較欠缺。而他又是一個多產的作家,優(yōu)秀的作品非常多,涉及的文學類型也不少。本文以其一篇小記敘文《把思考當嗜好》為研究文本來分析戈爾丁對思考這一人類最重要行為的看法。
二、悲觀卻浪漫的戈爾丁
1934年戈爾丁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詩集》,其中收錄了他早期創(chuàng)作的二十多首詩歌。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后,他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既當過小劇社的演員,也當過教授文學的老師。不過這些工作都不是他真正喜歡的,直到1940他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zhàn)”中投筆從戎,并出現(xiàn)在很多著名的戰(zhàn)役中?!岸?zhàn)”對戈爾丁的思想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你在第二次大戰(zhàn)前見到我,你會發(fā)現(xiàn)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腦子里充滿了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在歐洲的同齡人所共有的一種簡單幼稚的信念:認為人類可以發(fā)展到完美無瑕的階段。只要消除社會上的某些不平等因素,對社會問題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我們就可以在地球上創(chuàng)造一個人間天堂?!薄岸?zhàn)”以后,戈爾丁的文學主題轉向探討人類黑暗的本質。他甚至說過:“經(jīng)歷過那些歲月的人,如果還不了解‘惡’出于人猶如‘蜜’產于蜂,那他不是瞎了眼,就是腦子出了毛病?!闭窃凇岸?zhàn)”中他看到了戰(zhàn)爭中人類各種殘暴的行為,他認為人類內心深處的黑暗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社會壓力,而從某種程度,甚至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咎于人類自身的黑暗本質。在探索過程中,他越來越感覺到即便建立更完美的社會體制,達到更強大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的本質仍然不會改變,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顯露出來。1954年《蠅王》取得巨大成功,這是作者首次在小說中嘗試創(chuàng)作一個沒有外部社會干涉的小世界,一群未被成人左右的兒童,但是最終他們仍然走向殘暴,走向無意義的爭斗,哪怕不是為了生存。戈爾丁對人性的悲觀在后續(xù)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但是戈爾丁并未放棄對人性美好面的追求。就從《蠅王》的結局看,主人公被救走可以看出戈爾丁并非完全絕望。而在《把思考當嗜好》這部短篇中,作者對于人類的未來仍然有期待。
三、思考者的等級
他將人類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等思考者、二等思考者、三等思考者。如果說人類不得不處于等級社會中,那戈爾丁劃分的等級可能是迄今最不令人討厭,而又最不可能實現(xiàn)的等級。我們通過《把思考當嗜好》這部作品一起來分析戈爾丁對思考本身的看法,對人類本質的嘲諷。
1.丑惡滑稽的小丑們 第三等的思考者在作者眼里簡直不能算思考者,只是一群滑稽的小丑。作者厭惡他們,鄙視他們,甚至害怕他們,但絕不同情他們。而這些人卻占據(jù)了人類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直到后面厭惡和鄙視變成了對數(shù)量的恐懼。作者這時感嘆道:“因為對于十分之九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所能達到的最接近思考的程度。他們高度地團結一致。我們最好尊重他們,因為他們的人數(shù)超過了我們,我們被他們包圍著?!弊髡咴谖闹薪o出了第三等級的原型人物:校長,霍頓老師,帕森小姐,漢茲先生,童年的作者,一個虔誠的女基督徒,英國首相,美國政客,露絲(很多人把露絲放在第二等,但筆者認為這是誤解,后面有解釋)等等。事實上可以說除了成年后的作者,本丟·彼拉多和愛因斯坦以外,所有文中提到的人物都可以算是第三等級。這些第三等級的思考者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或者虛偽,或者無知,或者充滿偏見,或者以自我為中心。校長先生的辦公室里有三個非常深沉的雕像,象征著全部的人性,可是哲學家一般的校長卻理解不了他的學生,并且很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不理解當成學生們的不聽話、不思考。這個擁有思考者雕像的校長卻是戈爾丁第三等級思考者的代表人物。如果說校長先生只是個代表的話,霍頓先生簡直成了第三等級丑陋的象征,是作者重點批判的對象。作者對霍頓先生的虛偽一定是極其鄙視,不然他也不會在如此短小的文章中花費如此多的筆墨來對其一個人的一個特點進行諷刺。在第一個場景中,作者運用情景反諷的手法生動地描述了霍頓先生的言行不一致,又喜歡出風頭的個性。第二個場景更是把尖刻的諷刺運用到了極致,霍頓先生上了發(fā)條的脖子成了一個重要象征。我們可以下結論說,第三等級的人就是用脖子思考的人。在眾多的第三等級思考者中,露絲是一個特殊的人。露絲是作者少年時期追求的對象,但是在文中露絲的功能卻成了作者從第三等級成長到第二等級思考者的襯托物。作者在描寫露絲的可愛時,我們似乎都只看到露絲的幼稚和非理性的思維,而這些正是第三等級的標志。失去露絲可能正應驗了作者所說的“第二等級思考可能會是危險的”。
2.遲鈍膽怯的追求者 第二等級的思考者在作者眼里其實也是鳳毛麟角的。他只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成年后的他,一個是說出那句第二等級口號的本丟·彼拉多。第二等級思考者的重心,作者還是放在自己的成長上面。在這里,露絲成了最佳女配角。第二等級的思考者們能夠發(fā)現(xiàn)舊事物的矛盾,甚至能夠毀滅舊的東西,但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的勇氣,他們總是膽怯和遲鈍。他們可能是避世的隱士,也可能是憤憤不平的批評家,也可能是沒有建樹的作家。作者沒有舉太多例子,反而用露絲和年輕時期的作者來闡述這一特點。作者自己成了第二等級的代表,盡管是調侃的語氣,但在調侃中可以看到真理。年輕的戈爾丁喜歡可愛的露絲,卻又膽怯不敢表達,最后笨拙而遲鈍地傷害了露絲。年輕的戈爾丁是個失敗的追求者,他在事后明白一切前因后果,卻不能及時找到事情的真相,不能解決問題。這些都是第二等級思考者的特征。
3.孤獨的思考者 第一等級的思考者在作者眼里才是真正完整的人。也許所有哲學家都在尋找自己心目中完整的人。第歐根尼在能人輩出的古希臘拿著燈找了一輩子也沒有找到完整的人。還好,戈爾丁沒有第歐根尼那么憤世嫉俗,他能找到第一等級的思考者,那就是愛因斯坦。作者在文中描述了自己和愛因斯坦相見的場景。在牛津大學校園,已經(jīng)成長的作者遇到了逃難的愛因斯坦教授。兩人語言不通,愛因斯坦只會講德語,而作者精通除德語外的多種語言。在那座無名的小橋上,愛因斯坦指著水里的魚說:“fisch”,這恰恰是作者認識的為數(shù)不多的德語單詞,于是作者也說道“fisch,ja,ja”。如作者自己所說,這用掉了他一半的德語詞匯。一個說:“魚”,另一個說:“是的,魚?!边@好像佛家高僧打的佛偈。簡單的對話雖然好似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這是第一等級思考者語言的精華。這樸實簡單的對話中既沒有第三等級思考者的虛偽自大,也沒有第二等級的膽怯退縮,反而揭露了事物的真理。那是魚,就是魚,這不會錯。第一等級的思考者們即便不能靈活運用語言,但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都是對真理的追求,沒有虛偽和虛假。與愛因斯坦對話后,作者好像又再次成長了,他勇敢地說出“我自己將來也能成為第一等級的思考
者”。在文章末尾,作者設計了一個連貫的生活體系,符合邏輯的道德體系。但他自己又覺得這種體系真的能起作用嗎?因為他這個體系中必須要廢除大公司,集權政府,甚至婚姻。這個有意思的體系和犬儒主義的第歐根尼不謀而合。不過在這個第三等級思考者當?shù)赖氖澜缰校苍S這個體系永遠實現(xiàn)不了。第一等級的思考者永遠只能孤獨前行,堅定地尋找真理。
孤獨的第一等級思考者在漫漫長路上追尋著真理,他們理智又謙遜,聰慧又堅定。他們肯定會遇到比第二等級思考者更多的困難,更多的危險。甚至遭受冷眼,被親人朋友唾棄,被大部分人嘲諷。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愛因斯坦那樣幸運地逃過劫難,大部分人在孤獨和荊棘中前行,一步一個腳印,這些腳印都是真理。這些腳印也必將永久地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伴隨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戈爾丁在《把思考當嗜好》的最后假想如果自己還能回到校長辦公室,他會把那三個雕像的位置變一下。他會把代表思考的思考者雕像放在背光的位置讓他寂寞,而那只獵豹卻放在思考者的身后,好似隨時要撲上去對他撕咬。作者大概也是要警醒自己,作為第一等級的思考者,被世人遺忘,卻要被危險惦記。
參考文獻:
[1] [英]威廉·戈爾丁.蠅王[M].龔志成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2] 張貴芳.論《蠅王》中的存在主義[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
[3] [英]威廉·戈爾丁.思考的嗜好[M].陳正宇譯.外國文藝,2009(4).
[4] 吳元邁.20世紀外國文學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5] 張伯香.英國文學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作 者:柳 欣,碩士,湖北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學科教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