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書寫和傳記文學都是話語敘事,傳記文學是史學和文學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產(chǎn)物,通過傳記作品可以實現(xiàn)歷史的文學書寫。傳記大師茨威格的傳記代表作《一個政治家的畫像》,就獨辟蹊徑地通過為約瑟夫·富歇作傳,成功地書寫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茨威格筆下的富歇,既是變色龍、幕后活動家、不倒翁,又是溫柔體貼的丈夫和親切慈祥的父親,偶爾還表現(xiàn)出愛國之心和英雄氣概。茨威格還認為,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于,富歇以其果斷的背叛之舉,非出于其本意地順應了民心,客觀上合乎了民意,進而推動了歷史進程。茨威格正是通過個體生命來透視歷史、認識歷史,既體現(xiàn)出鮮明的人性書寫與人性關(guān)懷,又通過傳記實現(xiàn)了歷史的文學書寫。
關(guān)鍵詞:傳記文學 茨威格 約瑟夫·富歇 歷史之吊詭 人性關(guān)懷 文學書寫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同歷史追求的主要是“事實性”“真實性”??珊5恰烟貐s認為,歷史修撰中最重要的不是內(nèi)容,而是文本形式,而形式說到底就是語言,所以歷史作品是“以敘事性散文話語為形式的一種言辭結(jié)構(gòu)”①。他進而指出,歷史敘事“是一種語言制品”,是“語言的虛構(gòu)”②,“每一種歷史首先都是一個詞語制品,一種特殊語言應用的產(chǎn)物”{3}。因此,歷史敘事話語不可避免地具有虛構(gòu)性和文學性。
而傳記文學,就題材來講是“真實的”,是根據(jù)真人實事寫成的,就實質(zhì)而言是與史學和文學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產(chǎn)物。由此可見,歷史和傳記都是話語敘事,都會有藝術(shù)處理,在這一意義上兩者有高度的相似性。傳記家在敘寫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故事時,會“運用人物刻畫、主題再現(xiàn)、語氣和視角的變化、不同的描寫策略等手段”{4},通過傳記文學可以實現(xiàn)歷史的文學書寫。傳記大師茨威格的傳記代表作《一個政治家的畫像》就通過為約瑟夫·富歇作傳書寫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的歷史。
18世紀后期19世紀初期的法國,對世界歷史影響深遠的首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其次毋庸置疑的就是拿破侖·波拿巴加冕稱帝。在那風起云涌、變幻莫測、波光詭譎的時代浪潮中,涌現(xiàn)出了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東、巴拉斯、卡爾諾、塔列朗、拿破侖等耀眼的政治明星。他們掌權(quán)得勢時,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或追隨者眾多、光芒四射;他們垮臺失敗時,或身陷囹圄、眾叛親離,或被貶遭逐、身首異處。如此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又極富戲劇性的命運,迄今依然還對人們具有吸引力,引人關(guān)注。與此相反的是,當年那些隱于幕后、不事聲張,但真正大權(quán)在握的實權(quán)人物,卻顯得微不足道,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消失在歷史的幕后。茨威格認為這是歷史認識的盲區(qū)和誤區(qū):“在現(xiàn)實的、真實的生活中,在政治力量活動的領(lǐng)域里,起決定性作用的很少是才智杰出的人,也很少是思想純潔的人,而往往是低劣得多卻比較機警的一種人,即幕后活動家?!雹菰诖耐窨磥恚恍褪堑湫偷摹澳缓蠡顒蛹摇?。
富歇于1759年5月31日出生在法國港口城市南特一個微賤的海員家庭,1820年12月26日死于意大利東北部的里雅斯特。他先是一個教會學校的教師,后來成為令人畏懼的幾朝警務大臣。他是法國警察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并在1792年到1815年的每屆政府都擔任要職。富歇的一生,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18世紀后期19世紀初期法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歷史、軍事斗爭、外交風云等的縮影。茨威格在《一個政治家的畫像》中,通過寫變色龍、不倒翁、幕后活動家富歇,來實現(xiàn)對18世紀后期19世紀初期法國歷史的文學書寫。
一
茨威格指出富歇的特點:“在他發(fā)跡的最初和最低階段,就已經(jīng)顯露出行事的性格特征:他不喜歡完全地、矢志不移地永遠效忠于某個人或某件事?!睆慕虝W校畢業(yè)后的幾十年,在任何情況下都給自己留有后路,保留改換門庭的可能性?!八I身教會也只是暫時的,不是完全獻身給它,就像后來對待革命、督政府、執(zhí)政府、帝國和王國的態(tài)度一樣;就是對天主,更別提一般的人了,約瑟夫·富歇都不會宣誓終身效忠的?!彼孟袷翘焐呐淹?,且不是一次性的叛徒,而是具有多次性、多面性的叛徒。對富歇了解至深的拿破侖在談到他時,曾說過一句精辟深刻的話:“我只認識過一個名副其實、徹頭徹尾的叛徒:那就是富歇?!备恍且粋€徹頭徹尾、與生俱來的背叛天才,而不是偶然為之的叛徒。這就是他的本質(zhì),背叛與其說是他的企圖和策略,倒不如說是他最根本的性格特征。
富歇“只承認一個黨,并忠于這個黨,終身不變,那就是力量較強的黨,人數(shù)占多數(shù)的黨”。他時刻都在觀察和打小算盤,從不急于表態(tài),從不輕易做出決定,更不會搶先表明立場,以免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八谔炱阶罱K傾向哪一邊時,才在這緊要關(guān)頭做決定性的發(fā)言?!备恍偸堑葢?zhàn)役到了決定性的關(guān)頭,才最終做出決定,而且是“只有在既無危險又有利的情況
下,他才會做出決定”。對富歇來說最重要的只有一條——永遠站在勝利者的一邊,絕不站在失敗者的一邊。
1793年1月16日在法國革命歷史上,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國民公會的議員將唱名表決是寬恕路易十六還是處死他。富歇的態(tài)度在1月15日本已十分明朗——他站到了反對死刑判決的多數(shù)人一邊,準備寬恕國王。他還“向朋友們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將發(fā)表一篇吸引人的演說以保護國王的生命”??山?jīng)過15日晚和16日晨之間不平靜的動亂之夜,國王命運的天平悄悄地發(fā)生了傾斜。輪到富歇發(fā)言時,“這個善于計算的人,算了一下票數(shù),看到他有可能走到采取錯誤行動的黨一邊,走到他唯一永遠不會擁護的黨一邊,那就是:少數(shù)黨”。他邁著輕悄悄的腳步,急匆匆地登上講臺,從蒼白的嘴唇里輕聲地吐出兩個字:處死。這是富歇第一次公開地突然變卦,帶有陰謀地搞突然襲擊,愚弄和欺騙了他的朋友們。后來,“更強有力的人,如羅伯斯比爾、卡爾諾、拉法耶特、巴拉斯和拿破侖,這些當時最有權(quán)勢的人,都遭到同樣的命運:在形勢不利之時被富歇出
賣了”。
機敏的富歇是窺測風向的行家,預感到第三等級很快將成為統(tǒng)治階級,他急于快速徹底地變?yōu)橘Y產(chǎn)階級。為了及時增強自己在資產(chǎn)階級即未來選民中的政治地位,他竟然與羅伯斯比爾的妹妹分手而匆忙同一個富商的女兒結(jié)了婚——姑娘很丑,但陪嫁豐厚。
當富歇被國民公會作為特派員派到里昂去充當劊子手后,展開血腥大屠殺,策劃了一系列恐怖屠殺事件,摧毀了許多完美的建筑。但很快他便以驚人的機敏嗅到了丹東和羅伯斯比爾之間、溫和與恐怖之間的力量
變幻不定,感到國民公會已暗暗地轉(zhuǎn)向了,預感恐怖主義完蛋了,應該趕快轉(zhuǎn)向溫和派一邊。富歇害怕自己沒有站在多數(shù)人一邊。于是他像“變色龍”一樣迅速見風轉(zhuǎn)舵,命令停止槍決,斬落的腦袋少了,建筑物也沒再被毀壞,“一個革命的保羅突然變成了仁慈的保羅”。這種光天化日之下大膽的轉(zhuǎn)向和無恥地投靠勝利者的伎倆,便是富歇改變斗爭策略、化險為夷的奧秘。為了保全自己,他在對立的雙方分別下賭注,“他可以按照不同的風向,從右邊口袋里掏出證據(jù)證明他的無情,或從左邊口袋里掏出證據(jù)證明他的仁慈。現(xiàn)在他既可以登場扮演里昂的屠夫,又可以登場扮演里昂的救星”。后來他果真用這種巧妙的戲法,把屠殺民眾的全部責任推到比較坦率、比較爽直的同事科洛·德布瓦的身上。
1799年熱月3日,富歇被督政府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警務部長。他以超凡出眾的精神境界把警務部變成只聽命于他一個人、監(jiān)控全國的無與倫比的精巧機器,以此掌握著第一手和最好的情報,每一件事情甚至一切事情他都了解,因而對人們產(chǎn)生了獨一無二的影響力。當嗅到風向即將改變時,他并不急于行動,而是注意觀察著,一如既往地、嚴格地、忠實地信守自己一貫的處世原則——“只要勝負未決,絕對不會做出最后的決定”。勝利者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的執(zhí)政官和獨裁者,富歇看風使舵,在光天化日之下厚顏無恥地轉(zhuǎn)身投靠勝利者,而督政府的主宰巴拉斯則成了忘恩負義的犧牲品。可事實是巴拉斯“把富歇從那六層骯臟的閣樓中救了出來,使他免遭砍頭之災,在人人都對富歇避尤不及的時候,唯有巴拉斯一人出手相助”。如今富歇卻忘恩負義,背叛救命恩人,和波拿巴聯(lián)手合力將巴拉斯投進了泥潭里。富歇毫無道德觀念,心里只有他自己和他自己的利益。
1814年,路易十八即位后接二連三地犯錯誤,軍隊內(nèi)部開始醞釀一次陰謀暴亂。富歇側(cè)耳細聽,保持沉默,隱藏不動,等待時機。1815年,拿破侖率領(lǐng)六百人從厄爾巴島逃走,所向披靡,許多將軍和士兵都投向了拿破侖,二十天后他竟然率領(lǐng)著一支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巴黎。王宮里一片混亂,突然想到找一位共和派人士進入內(nèi)閣,以贏得共和派的支持,他們找到了富歇。“每當某一政府陷入困境,無論是督政府、執(zhí)政府、帝國還是王國,每當人們需要一個合適的中間人,一個整頓秩序的人,總是來找這個打著紅旗的人,來找這個最不可靠的人物和最可靠的權(quán)術(shù)家,來找約瑟夫·富歇?!笨筛恍澳蔷媒?jīng)考驗的兩面保險系統(tǒng)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太多的試驗,所以這一次用不著重新試驗:一仆二主,同時被當作皇帝和國王忠實的仆人”,他拒絕了。如果王室保持勝利,他博得波旁王室的好感,便可以充分地表演一個支持者的角色;如若拿破侖獲勝了,他也能夠驕傲地夸耀說,自己曾拒絕接受波旁王室提供的職位。他又一次顯示出變色龍的特征。
為此茨威格指出:“每當他背叛一個黨時,他從來不是又慢又小心,也不是轉(zhuǎn)彎抹角、悄悄地離開黨的隊伍,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帶著冷笑,以一種使人震驚而困惑的自信,直截了當?shù)剞D(zhuǎn)向昔日的敵人的一邊,并且很快采用了敵人的語言和論據(jù)。”人們對他有什么看法、議論、輿論等,他都漠然置之。如果需要,他能夠令人難以置信地迅速忘掉自己的過去?!八恍枰男r,有時只需要一小時,甚至一分鐘,就能赤裸裸地拋棄他信仰的旗幟,引人注目地打開另一面旗幟。他追隨的不是觀點,而是時勢;時勢發(fā)展得越快,他追隨得越急?!备恍钊祟拷Y(jié)舌、速度驚人地忘卻和背叛過去,在他一生的仕途中屢試不爽,而且一次比一次無恥,一次比一次令人震驚。
富歇“一貫玩弄兩面、三面、四面的游戲”,時刻準備好一切,等待決定性的時刻到來。當一切終成定局,他馬上就站到了最幸運的一方。無論遇到的環(huán)境多么復雜,他都能迅速與周遭環(huán)境色彩協(xié)調(diào)一致,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富歇是十足的“變色龍”。
二
富歇在沒有登上政治舞臺、成為手握權(quán)柄的要人之前,教會學校十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使他學會了沉默的技巧、隱瞞自己思想情感的技能、觀察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高超本領(lǐng),把他培養(yǎng)和訓練成了“對人的心理觀察入微的大師”。從此他善于控制自我、隱藏自我,而這種控制和隱藏最終把他變成了一個冷漠、冷血、無動于衷的人,以致“他在一生中能控制臉上的每一根神經(jīng),即使在沖動時感情也不外露。在他那僵硬的、仿佛在沉默中變得死板的臉上,從不流露出一絲憤怒、痛苦和激動的表情”。其不動聲色的冷血性格,冷靜到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程度,仿佛在一切心靈的豪賭中他都不在場似的,“神經(jīng)控制不了他,情感引誘不了他,他的激情全藏在無法穿透的腦殼里”。血氣、感官等把一個真正的人搞得迷亂的感情要素,“在這個隱藏的人身上卻一點也不起作用,他的整個激情都涌進了大腦”。
富歇故意藏在暗處,“去接近那些有權(quán)勢的人,但回避那些公開的、顯而易見的權(quán)勢。他不愿在講壇上夸夸其談,也不愿在報紙上大發(fā)議論,他寧可被選進各種委員會或小組,以便了解局勢,暗中對事態(tài)施加影響”。他耐心地、冷漠地觀看激進派和溫和派互相撕咬,觀看韋爾農(nóng)、孔塞多、德穆蘭、丹東、馬拉、羅伯斯比爾等狂熱的人殺得你死我活。
富歇善于逆來順受,以特有的隱身術(shù)免遭別人嫉妒,并無動于衷地以鐵石般的冷漠忍受令人難堪的侮辱。在決定命運的戰(zhàn)場上,他總是忍耐、等待,到了關(guān)鍵瞬間才出擊,置對手于死地。他做了警務部長后,以靈敏的嗅覺躲在暗處,利用獲得的情報窺視探究,悄悄耳語,觀察游說,讒誣挑撥,既理清時局又搞亂局勢,卻從中洞察時局,影響他人。富歇這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現(xiàn)實主義者、兩面派,這個反復無常而又善于算計的人、詭計多端而又伸縮自如的人、深藏不露而又固執(zhí)己見的人、對他人極端蔑視而又百般提防的人,實質(zhì)上成了引導表面世界的幕后領(lǐng)袖人物。茨威格指出這種躲在暗處的藝術(shù),富歇終生堅守不渝?!八麖膩聿怀鲱^露面擔任政界的領(lǐng)導人,卻完全握有權(quán)柄,幕后操縱,卻從來不用負責。他總是藏在執(zhí)政者的后面,由執(zhí)政者為他作掩護,把執(zhí)政者推到前面,等執(zhí)政者沖得過遠時,他便在關(guān)鍵時刻,直截了當?shù)爻鲑u執(zhí)政者?!彼幌矚g暴露自己,也很少發(fā)表調(diào)子高昂、扣人心弦的演說,其過人之處在于“私下挑唆,在別人的背后暗中行事”,他慣用的手法是“把一個人扶上馬,讓他在世界歷史上縱橫捭闔”。一旦遇到危險,便以最快的速度撤離,甚至在決定性的一刻出賣老朋友,無情地在背后把他打倒在地。因此,富歇的言論和政策一貫由別人付出血的代價,“三代人,整整一個民族,在狂熱中怒號,又在狂熱中沉寂,只有他,始終保持冷靜和高傲,是唯一不動感情的人”。他看上去是那樣渺小,那樣卑微,但“實際上他無處不在活動,決定著時代的命運”。
在幕后活動家富歇豐富多彩的政治斗爭生涯中,與羅伯斯比爾的殊死搏斗、反對滑鐵盧一役后的拿破侖,這兩場生死大決戰(zhàn),令人嘆為觀止。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黨派之爭轉(zhuǎn)瞬即成政治仇殺。當富歇接到救國委員會要他去巴黎的命令,他與羅伯斯比爾的正面沖突即將真正開始。此時,羅伯斯比爾已干掉了他在右派中的一百多個對頭,鐵拳又果斷地揮向自己的行列:肖梅特、丹東、德穆蘭等人,都因違背他的意志而被送進墳墓。頓時,令人窒息的恐懼濃霧籠罩在每個人的臉上。誰將是下一個呢?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問題,猶如一頭能自我繁殖的瘋狂怪獸,剛有了答案就又馬上被提出,永遠懸而未決。而擔心自己成為這一恐怖問題答案的人,遠不止富歇一人。富歇匆匆趕回巴黎要求在國民公會里辯護,可他的自我辯護既沒有被拒絕也沒有被接受。當晚他又前往羅伯斯比爾的寓所請求原諒,得到的卻是受侮辱、碰釘子、遭威脅的結(jié)果,他氣得渾身顫抖。富歇意識到,唯一能保住自己腦袋的辦法,就是讓羅伯斯比爾的腦袋比他先掉到簍子里。他們倆生死攸關(guān)的搏斗真正開始了。羅伯斯比爾在大會上譴責富歇,富歇知道自己在公開場合是無法與他一爭高下的,只得暗下決心,想辦法報仇雪恨、以牙還牙。于是他悄無聲息進行地下活動,拜訪各個委員會,廣交朋友,贏得了人們的賞識和歡心,竟在牧月18日以壓倒多數(shù)票當選雅各賓俱樂部主席,令羅伯斯比爾深感意外、驚詫、震撼、憤怒。很快,羅伯斯比爾就把他從雅各賓俱樂部踢了出來。富歇感到自己好像已經(jīng)被送到了斷頭臺上,惶恐不安、提心吊膽,甚至不敢睡在自家床上。其實此時感到恐怖難眠、岌岌可危的又豈止富歇一個人,“五六十個和富歇一樣不敢在自己家里過夜的議員,看到羅伯斯比爾耀武揚威地走過,無不暗暗咬牙切齒”。富歇知道,“如果能夠把眾人的憤恨集中起來,把這諸多分散的恐懼化成一種意志、一柄利劍,直刺羅伯斯比爾的心臟,那么,所有的人都將得救”。于是他從恐懼入手,展開幕后活動,從早到晚悄悄拜訪議員,暗地游說,擴散不信任感。他偷偷摸摸,散布所謂的羅伯斯比爾擬定的秘密黑名單,制造恐懼氣氛,利用人們由恐怖到憤恨到反擊的心理變化過程,成功地使大家聯(lián)合了起來。正是他左牽右聯(lián),上躥下跳,才以“熱月政變”結(jié)束了羅伯斯比爾的統(tǒng)治。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殊死大搏殺中,幕后活動家富歇的政治奇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盡管拿破侖和富歇相互反感,互不喜歡,甚至彼此暗中充滿了厭惡,但他們卻被命運緊緊地鎖在了一起,互相利用。拿破侖知道,富歇是一位“工作勤奮、在一切事情上——最好的事情和最壞的事情上,都一樣可以用得上的政治天才”。富歇“清楚地了解拿破侖既偉大而又危險的魔力;他知道,在以后的幾十年內(nèi),世界不會再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出類拔萃的天才,因此,值得為他效力”。但富歇缺乏一個十全十美的仆人最重要的一條素質(zhì)——“無條件的奉獻、忠誠”。富歇不會把個人意志和精神完全徹底地奉獻給某項陌生事業(yè)或某個人,更不會永遠做任何人的仆人。他也清楚地知道,現(xiàn)在不能公開反抗拿破侖皇帝。所以無論是拿破侖真正的大發(fā)雷霆還是做戲般的電閃雷鳴,他總是從容不迫、紋絲不動地站著,臉色像假面具一般呆板灰白,連眼角都不抽搐一下,更不會泄露出某根神經(jīng)的激動,而是聽憑責罵的言辭像狂風暴雨般地傾瀉而下,卻始終如一地從容鎮(zhèn)定,沒有顫抖過一次。相反,富歇“以其完全徹底和近乎魔法般的消息靈通,把整個王國連同他的主人控制于股掌之中”。他“小心翼翼地監(jiān)視著皇帝的一切事物、計劃、思想和言論,同時也同樣小心翼翼地努力對皇帝隱瞞自己的一切事物、計劃、思想和言論”。當富歇得知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后,決定把拿破侖盡快地搬開。富歇暗中開始了行動,拉法耶特被他在背后推著,挺身而出,宣布人民議會無限期延長,而且果斷地說:“如果他遲遲拖著不遜位,我將提議廢黜他?!狈鬯榱四闷苼鲎詈蟮囊痪€希望。拿破侖被迫寫了遜位詔書交給富歇,富歇戰(zhàn)勝了法國最強有力的人。隨后,富歇又以陰險狠毒的方式戰(zhàn)勝了拉法耶特、卡爾諾,奪取了政權(quán),第一次當上了法國為所欲為的主人——臨時政府主席。
羅伯斯比爾人頭落地,拿破侖被迫遜位,都與幕后活動家富歇緊密相關(guān)。
三
富歇渴望并追求權(quán)力,甚至追求最高權(quán)力,但和絕大多數(shù)人相反,他不需要什么獎章和綬帶,僅權(quán)力意識就能使他滿足了。他野心勃勃,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他不追名逐榮,“他只喜歡權(quán)力的實實在在的價值,而不喜歡權(quán)力的外部標志。執(zhí)政官的權(quán)標、國王的權(quán)杖、皇帝的冠冕,他可以毫不在乎地讓給別人”,所以他“躲避陽光,隱而不露,保持著內(nèi)心的自由,成為事態(tài)急變中的不倒翁”。
富歇“深知每一場革命勝利者的不是第一個開始革命的人,而總是最后一個結(jié)束革命的人,是那個把勝利果實攫為己有的人”,因此當形勢不明朗時,他會離開政治舞臺,暫時不卷入斗爭漩渦;一旦局勢明朗、斗爭即將分出勝負時,他又重返政治舞臺,“從容不迫地毫無危險地走到勝利者一邊,加入他永遠靠攏的黨:多數(shù)人的黨”。他“在國民公會是這樣,在督政府、執(zhí)政府以及帝國時期也無不是這樣。在戰(zhàn)斗正在進行的時候,他不會與任何人站在一起;而當戰(zhàn)斗結(jié)束的時候,他總是站在勝利者一邊”。所以,富歇永遠處于不敗之地,成為歷經(jīng)幾朝而不衰的“不倒翁”。
富歇靠自己善于克制和巧于隱身、有勇氣保持徹底的無性格、從頭至尾絕對的無信念、令人發(fā)指的厚顏無恥,安然無事,“政府、國體、輿論、人物,都會改換,一切都會倒塌,消失在世紀更迭的這一飛馳而過的漩渦之中,唯有一個人在一切職務和一切思想上都始終保持同一個位置”,這人就是富歇,他成了地道的“不倒翁”。
茨威格在“與拿破侖的決戰(zhàn)”一章中寫道:“除掉了拿破侖之后,奧特朗托公爵——約瑟夫·富歇終于在他生命的第五十六個年頭獨自一人毫無限制地站在了權(quán)力的巔峰上。經(jīng)歷過了四分之一世紀迂回曲折的慢慢迷途:從一個矮小、蒼白的商人之子成為一個郁郁寡歡、剃度落發(fā)的修道院教師,然后又躍升國民代言人和特派員的高位,接著當上了奧特朗托公爵和皇帝的仆人,而現(xiàn)在,他終于再也不是任何人的仆人,終于成為全法國獨一無二的主宰?!@絕無僅有的世界轉(zhuǎn)折期產(chǎn)生的赫赫有名的整整一代人,全部一落千丈,唯有他一人,靠著他鍥而不舍的,在黑暗中籌劃、在地下等待的耐心,終于飛黃騰達。”從步入政治舞臺以來,“吉倫特派垮臺了,而富歇依然故我;雅各賓派被趕走了,而富歇依然如故。督政府、執(zhí)政府、帝國、王國,接著又是帝國,一個個都崩潰了,消失了,只有富歇依然如故”。富歇躲在政治的幕后卻實實在在地把握著真實的權(quán)力,從而使羅伯斯比爾的頭掉到了竹簍里,逼迫歐洲巨人拿破侖遜位并使其被囚禁孤島,富歇成了從法國大革命到波旁復辟王朝大動蕩時代唯一的“不倒翁”。
四
茨威格在這個沒有信仰、沒有道德觀念的變色龍、幕后活動家、不倒翁身上,仍不惜筆墨描寫了富歇對病弱的女兒和丑陋的妻子令人感動不已的愛?!霸诠_場合和政治生涯中,富歇冷酷無情,陰險狡詐,而在家里,這個奇特的人卻是一個溫柔體貼的丈夫和親切慈祥的父親。他狂熱地愛戀他那位面目丑陋的妻子,對幼小的女兒更是舐犢情深?!?/p>
富歇的女兒妮韋爾,是他擔任特派員時期出生的,嬌小、柔弱而蒼白,是他的掌上明珠。當他和羅伯斯比爾生死決戰(zhàn)的危急時刻,被逼得走投無路,不敢在自家床上睡覺,害怕深更半夜被憲兵從家中帶走而被送上斷頭臺。恰在此時,女兒身患重病,他為了躲避羅伯斯比爾的緝捕,不得不東躲西藏,根本無法呆在一病不起的女兒床前。他無法照料生病的女兒,不能在女兒遭受病痛折磨時陪伴在她身邊,只能聽天由命地、無可奈何地任由女兒在母親的懷抱里漸漸死去,卻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女兒不幸夭亡,富歇只得痛苦不堪地把一具小小的棺材送到墓地。
雖然當年富歇是為了快速地徹底變?yōu)橘Y產(chǎn)階級,及時地增強他在資產(chǎn)階級中的政治地位,才急匆匆地同富有商人的丑陋女兒結(jié)婚的。但他卻對丑妻終生不離不棄,溫柔備至??稍谒谌伪环胖穑б馊f分,正需要心靈上的扶助、坦誠的交談和溫柔的安慰之時,他失去了妻子,“喪妻之痛,使這個表面上似乎毫無感情的人心靈深處受到極大的打擊。因為這個深不可測的人反復無常,可以背叛任何派別和理想,但對他丑陋的妻子卻溫存之極、忠貞不渝,是個體貼入微的丈夫”。
波旁王朝復辟后,富歇“落得一個無家可歸、人人唾罵、流亡他鄉(xiāng)的下場”。他被以壓倒多數(shù)票解除了職務,終生逐出法蘭西,第四次被放逐,開始了“最殘酷的一次放逐”。他的境況今非昔比,一落千丈,眾人都鄙棄他,他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同時富歇作為丈夫也受盡了侮辱,少妻在他流浪的布拉格給他戴了綠帽子。而且,家庭的失和,在社交界和報紙上被大肆渲染。富歇遭到嘲笑,受到冷遇,被迫強忍屈辱,退隱鄉(xiāng)間小城林茨。后來,人們在的里雅斯特看到沮喪老邁、生命垂危的富歇,感到“有什么東西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徹底的轉(zhuǎn)變。如今,這個老資格的斗士和野心家只想化解一切敵人”。曾經(jīng)攪亂法蘭西和世界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富歇,“只想要和解,只想要祥和與平靜地死去”。在臨終的日子里,他請來了神父,虔誠地合攏雙手,接受臨終涂油禮,實現(xiàn)了與神的和解。在死前幾天,“他表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對他人的體諒”⑥,吩咐兒子焚燒了成百上千封信和自己的回憶錄,銷毀了一切可能敗壞別人名譽和向他的敵人復仇的文件,從而實現(xiàn)了與人的和解。茨威格認為,富歇臨死前焚毀讓無數(shù)人心驚膽戰(zhàn)、可能致千百人于死地的回憶錄,這就是善良的最后流露、良知的最后發(fā)現(xiàn)。
五
茨威格認為,歷史的吊詭之處卻在于,富歇“這個角色并不具有高貴的品質(zhì),但不乏愛國之心和英雄氣概”。正是這個道德可疑、居心不良的變色龍和幕后活動家,在激情驅(qū)使之下顯現(xiàn)出了超常智慧與驚人意志力,在某種意義上,以其果斷的背叛之舉,非出于其本意地順應了民心,客觀上合乎了民意,進而推動了歷史進程。
富歇南躥北跳,東牽西聯(lián),展開幕后活動,把羅伯斯比爾推上了斷頭臺?!爱斄_伯斯比爾的頭顱落進筐子里的時候,人們欣喜若狂,齊聲歡呼,雷鳴般的喊聲震撼了偌大的廣場?!笨梢姡恍热私Y(jié)束了羅伯斯比爾的恐怖統(tǒng)治,客觀上是順應了民意。
當富歇成了臨時政府主席后,表現(xiàn)出驚人的沉著、罕見的自信、最大的魄力、高超的技巧、靈活的才智,他同所有人交好,卻神不知鬼不覺地、小心巧妙地、拐彎抹角地,把國民托付給他的政府悄悄地拱手出賣給了波旁王室。茨威格分析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的解決辦法是唯一正確的方案。只有迅速地向國王投降,才能保證血流成河、一片廢墟、外國軍隊蜂擁而至的法蘭西休養(yǎng)生息,保證它得到順利的過渡。唯有富歇一人,憑借他的現(xiàn)實感,迅速地領(lǐng)悟到這一必然性,并出于自己的意志,運用自己的力量,不顧五人委員會、民眾、軍隊、議院和元老院的齊聲反對,將這一必然性付諸實施?!睂?zhàn)敗的法蘭西交還給它昔日的君主,在這一刻的務實行動,是一個正確而大膽的策略。富歇的背叛之舉,客觀上避免了流血、戰(zhàn)爭、殺戮,有利于法蘭西的休養(yǎng)生息。
1809年,拿破侖又發(fā)動了對奧地利的戰(zhàn)爭,帝國軍隊散布整個歐洲。恰在此時,英國決定直插法國心臟,首先控制敦刻爾克的港口,然后占領(lǐng)安特衛(wèi)普,再迫使比利時人起義,情勢萬分緊急。在危急時刻,富歇堅決果斷大膽地、目標堅定地處理事務,毅然承擔一切責任。他剛獲悉英軍在瓦爾赫侖島登陸,立刻以警務大臣和內(nèi)政大臣的身份擅自做主,要求召集原國民軍士兵。還以皇帝的名義鼓動和命令在面臨威脅的各個省份號召每個人立刻站出來保衛(wèi)家園。且他公然置皇帝、各部大臣及他的一切敵人于不顧,把被拿破侖處罰、正流放在外的貝納多特召回,任命他擔任臨時組建的北方軍總司令。他未經(jīng)拿破侖許可新組建了部隊,贏得了反擊時間,使入侵英軍以慘重徹底的失敗而告終。人們在富歇身上看到,“在危險關(guān)頭他能夠精彩地采取行動”。正是“在關(guān)鍵時刻的這種大膽行為,給富歇增添了一些真正的偉大之處”。富歇“是在祖國危急關(guān)頭,在其他大臣怯懦退縮時,唯一及時做出正確決定的人”⑦。拿破侖授予他奧特朗托公爵,并賜予公爵徽章。茨威格不無贊嘆地說:“富歇就以這種獨立自主的行動,在命運攸關(guān)的時刻拯救了法蘭西?!雹?/p>
而結(jié)束法蘭西皇帝的統(tǒng)治同樣符合法國和歐洲的利益,因為“1800年的波拿巴,作為革命的繼承人、維持革命秩序的人,與他的國家、與他的人民、與他的部長們還完全一致;可1804年的拿破侖,作為新時代的皇帝,想到的早已不再是他的國家、他的人民,而是一心只想到歐洲,想到世界,想著永垂不朽……原本是變亂為治之人,卻用暴力把自己的業(yè)績、自己的秩序拖回到混亂”。是戰(zhàn)爭使拿破侖變得偉大,把他從一無所有抬到了皇帝的寶座上,因此,他理所當然地總是不停地想要戰(zhàn)爭。單從數(shù)字上看,他的投入已經(jīng)增長到難以想象的地步,“1800年,在馬倫哥戰(zhàn)役中,他率領(lǐng)三千人獲得勝利,五年以后,他已經(jīng)把三十萬人投入戰(zhàn)場,又過了五年,他從滿目瘡痍、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國家拉出去當兵的人數(shù)達到一百萬”。如今法國和歐洲都渴望和平,疲憊不堪的法國人民更沒有義務讓科西嘉氏族的成員個個都當上國王??赡闷苼鰠s想通過戰(zhàn)爭把整個歐洲變成波拿巴家族的世襲領(lǐng)地,他已經(jīng)成了“戰(zhàn)爭狂和征伐狂”,帶給人民的是災難。所以,富歇帶頭并推動結(jié)束拿破侖的統(tǒng)治,是有利于法國和歐洲的和平,是順應民心和時代的。
六
茨威格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富歇是他那個時代在性格上最令人感興趣的人?!庇谑?,“出于純心理學研究的樂趣,我竟意外地動筆寫起約瑟夫·富歇的歷史來,以便為尚未形成但很有用的‘權(quán)術(shù)家生物學’盡點力,因為權(quán)術(shù)家是世人還沒有充分研究的現(xiàn)代最危險的思想種族?!笨墒牵八麉s沒有受到同時代人的喜
歡,更沒有受到后人公正的對待”。不管是拿破侖、羅伯斯比爾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還是法國現(xiàn)代史上的歷史學家,一提到富歇就充滿蔑視地謾罵他。于是
茨威格出于心理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去研究富歇,也是為了幫助讀者認清像富歇一樣的權(quán)術(shù)家從而免遭傷害,更是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才為富歇作傳。
茨威格指出,“讀歷史不能深信不疑,而是應當好奇般地加以懷疑”⑨,他秉持對傳記材料“懷疑”和“驗證”的態(tài)度,來撰寫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力求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他還明確地說:“我在為外國的作品或人物寫評論或傳記時始終把探求那些作品或人物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發(fā)生影響或不發(fā)生影響的原因作為己任?!雹馑麖牧_曼·羅蘭、弗洛伊德等人那里吸收養(yǎng)分,用人性書寫的理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來研究歷史、分析歷史人物,探究歷史人物特定瞬間的心理動向,并做出自己客觀、公允而獨特的評判。富歇形象的傳寫,就是立足于對法國大革命以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深入細致的洞察與分析之上的。茨威格刪繁就簡,著力探究富歇在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關(guān)頭,以超常的敏銳不露聲色地變向、變色的現(xiàn)實原因與心理動機,客觀地書寫富歇對法國歷史的深刻影響。
從茨威格的富歇傳及其他傳記作品,我們看到,歷史不僅僅只是時間和日期的記錄,而是充滿欲望、個性的獨特的人的活生生的活動。我們閱讀富歇傳,認識了這位變色龍、幕后活動家、不倒翁的真實面目,真切地知曉了法國大革命何以發(fā)生,大革命以后法國社會的跌宕起伏、權(quán)力斗爭、政府更替等,還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在法國那一時代的言行及作用。這樣的歷史,對讀者而言,既不遙遠也不陌生,比歷史學家筆下的歷史顯得更加真實可靠,仿佛是我們伸手可及一樣。這樣的傳記,真可謂開風氣之先。恰如筆者曾說的那樣:“我們今天閱讀茨威格傳記文學作品就會情不自禁地跟隨他深入到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里,參與到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進程中,理解歷史人物的言行動機,體驗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氛圍,從而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了新的認識和判斷?!眥11}茨威格的傳記作品,是我們了解現(xiàn)代歐洲歷史不容忽視的彌足珍貴的傳記佳作。
茨威格這部傳記,既描寫傳主的生平和個性,又書寫當時現(xiàn)實生活和歷史變遷;既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又注意對各種機遇的作用、社會場景的記錄;既是個人傳記,又是時代畫卷。通過個體生命來透視歷史、認識歷史,體現(xiàn)出鮮明的人性書寫與人性關(guān)懷。富歇的一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18世紀后期19世紀初期法國社會生活的縮影。由此可以說茨威格所寫的富歇傳記,不只是講述富歇一個人的生平歷史,而是通過他的生平經(jīng)歷書寫了一個時代,實現(xiàn)了歷史的文學書寫。
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認為《羅曼·羅蘭》和《一個政治家的畫像——約瑟夫·富歇》使茨威格名揚天下。{12}
① [美]海登·懷特:《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陳新譯,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導論”第2頁。
②{3}{4} [美]海登·懷特:《后現(xiàn)代歷史敘事學》,陳永國、張萬娟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頁,第296頁,第176頁。
⑤ [奧地利]茨威格:《一個政治家的畫像——約瑟夫·富歇》,趙燮生、劉平譯,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序言”第4-5頁。(文中有關(guān)該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⑥ [奧地利]茨威格:《超級政客——富歇玩轉(zhuǎn)法蘭西》,王心潔、王瓊、朱曉軒譯,希望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頁。
⑦ [奧地利]茨威格:《約瑟夫·福歇》,見俞宙明、劉澤譯:《文武之道》,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頁。
⑧ [奧地利]茨威格:《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張玉書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頁。
⑨ [奧地利]茨威格:《茨威格文集》(6),高中甫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頁。
⑩ [奧地利]茨威格:《昨日的世界》,舒昌善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年版,第353頁。
{11} 楊榮:《論茨威格傳記文學的藝術(shù)特色》,《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第165-171頁。
{12} [奧地利]茨威格:《羅曼·羅蘭》,楊善祿、羅剛譯,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譯序”第1頁。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茨威格傳記文學書寫對傳記理論建構(gòu)的啟示”(項目批準號:11YJA752027)階段性成果
作 者:楊 榮,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