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鄭曉龍執(zhí)導(dǎo)、孫儷主演的電視劇《甄嬛傳》于2012年上映,大獲成功。本文主要從“權(quán)力”和“愛”兩個主題詞入手,對電視劇中的主要人物分三類進行分析,探討其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權(quán)力 愛 《甄嬛傳》
由鄭曉龍執(zhí)導(dǎo)、孫儷主演的《甄嬛傳》中成功地塑造了眾多人物,本文則主要從“權(quán)力”和“愛”這兩個主題詞來分析人物性格,可將主要人物分為三類,即為“愛”而活的果郡王和沈眉莊是一類;為爭權(quán)奪利而活的安陵容、華妃、皇后是一類;在“權(quán)力”與“愛”之間徘徊、掙扎的皇上和甄嬛是一類。下面就從這三方面對《甄嬛傳》中的人物進行分析。
一、在權(quán)力與愛之間徘徊——甄嬛、雍正
剛?cè)雽m的甄嬛,單純、善良、聰明,心中充滿正義感,為弱者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相信愛情,把皇上當作是白首不相離的夫君去對待,在這個時期,她追求的是“愛”。她是以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女來看待這個世界,用愛來關(guān)懷這個世界,心中沒有報復(fù),沒有仇恨,把皇宮幻想成一個溫暖富貴的宮殿。甄嬛跟其他嬪妃不一樣,她跟皇上要的不是榮華富貴與寵幸,而是愛情。在甄嬛最初的精神理念中,愛是至高無上的,可以為愛放棄一切。
雍正初期最愛的是他的江山,追求的目標只有權(quán)力,盡管雍正也費盡心思給了甄嬛甜美的有關(guān)愛的回憶,但當甄嬛阻擋了他行使權(quán)力捍衛(wèi)江山,他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噬舷矚g甄嬛,是因為甄嬛頗像已故的皇后純元,入宮次年的春天,二人在御花園偶遇,春日里依稀的樹影下甄嬛的一曲《杏花天影》吹進了皇上的心坎里。甄嬛的碎玉軒里,對坐共剪西窗燭,春天對著滿院海棠飲酒,梨花滿地跳曲驚鴻舞,夏日在樹下避暑取涼,秋日共釀桂花酒,冬日看飛雪漫天,皇上的養(yǎng)心殿中,紅袖添香在側(cè),哪知國事煩惱。
或許他們二人的愛情就像雍正與甄嬛在一起蕩秋千的那一景,美好奪目但也驚險刺激。
華妃出于對甄嬛的嫉妒,故意懲罰甄嬛致使她的第一個孩子流產(chǎn),甄嬛一方面沉浸在母親的失子之痛中不能自拔,一方面因為皇上不對兇手華妃繩之于法而懷恨在心,對皇上大失所望。雪上加霜的是,甄嬛之父甄遠道被小人陷害入獄,皇上出于大局考慮對此案竟未加干涉。在甄嬛低頭為父親向皇上求情時,竟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皇上只是把她當作已故純元皇后的替身。在萬分絕望之時她毅然拋下一切出宮入住甘露寺,她不是凡夫俗子,她認為情高于一切,為愛可以付出生命。
當甄嬛出于心計而重返宮中以后,雍正對于甄嬛的失而復(fù)得顯得珍惜有加,也或許是年事漸高,皇上覺得已經(jīng)坐穩(wěn)了江山,對權(quán)力的敏感度也比早年下降很多,這一切給伺機報復(fù)、頭腦靈活的甄嬛于可乘之機,對瓜爾佳氏、安氏以及皇后的處置都被甄嬛所控制,皇上只是充當了甄嬛報復(fù)的工具。在后期,皇上對愛的信任超過了對權(quán)力的占有,最終死在了心狠手辣、伺機報復(fù)、用計深遠的甄嬛手里。
皇宮里的女人想要的只是榮寵,并不敢向皇上奢求愛,皇上也確實不會真正地去愛誰,而甄嬛則以前期的愛換回了皇上后期的愛,前期只講權(quán)力的冷酷的皇上把甄嬛逐出皇宮趕往甘露寺,后期心狠手辣的甄嬛把皇上置于死地,這樣比較看來,似乎可以說甄嬛是最后的大贏家。他們二人似乎在向我們揭示這樣一個真理:在皇宮那樣勾心斗角、人人都想踩著尸體往上爬的環(huán)境里,愛心是多余的,并且也會成為別人攻擊自己的致命弱點,心計、鐵石心腸才是那個環(huán)境的必需品。想想后期的甄嬛,其實和皇后、安陵容等人根本也沒什么區(qū)別了,后期的甄嬛融入到了皇宮的大環(huán)境中,并積極地參與其中,而皇上則有點任性而為,脫離了皇宮的爭權(quán)奪利、事事提防的習慣,因此遭人算計,命喪他手。在這場權(quán)力與愛情較量的游戲中,雍正無疑輸給了甄嬛。
二、為愛執(zhí)著——果郡王、沈眉莊
在《甄嬛傳》中,從頭至尾處處是勾心斗角、相互算計,整部作品中唯有果郡王允禮如一杯熱茶,在那個冰涼的皇宮溫暖人心,果郡王是在用愛和寬容回報這個世界。說起果郡王,就不得不提甄嬛,在未遇到甄嬛前,果郡王悠哉山水中無欲亦無求,若把果郡王與甄嬛的相遇看作是一條直線,二人在甘露寺的相戀取中間,這條線的開頭和結(jié)尾則皆是果郡王不求回報的默默守護。
果郡王在除夕夜的倚梅園里偶得甄嬛的剪紙小像,此后便放在荷包中珍藏了一生。果郡王是在皇上認識甄嬛后才拾得小像,注定了日后的故事:皇上先于果郡王得到甄嬛,果郡王卻將甄嬛放在心上默默地守護了一生,只能在危難之時為甄嬛解圍,默默地保護她。在離開皇宮后他則可以向甄嬛表露自己的心聲,把握二人的命運。果郡王對甄嬛的愛世無其二,而他們的悲劇結(jié)局也不得不說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最令人感動的是果郡王愛得寬容,純粹的愛里不會因愛生恨,滿滿的全是愛與守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背棄”自己而重回皇上身邊,并且還誤以為她已經(jīng)懷上了皇上的孩子,自己九死一生回來看到的卻是如此場景,但他卻絲毫不怨恨甄嬛,依然心甘情愿地為她付出,默默地守護她。
他們的愛情似乎就像二人所談?wù)摰南︻佉话?,美好但卻短命。
在這悲劇的崇高中,允禮的形象是完美的,他所塑造的是忠于愛,為愛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允禮的完美形象似乎不屬于人類。他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他是作者心目中愛的化身,他在理想國度逍遙,成為人們寄托美好感情的精神支柱,對世俗人們的靈魂起到了凈化作用,理想價值大于現(xiàn)實價值。
沈眉莊,美貌與才氣俱佳,初入宮便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后因被華妃陷害假孕遭禁足,經(jīng)數(shù)月后被甄嬛解救而出,經(jīng)過被皇上捧在手心又被無情地棄置冷宮,她看透了一切,也對皇上徹底死心。她重情重義,和甄嬛是莫逆之交,在甄嬛出宮到甘露寺后,她則搬到甄嬛的碎玉軒居住?!皩幾鲋︻^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她喜歡菊花,此詩也是眉莊一生的命運寫照。她看透了爭寵,成為后宮中唯一一個不再為皇上活著的女人。但她始終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在對皇上絕望之后發(fā)現(xiàn)太醫(yī)溫實初是個可以托付終身的男人,勇敢表達愛并突破重重困難為他產(chǎn)下一女,也為此而喪命。
果郡王允禮和沈眉莊的崇高在于通過人生實踐,在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對立沖突中建立起來具有肯定性價值內(nèi)涵的審美形態(tài)。他們不僅超越了對象,也超越了自身,他們的崇高更多的表現(xiàn)在偉大心靈與壯烈行動,現(xiàn)實挫折與理想追求的矛盾結(jié)合。他們二人崇高的悲劇引起人們的憐憫,使讀者的靈魂得到凈化和陶冶。果郡王允禮作為美的典范,被自己的皇兄雍正破壞了自己的愛情理想,而沈眉莊作為一個美的典范,從中作梗者是為追求權(quán)力而迷失的安陵容。同時,這兩位故事主人公處于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枷鎖中,被封建制度無情扼殺,成為了皇宮的陪葬品。
三、為權(quán)迷失——安陵容
安陵容的性格經(jīng)歷了比較復(fù)雜的變化,起初她嬌羞溫柔,因家中貧困,膽小怕事,對得來不易的富貴與地位極其珍惜。剛開始得到甄嬛的救助,和甄嬛、眉莊三個人相依相靠,結(jié)為好姐妹,共同捍衛(wèi)在宮中的權(quán)力。
安陵容心思細膩、性格敏感且小心眼兒,善于制香,日后一步步發(fā)展為心機沉重,嫉妒、報復(fù)心強,并且恩將仇報,最后淪為皇后棋子而逐漸自取滅亡。在安陵容的邏輯里,自卑心理使她沒有真正地把誰看作朋友,把別人對她的好當作是施舍冷飯,把甄嬛、眉莊對她的團結(jié)當成是利用。她自卑卻又恩將仇報地進行攻擊,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一個人的攻擊行為起源于自身遇到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出現(xiàn)行為上的攻擊。日后安陵容之父安比槐喊冤入獄,因沈眉莊的種種擔心而未全力救助安父,從此安與沈眉莊結(jié)怨,走向甄嬛和眉莊的對立面,成為皇后掌控后宮、扳倒其他嬪妃的棋子。
安陵容因為拿布娃娃對華妃行詛咒之術(shù),被皇后發(fā)現(xiàn),皇后對她軟硬兼施,拉攏栽培利用她。安也開始依附強者,形成惡勢力群體,而她個人的行為就開始膽大妄為起來,產(chǎn)生群體行為,讓個人思想依附群體思想。她派人用毒鼠咬傷在監(jiān)牢的甄父,差點讓甄父喪命牢獄之中;甄嬛被貓抓傷臉后送給甄嬛有麝香的舒痕膠致使其小產(chǎn);故意將溫太醫(yī)自宮的消息告訴臨產(chǎn)的眉莊,導(dǎo)致眉莊血崩而死。
安陵容存在的價值就是破壞別人的生活,因為別人得到的東西自己無法得到,所以就傾盡全力剝奪別人得到的東西,這種追求“絕對平等”的生命真理,這種“同歸于盡”的生活方式何其可悲。
《甄嬛傳》之所以成功、感人,就在于它塑造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人物,崇高純真的果郡王讓人景仰之余心生憐惜,在對安陵容怒罵憤慨之時也不得不進行反思,后期甄嬛報仇成功雖然讓觀眾大快人心,但她再也不會像前期那樣讓觀眾覺得楚楚動人了。也正是這些難以言說的復(fù)雜性才構(gòu)建了成功的《甄嬛傳》。嬛
參考文獻:
[1] 張美安.試析“甄嬛體”躥紅網(wǎng)絡(luò)的原因[J].歲月(下半月),2012(6).
[2] 高曼.學會解讀“偽裝男”[J].家庭百事通,2012(7).
[3] 黃依凡.李冬學:溫潤如玉,簡單快樂的“王爺”[J].卓越理財,2012(2).
[4] 吳慶麟.心理學導(dǎo)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 流瀲紫.后宮·甄嬛傳[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
嬛
作 者:靳曉靚,山西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