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說明》對文言文閱讀的整體要求是理解和分析綜合。具體包括: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⑤篩選文中的信息;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那么,如何快速讀懂文言文并有效解答試題呢?
第一步:整體快速閱讀,粗略弄懂大意
閱讀時,可先看選文出處,弄清選文文體類別,再快速瀏覽文章主要信息,粗略概知文章大意。需要提醒的是,在閱讀時,最好先參看一下題目設置中的內(nèi)容觀點概括分析表述題,據(jù)此可幫助你迅速弄懂原文內(nèi)容大意,快速理解甚至翻譯原文中難理解的部分。在閱讀過程中,對弄不懂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弄不懂的個別句子,要學會“跳過去”(跳讀法),不要在這里過多糾纏,以提高閱讀做題速度。
第二步:依據(jù)文本特征,把握主要信息
高考中幾種常見文言文體的閱讀概要如下:
(1)古代人物傳記
關鍵點作用或意圖
抓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功過和精神傳記往往通過具體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說明人物的主要貢獻和過錯。我們只要能夠抓住與人物相關的事件,就能夠正確認識人物的功過是非,品評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抓次要人物——從側(cè)面了解主要人物看看作品除了寫傳主外,還寫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對刻畫傳主形象起了什么作用。通過對次要人物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抓記述人物的方法——領會人物的心理精神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應抓住作品記述人物的具體方法手段,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達到初步鑒賞的目的。
(2)古代議論性散文
關注點閱讀目的
辨題識體,明確寫作目的“論”是論斷事理;“議”與“辯”,側(cè)重于反駁、辯駁、辯論;“原”,是推本求源;“說”多著眼于說明、申釋;“解”則偏重于解釋疑難。文題,通常會表明文體,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和表明的體裁,去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閱讀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在通讀全文時,在理解掌握文句的前提下,得先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如2011年山東卷的《管子》節(jié)選,文中論及的話題和觀點是:齊桓公想通過治理民政、修明政事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而問政于管仲,管仲針對桓公的詢問,依據(jù)形勢闡述了自己的理政主張,提出了理政的民本思想。
把握結構,理清邏輯思路對古代議論性散文的閱讀,我們要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意其嚴密周詳?shù)恼撟C邏輯,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說服力量。
(3)古代游記散文
游記散文離不開景物描寫,更離不開抒情。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眼:
著眼點作用
從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寫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緒讀懂游記散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善于從“景”中悟出“情”來,要善于分析作者是懷著什么心情,運用什么藝術手法去寫景的,從而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從聯(lián)想抒情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從古至今,大凡美文,極少有單純的為寫景而寫景的。寫景是為了抒情,這就需要借助聯(lián)想,抒寫心志。
第三步:反復揣摩,以求正確答案
做題時注意必須把題干句子代入原文中,仔細察看上下文語境,前后勾連,反復揣摩,以尋求正確答案。
掌握利用文言實詞儲備做鋪墊,以技巧推斷詞義的方法做好文言實詞推斷題;利用文言知識遷移的能力,學會把課內(nèi)知識遷移到課外,運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虛詞理解題;細心研讀文本內(nèi)容,正確理解文意,大膽判斷取舍,調(diào)通疏浚,做好文言閱讀“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歸納概括”四道題。
“文言文閱讀題”大約要用15~20分鐘的時間去完成。同學們一定要把輕“讀”重“解”,變成重“讀”巧“解”,要先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速讀”“細讀”,弄懂文意后再去“解題”。習慣于這樣的閱讀程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