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以下簡稱“深雙”)北京推廣會暨文化沙龍8月7日于北京單向空間花家地店舉行。沙龍由資深策展人、建筑評論家史建主持,深雙主要組織和推動者、深圳公共藝術中心主任黃偉文、本屆深雙策展人、南沙設計師劉珩、2009年深雙分策展人侯唯唯、建筑師馬巖松、首屆深雙策展人、建筑師張永和悉數(shù)到場,與觀眾分享了各自和深雙的淵源,并從不同角度闡釋了自己對“什么是好的城市”的理解。作為全球唯一以城市及城市化為主旨的展覽,經過10年歷練,深雙已成長為中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建筑交流平臺之一,也受到了國際建筑界的廣泛肯定。除了在學術層面上向世界展示當代城市的最新成果,它也在當代藝術與大眾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黃偉文首先通過對十年深雙展品的梳理,將其歸納為城市開放性、城市自發(fā)性和主體性、城市日常生活、城市基礎、城市生命周期、城市與鄉(xiāng)村農業(yè)、城市建筑、策展城市和學習城市九個面向,結合展品與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以及對未來的啟示,對展覽進行了觀念性的還原。他從深雙與城市的關系出發(fā),強調了城市化本身面臨的急迫問題,同時也呼吁更多方面的參與。
從參展人到策展人,劉珩多年來一直在珠三角堅持建筑實踐與城市研究,希望借此次策展改變公眾對珠三角作為“世界工廠”的扁平認知。接著向大家介紹了本屆深雙的主題及展覽對城市空間影響的期待,今年的深雙以“城市原點”(RE-LIVING THE CITY)為主題,相較以往,主題更多關注于人的生活而不僅僅是空間本身。主展場將繼續(xù)選址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位于蛇口的大成面粉廠,以此帶動蛇口工業(yè)區(qū)轉型升級和城市再造,也非常希望能夠借助建筑師的智慧,讓這種孵化具有持續(xù)性。
馬巖松同樣分享了自己此前三次的參展經歷,從2009年市民廣場的“怪物腳印”、2011年的街道項目,到2013年的“山水-城市-綜合體”,展覽作品一直在探索建筑與城市的關系。今年的作品根據深圳前海目前圍海造田以及水污染等現(xiàn)狀,帶來了“未來海上森林島”的設想,提出通過散步道網絡連接公共藝術空間。他表示,這是人類逃脫現(xiàn)代文明的樂園,亦是一種探索“城市原點”和返璞歸真的嘗試,希望可以通過這一作品使人們重新反思人類、建筑、城市和自然之間的關系。
侯唯唯專門介紹了今年“UABB學堂”——“一磚一瓦建深圳”大型公眾互動活動?;顒又荚诶褂[和公眾的距離,以樂高積木作為媒介,建立孩子們對城市、建筑的認識,也希望透過孩子們的初心帶動設計師的靈感?!癠ABB學堂”作為深雙的一個特色項目,會在展期及籌備期為公眾提供一系列的課程和活動,一方面為專業(yè)人士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希望能夠感染和激發(fā)市民了解更多關于城市及建筑規(guī)劃知識,帶動市民加入到對城市的了解、規(guī)劃和改造當中。
最后,張永和談到自己的城市觀念,“我關注的城市實際上可以用一大堆詞來形容,可以說是感性的、具體的,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地面上的城市,不是抽象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關注城市的肌理和尺度,所以歸根結底,感性的城市本質上應該是一個人性的城市?!闭劶罢褂[本身,在他看來一個雙年展堅持下來又做好,并不容易,是否能堅持自己獨到的城市立場決定了展覽未來的走向。
本屆深雙將于2015年12月4日在深圳蛇口開幕,展示來自六大洲75個參展機構的作品。2015深雙由四位國際知名建筑師、評論家及教育家策展,他們包括2008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策展人艾倫·貝斯奇(AARON BETSKY),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系主任阿爾弗雷多·布林伯格(ALFREDO BRILLEMBOURG),胡博特,克倫普納(HUBERT KLUMPNER)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兼任教授劉珩(DOREEN HENG LIU)。參展方包括都市實踐、海德堡計劃、JIMENEz LAI、MAD、ECOSISTEMA URBANO事務所、拉胡爾·邁赫羅特拉(RAHUL MEHROTRA)等知名建筑設計機構。
2015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UABB)展覽結構
1、3D拼貼城市COLLAGE CITY 3D
3D拼貼城市將展示取自珠三角真實場景的拼貼場景,將先前制造的通常處于不完整或已損壞狀態(tài)的材料重新組裝,建立臨時性的但有無限可能的開放結構,將它們一起用于新的建造中。作為孵化器,為未來發(fā)展所借鑒。
2、創(chuàng)客展會MAKER MAKER
創(chuàng)客旨在試驗各種新的建造方式,將數(shù)字和手工工藝結合到一個建筑中。
3、珠江三角洲2.0:平衡即是多PEARLRIVER DELTA 2.0:BALANCE IS MORE
曾經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在面對日益減少的自然資源和土地、不斷惡化的環(huán)境和氣候、產業(yè)轉型、食品安全和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以及互聯(lián)網時代依然高速的城市化,我們應嘗試探討有針對性的回應未來的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造—種前所未有的又具中國特色的全新的未來城市典范。
4、社交城市SOCIAL CITY
數(shù)字技術和全球化已大幅改變了城市生活,我們這一時代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將大數(shù)據分析學與形形色色的當代城市居民的情感共鳴和實際需求聯(lián)系起來。將城市生活的強大多樣性作為催化劑,做回應式的具體城市設計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將會在雙年展的網站上作為交互式設計展示。
5、激進城市化RADICAL URBANISM
這一部分是對非正式(INFORMAL)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展望。當今世界許多城市存在著大量的非正式都市性(INFORMAL URBANISM),它所展示的生活智慧或許比設計該城市的設計師更激進。策展團隊將從全球采集尋找并展示現(xiàn)成的城市案例和試驗原型,在道德立場上,從多方面呼吁環(huán)境和社會公平、多樣性、平等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