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對“舶來品”設計素描存在不同的認識,導致不同教學內容與方法,本文從近年來對設計素描的不同觀點中理出中國式的傳統(tǒng)素描方式并踐行設計素描的“中國化”:講究以線造型用線描法來把握形體的輪廓和結構的重要轉折點,“寫虛”的手法來表現轉折點和輪廓線之間的面,剔除過多的光影色調,突出對象的內在特征,用線條的形態(tài)美體現設計的構成、創(chuàng)意。從構思創(chuàng)意情緒流變的設計素描中撲捉靈感,在自然物象中尋找設計創(chuàng)意,即“傳神寫照、遷想妙得”深化設計素描教學。
關鍵詞:
設計素描 中國化 教改
一.近年來國內對設計素描的多種認識:
隨著藝術設計的繁榮,設計素描的教學是行內探討和爭論的焦點,對設計素描的研究很大部分都在強調設計思維創(chuàng)意在設計素描中的重要性,不同的觀念有不同的認識和不同的理解,設計與繪畫理念上的統(tǒng)一與分塊的不同要求,給設計素描實踐帶來新的思路和新的觀點,其中包括對設計素描與傳統(tǒng)素描的關系、結構設計素描、解構與重構、表現性素描、創(chuàng)意設計素描等以下看法:
1.認為傳統(tǒng)素描與設計素描“這兩種基礎的關系實際為一體,而不是割裂開的”“所謂設計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論知識和大量的實踐來支撐的,是經驗的積累和藝術修養(yǎng)的升華。寫實素描是設計素描的基礎,設計素描是寫實素描的發(fā)展和變化。”
2.認為“從結構出發(fā)研究造型”并且劃分了結構設計素描四個方面的訓練“準確描繪能力的訓練、結構分析能力的訓練、空間透視層次表現能力的訓練以及構想創(chuàng)意能力的訓練。”
3.認為設計素描在樣式、教程、內容、目標、教學方法、課程設置、訓練指導上,都應區(qū)別于繪畫素描。設計素描用理念、繪畫素描用形象。
4.認為設計素描要將主觀情感賦予畫面形態(tài)之中,從現代派繪畫的多角度觀察方式拓展設計素描畫面空間的立體結構。
5.認為“設計素描教學不應僅是停留在技術訓練的層面上。
6.不少行家主張“‘創(chuàng)意’是設計素描造型訓練的核心,在設計素描的教學過程中,應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貫穿始終。設計素描是一門注重表現造型創(chuàng)意的學科。但是,我們又難于擺脫習慣性束縛,只滿足于對自然形體與空間關系的臨摹能力,無法認識規(guī)范之外多種多樣的構想方式,其結果是‘基本功很扎實,而創(chuàng)造力不強’”。
還有如以主題創(chuàng)意為主的訓練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事先就設計并擬定出一些課題,交由學生發(fā)揮想象,并完成相應的主題素描設計:“課題制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一定的主題,要求學生用素描的形式進行設計表達和創(chuàng)作的一種訓練方式,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視知覺的轉換能力”。也有采用系統(tǒng)論在現代系統(tǒng)控制、計算機編程、項目管理等中的時序圖理論運用到設計素描教學,認為“在設計素描課程呈現非線性因果關系下,時序圖(對象、生命線、消息、激活)的內容可以完整地與設計素描課程教學的四大要素(對象、課題、信息、創(chuàng)意與執(zhí)行)相契合?!庇胁捎梦膶W語言方式來研究設計素描的,認為設計素描中,情景構想的要件包括三個內容:情節(jié)、場景和氛圍,情景構想的視覺化呈現成為設計素描的交流語言,情景構想能力是設計素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傊?,設計素描的創(chuàng)意訓練使教師們絞盡腦汁各顯神通。
7.還有認為要取消設計素描教學,認為“嚴格地說,現行的學院設計素描課程并沒有太大存在的必要,因為它解決的僅僅是一個美術基礎的問題,而不是引領學生步入開啟創(chuàng)造力與藝術才智的開端?!?/p>
二.素描與設計的中國化過程
追溯美術與設計歷史得出:設計從素描開始,素描是對現實事物的一種研究方式。
素描源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成為構圖、明暗、空間虛實、透視、解剖結構的單色繪畫,米開朗基羅把素描描述為所有“藝術的源泉和身軀!”,而同時“設計design概念產生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藝術的定義最初系統(tǒng)地形成時,設計一詞的界定同現代‘設計’概念一樣,其含義時寬時窄。設計最初的意義是指素描、繪畫(drawing)”。
“迪塞諾”(disegno意大利語:素描、設計、計劃、構思、圖案)是文藝復興時期造型藝術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是繪畫、雕塑、建筑“同源說”的產物,Disegno這個詞在意大利即解釋為設計、也解釋為素描、甚至圖案,如西方美術史之父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指出“disegno是三項藝術(建筑、繪畫、雕塑)的父親”。這個“父親”的概念除了說明時間先后外,不排除“同源說”含義。其實設計是從素描開始去整合造型規(guī)律、空間結構規(guī)律。感悟自然屬性中的靈性造型要素,重構自然形態(tài)的重組變形、構成新的形體秩序、新的視覺關系和造型實體。
“輪廓線是繪畫的開始”(芬奇語)、素描是“一條線去散步”(克利語)、《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素描(Drawing)一詞的翻譯詞義為“以線條表現……”。在文藝復興與包豪斯年代,設計與素描指的是造型的草圖、草稿,文藝復興大師們排除明暗的干擾,著力用線表現空間內部無法直接可視的結構。素描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記錄構思、想法、方案的手段,包豪斯時期的伊頓、納吉、阿爾伯斯、康定斯基、克利等人對視覺語言教學的探索與試驗,開創(chuàng)了設計基礎新的教學方法,如伊頓提出的繪畫視覺訓練、視覺規(guī)律、素描的結構和韻律等都是早期設計(結構)素描的訓練方法。隨著繪畫科學的發(fā)展,素描從其他學科獨立出來成了具有視覺審美含義的一門造型藝術。
中文“素”字,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綢,在古籍中,被當作生帛、白色、無色、原色、空地,另外,也作樸素、無飾、喪事解釋?!墩撜Z八修》中有“繪事后素”之句,其意是說:繪畫這種事,要以白地無色地東西為底襯,要質樸認真地下功夫。“描”字,本義是依樣摹寫或繪畫?!八亍⒚琛倍?,中國古代的“非彩為素,摹畫為描”是針對彩繪而言的。中國畫中的“白描”、“雙勾”以及“粉本”因為也是一種“樸素的描寫”,所以也可以歸為素描。潘天壽認為美術基礎教學應以白描為主要內容。
中國的早期素描教學體系為徐悲鴻帶來的法國素描體系,195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契斯恰科夫素描體系總結性的教科書《素描教學》(索洛維葉夫、斯米爾諾夫和阿列克塞耶娃等編著),契斯恰科夫教學體系忽視速寫和默寫訓練,在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界影響了幾代人。1979年文化部召開的第二次全國高等藝術學院教學素描座談會,批評了用行政方式推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學體系,造成了我國素描教學方法和基礎素描教風格的單一化。
1982年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教學座談會議”中提出了各專業(yè)設計課程的內容要直接與專業(yè)設計需要而定,隨后出現了“結構素描”、“設計素描”名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設計素描教材五花八門,有的甚至觀點各異大相徑庭。如田敬、韓鳳元、陳志明、唐鼎華、冷先平、趙君超、王中義、許江、黃作林等等編寫的《設計素描》都各自為政,到了2007年單德林《設計素描》(遼寧美術出版社)及潘吉成《設計素描教程》(中國紡織出版社)使用得較多。
從素描的歷史發(fā)展看,設計素描的功能性特點是以強調其物質性與適用性為第一要素,是表現物象的形體結構及組合構成的手段工具,畫面構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是其造型特點,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質屬性與特征;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多種載體體現設計師觀察設計構思感受、聯想情感等;便于設計師控制表現形象,以線作為表達方式快速隨意捕捉對象;設計構思創(chuàng)意、情緒流變一切盡在設計素描中。
有教師認為設計素描教學不應只是技術訓練,“要打破嚴格的焦點透視習慣,讓同學們知道,準不一定美,美不一定準,刻意進行扭曲化平面化夸張化的形象處理”。有專業(yè)教師提出:“素描不一定人人都必須過‘寫實關’。素描并非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以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為例的看法,認為素描本身即藝術形式,藝術傳授中規(guī)范與個性的矛盾不可調和,因而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應徹底改變現行的方式,變規(guī)范為引導。教師應退后,以便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p>
有的認為,要在“明與暗的節(jié)奏中感受、發(fā)現‘光、影’的形式美感,成為設計素描意象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有認為“‘光’不是設計素描表現的主要對象,表達和理解物體自身的結構本質才是根本目的?!?/p>
某些標榜為“創(chuàng)新”而把設計素描的教育思維體系推向極端,強調光影對設計素描的創(chuàng)意,這種創(chuàng)新、改革,片面強調學生的“個人風格”形成和“創(chuàng)新”效果的出現,設計素描用“黑、白、灰色調來表達”以及“光影”表達不能解決造型與創(chuàng)意問題的,“光影”有助于表現形,但是應處于從屬的地位,解決不了藝術層面的形式美感和表現方法,而無形中會誤導學生走上一條偏門歧途。
三.“傳神寫照、遷想妙得”是設計素描的根本
物象解構是離不開形體結構和空間,而色彩、明暗只是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形體空間是設計素描的支柱,造型表現的技能技巧是設計思維、造型觀念的載體,設計活動中的設計意念表達是通過一定的繪畫技巧,是使觀念意象視覺化的一種形式美的呈現,在認識了自然表現結構中設計的因素啟發(fā)下形成與設計命題的意象。設計素描是在原始狀態(tài)通過尋找結構轉化成藝術形象,作為一種有效的視覺傳播手段,通過視覺化表達設計意念與創(chuàng)意的一種語言工具。設計素描的教學應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和要求,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礎上啟發(fā)和拓展設計思維。
設計素描以設計思維為主,我們要將傳統(tǒng)的造型方式和設計素描相結合,突破繪畫素描的理論約束、倡導設計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學生在設計范疇下觀察事物、發(fā)現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用默寫來強化學生的設計造型、創(chuàng)意能力和對新型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對透視空間關系的準確把握能力,增強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設計草圖的繪制能力,為專業(yè)設計課程做好鋪墊。設計素描就是畫思想、畫分析、畫認識。設計素描應改變習慣的透視,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思考,不斷感受體驗物象的形態(tài)特征,分析理解和剖析物象的形體結構、空間等發(fā)現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特征用設計語言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象。
“傳神寫照”是以聚合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著重解決造型的觀察和表現,即先要有造型能力,而“遷想妙得”主要體現在擴散思維能力訓練,“著重對‘心’(未知領域探索的創(chuàng)造意識)的神奇世界的探測則是設計素描教學的核心思想?!?/p>
中國美術史上有“陸得其骨”、“秀骨清像”、“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等經典,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傳神寫照、遷想妙得及南齊梁時的謝赫在《古畫品錄》提出評畫的標準“六法”中的“應物象形”、“骨法用筆”都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結構表現。設計素描“再現不是它的最終目的。設計素描適用于一切立體設計專業(yè)(如產品設計、造型、雕塑等)畫面以透視和結構剖析的準確性從客觀事物的具象形態(tài)中再現形式美感。是用立體的思維去看待和理解設計對象,設計素描主要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舍棄光影因素,強調本質結構特征”。“設計素描”屬“舶來品”,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學問要深入研究,如中國傳統(tǒng)繪畫講究以線造型,美的全部特質存在于線中,用線描法來把握形體的輪廓和結構的重要轉折點?!皩懱摗钡氖址▉肀憩F轉折點和輪廓線之間的面,省去過多的光影色調的繪畫時間,突出對象的內在特征,線條的形態(tài)美體現設計的構成、創(chuàng)意。線條的粗細與濃淡、光滑與粗糙、曲直與彎弧、疏密與重疊等變化展示不同尋常的空間效果,線條在建造空間的藝術形式中兼顧著空間和形式的雙重目標,其藝術的表現力具有無限的空間,設計師是從構思創(chuàng)意情緒流變的設計素描中撲捉靈感,設計創(chuàng)意來源于自然物象,即“以形寫神”、“傳神寫照”才能“遷想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