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車與日系車之不同,猶如太陽的熾熱和月亮的柔美。奧迪R8的威猛肌肉唯有在賽道上,方能一展超跑的雄風,猶如夸父逐日般,“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英菲尼迪Q50S則如云端漫步的月亮,靈活、智能的駕馭系統(tǒng)模式繁多得猶如月亮變幻的臉龐,而她是如此安靜、平和,柔情地掌控著最安全的駕駛。
試駕英菲尼迪Q50S一種云端的感覺
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因為你的雙手再也察覺不到細微的路面振動,就如同盤坐云端,而身下這臺5秒就能過百的速度機器,仍然對你唯命是從。這樣的感覺非常不真實,就像用慣了帶按鍵的傳統(tǒng)手機,一下子換上了iPhone,原先直接的觸感漸漸地模糊了。這就是我對英菲尼迪Q50的第一印象。
96種駕馭模式全體驗
近半年左右的時間里,隨著“爸爸去哪兒”及“敢·愛”這類大型品牌秀,英菲尼迪又再次重拳出擊,而這臺Q50也算是重塑品牌后的第一個作品。這個產(chǎn)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今年年底國產(chǎn)后的銷量,所以有備而來的英菲尼迪Q50還是讓我在試完之后,有很多話想說。
整整一天的技術講解,從航天技術一路講到了這臺車的線控主動轉向(DAS),聽得大家可謂云里霧里。最后我分析出的結果非常簡單:Q50做了件非常牛B的事,就是把所有駕駛者需要的駕駛習慣統(tǒng)統(tǒng)模擬出來了。通過對3個并聯(lián)的ECU發(fā)出指令后,這臺Q50可以有96種不同的駕馭模式組合,一舉顛覆了過去單一機械改變轉向的原理。這樣一來,幾乎所有豪華品牌的駕駛特性都在它的程序之內:男人上了車,它可以立刻變身硬朗的寶馬;女人上了車,想要雷克薩斯還是奧迪,全由你自己選……
平板電腦操作系統(tǒng)
為了突出該車設計中的剛柔并濟,美麗的講師不停地用波浪幻化成車身線條。我認為這輛車在總體設計上沒有突兀的表現(xiàn),正面的怒氣值偏高,小有殺氣,但身型過寬,顯得整車有些微胖,再窄些就更緊湊、更好看了。內飾上,日本車的細節(jié)還是很值得肯定的,無論是座椅的縫線,還是按鍵的手感,都算是上乘中的上乘。
車內最值得關注的,還是中控上那兩塊上下獨立的顯示屏,上面一塊主要的功能就是導航,下面一塊算是這臺車的靈魂所在了。前面提到的英菲尼迪駕駛模式(Infiniti Drive Mode Selector)就是在這里進行選擇的。所有操作動作都可以通過屏幕加以控制,通常操作只需要用手指滑動即可,使用方式非常接近平板電腦。這塊屏幕還集成了整臺車所有的技術功能,甚至還有實時的重力分配顯示。
同時,還可以自己通過InTouch app增加功能,但目前可選的應用還不多。細心的我還是看了一下,這套系統(tǒng)是基于安卓系統(tǒng)開發(fā)的,就是不知道用久了以后,會不會像我的手機一樣,反應越來越慢呀。
英菲尼迪Q50一共有三種車型,分別是Q50、Q50S、Q50 Hybrid。其中,Q50S、Q50 Hybrid的尾部分別用紅藍S進行區(qū)別,而S也是區(qū)別Q50高配與低配的標識。我拿到試駕的這臺是高配版的Q50S,19英寸大輪轂(低配是17英寸)前四后二的活塞卡鉗,光這些就讓出發(fā)前的我非常期待。排隊出發(fā)前,先連上手機的藍牙,放點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后發(fā)現(xiàn)直接播放CD的音樂和手機輸出的效果還是相差蠻大的,BOSE的這套高級聲場定位的音響,估計還是蠻挑音樂的吧。
超強的主動安全系統(tǒng)
全天的重頭戲,還是接下來這場人與車的直接較量。一上手,就直接將發(fā)動機變速箱調到運動模式,而“轉向分量”這一欄調到重。按理來說,接著就該享受暢快淋漓的駕駛體驗了,這時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當經(jīng)過一些小幅度的顛簸道路時,手上一點感覺也沒有,這不免讓我沒了信心。沒有了路感,對于喜歡駕駛的我,頓時少了很多樂趣。
但開了一段路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感覺卻絲毫不影響整臺車的操控。哪怕我手上有極其細微的變化,這三臺ECU也幾乎能馬上捕捉到,并且用最快的方式傳遞到輪胎間。于是,原先要靠人的本能解決的很多問題,都在彈指間被電腦精確地執(zhí)行了。或許是時候,該告別這種原始人的打打殺殺了吧,我對自己說。
3.7L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線性的動力輸入,是我喜歡這臺車的另一個理由。因為在加速的過程中,沒有突然,一切都按說好的來?;钊霞尤脲冦f工藝以增加強度,表頭上7500轉才進的紅線區(qū),更讓喜歡用撥片的我玩得不亦樂乎。特別是降擋時傳來的巨大轟鳴聲,一掃剛剛起步時所帶來的陰霾。玩high的時候,突然發(fā)生了一樁靈異事件,仿佛有第三只手在干預我的駕駛。每當我嘗試在道路內進行小幅度調整的時候,有股力量暗暗地將我歸正到原來的行駛路線。我馬上用手臺聯(lián)系了前車的教練,原來這就是主動安全系統(tǒng)給予我的保障。要知道,就算在不停發(fā)明汽車的奔馳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只不過是振一下方向盤而已。
如果你覺得剛剛這個系統(tǒng)已經(jīng)算厲害的話,接下來我要說的可能更讓你覺得不可思議。一般來說,在主動安全上運用比較多的,通常是超車時左右方向燈的提醒,或者前車突發(fā)狀況時的應急判斷等等。請問你有沒有見過,隔了一臺車就能作出報警的安全系統(tǒng)?這臺Q50竟然可以隔開正常行駛的前車,判斷出前方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官方稱為“超視距前端碰撞預警系統(tǒng)”(PFCW),這樣的技術絕對是可以救很多人命的,在此好好地手工贊一個。
試駕當天有幸碰到微信紅人二條周,這位自許IT人中開車開得最好的數(shù)碼狂人,也對Q50褒獎有加。如此之多的新亮點,如此之多組合模式,就像一部充滿開放性結局的美劇,每個人都可以對它有自己的想象空間,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ending。最后,我們共同的觀點就是只要國產(chǎn)后先加長,然后不減配,中國人肯定會喜歡這臺英菲尼迪Q50的。
試駕奧迪R8激情澎湃的賽道考驗
正如各大品牌都希望在“真理之環(huán)”(紐博格林賽道北圈)獲得不俗的榮譽那樣,任何一臺代表品牌最高形象的車型,都需要來自賽道上的真正考驗。而我此刻正在拼命地抑止著腎上腺素,因為它正被我手中的這輛奧迪R8挑逗得忘乎所以。人與車在引擎的咆哮中,不停地將每一個彎道狠狠地拋到身后,殺紅了眼的剎車盤,無疑成為全場最大的挑釁者。當然,對于賽道,也對于我!
蓄勢待發(fā)的運動健將
只需輕輕一瞥,奧迪R8超級跑車的非凡特性就一目了然。它車身寬廣偉岸,緊貼路面,雄渾醒目的車身尾部猶如強悍的肌肉,如同一名隨時蓄勢待發(fā)的運動健將。安裝在駕駛員座艙后的發(fā)動機位置,決定了它特有的車身比例,這種格局正是典型賽車風格的體現(xiàn)。
此類車型格局設計中最經(jīng)典的例子,是奧迪R8的早期車型,由奧迪公司的前身——汽車聯(lián)盟股份公司為國際汽車大獎賽設計的Type C系列車型。將發(fā)動機安置在中心位置,優(yōu)化了車身前后重量的比例,促進了驅動力的發(fā)揮。以奧迪R8超級跑車為例,車身前后重量比例為44:56,車身外部線條高度緊湊,車身前部和具有優(yōu)雅曲線的車頂融為一體。正是這渾然一體的流暢線條,使這輛雙座運動型轎車凸顯出清晰的奧迪特質。
側面線條同樣體現(xiàn)了奧迪家族的特征。輪拱上方的動感線條和側翼線條,將車身前部、側面和后部連在一起,車門與側邊導流風口的過渡部分的設計,給人留下深刻而強烈的印象。更具奧迪特色的設計是安裝在大尺寸輪胎上方的圓潤光滑的奧迪輪拱。奧迪R8超級跑車的駕駛艙更靠前——這是典型的中置發(fā)動機賽車的特征,這樣的視覺效果立刻讓人將它與同名的賽車聯(lián)系在一起。V8 FSI發(fā)動機安裝在駕駛艙和后軸之間,無論是透過寬大的盾形奧迪R8擋風玻璃,還是從汽車內部,都可以看到這款設計完美、做工精巧的工程學杰作。
此款車型寬為1.9米,但長度和高度卻分別只有4.43米和1.25米,而這正是真正的賽車車身比例。2.65米長的軸距為超大的駕駛艙提供了更多空間,縱置的發(fā)動機緊隨其后。在車門后方,在輪拱和車頂之間,配有寬大的葉面?zhèn)瓤諝膺M氣口,為V8發(fā)動機的進氣及冷卻提供足夠的風量。側邊風葉的漆面效果與車身的顏色配合得天衣無縫。梯形奧迪單幅格柵是整個車身前部最醒目的部分,加大尺寸的進氣口從左右兩側將其圍住。奧迪的四環(huán)標志有史以來首次出現(xiàn)在進氣格柵上方的汽車發(fā)動機罩上。創(chuàng)新的LED前大燈線條簡潔明快,覆蓋著透明的玻璃燈罩,為進氣口頂部增添了奔騰的活力。
R8是奧迪首款可以提供全部前大燈功能組合選裝的量產(chǎn)車型,同時R8的車燈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全LED燈源的車燈,包括雙列直插組裝、主光燈、日間燈光和指示燈光。LED,即“發(fā)光二極管”,代表著較傳統(tǒng)燈泡有著巨大優(yōu)勢的新科技,它有著更長的使用壽命。由于LED燈所需要的空間比傳統(tǒng)燈泡更小,所以它能賦予設計者更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奧迪R8超級跑車上運用的LED技術三維主前大燈設計,使得整車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心動。仿生學、或者說從自然中獲得的設計靈感,已被運用于奧迪R8超級跑車前大燈的設計中。前大燈被設計成開口松果的形狀,反射鏡被一個接一個地集中布置,配合強大的LED發(fā)射系統(tǒng),將多片LED強力集中成光束,產(chǎn)生高亮度的光,行駛燈的燈光勻稱而明亮。主前大燈內部反射鏡的設計風格,受到悉尼歌劇院的建筑特色的啟發(fā)。
位于尾部保險杠上的兩個大尺寸擴散器開口,體現(xiàn)了奧迪R8超級跑車的造型設計,非常忠于空氣動力學原理。兩對圓形的雙排氣管,各自位于左右兩邊的擴散器開口上方。尾部安裝的自動伸展式后擾流板,可以幫助R8更充分地利用風力。擾流板可以產(chǎn)生附加的下壓力,增強由車身底部的空氣動力學特性或由擴散器產(chǎn)生的吸氣作用。當車輛低速行駛時,后擾流板會自動收縮,保持車身水平。
一切以駕駛員為中心
在整個充滿動感的車身內部,以駕駛員為中心的駕駛艙結構,將駕駛員、儀表盤和中控臺融為一體,中控臺上部的儀表盤微微向駕駛員傾斜。奧迪R8平底的方向盤,具有典型的奧迪運動車型風格,并且便于駕駛員出入。奧迪R8超級跑車的設計始終貫徹“功能決定形式”這一理念。除了以駕駛員為中心的結構之外,側窗窗框也體現(xiàn)了該車型對功能性的關注,其材質的選擇具有高度的質感和舒適的手感。
在駕駛員座上環(huán)顧四周,就如同身處R8賽車之中,駕駛艙內所有元素的風格和布局都注重駕駛本質——一切以駕駛員為中心。顏色的使用和整體氛圍的營造,都體現(xiàn)了美學和人體工程學的完美結合——黑色調更凸顯了工程學的元素,讓人再次聯(lián)想到激情無限的賽車世界。頂級的工藝加上高品質材質的應用,進一步強調了專業(yè)功能性與人體工程學風格。
奧迪R8超級跑車提供大量具有鋼琴漆或碳纖維效果的裝飾元素和應用部件,客戶可以幾乎不受限制地選擇定制內飾。此外,奧迪R8超級跑車也可裝備由quattro GmbH特別開發(fā)的桶狀座椅,賽車座椅的標配材質是皮質/Alcantara組合,也可選擇全皮質座椅。車內兩位乘員有充分的活動空間,舒適度遠遠超出高品質的賽車標準。前部的行李箱容積為100升,座椅后部的空間可以放置大型的儲物包,甚至可以放置兩個高爾夫球包。
8缸發(fā)動機的杰出潛能
類似于渦輪增壓式發(fā)動機的最高轉速范圍、出色的峰值扭矩,伴隨著美妙的轟鳴聲——這些都是一臺完美的賽車發(fā)動機應有的特性。優(yōu)質的發(fā)動機不僅應具有澎湃的動力潛能,并且也應適宜日常駕駛。FSI汽油直噴技術的進化,在高速420馬力8缸發(fā)動機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該項技術在奧迪R8賽車中的應用,使其多次取得成功。4.2升發(fā)動機在7,800轉/分時輸出功率309千瓦(420馬力)。在4,500轉/分~6,000轉/分時的峰值扭矩為430牛·米。在3,500轉/分~7,600轉/分范圍內,發(fā)動機能持續(xù)穩(wěn)定輸出不低于峰值扭矩90%的動力。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了8缸發(fā)動機杰出的潛能?;谶@些品質,在任何實際行駛條件下,8缸發(fā)動機都能提供最澎湃的動力。
奧迪R8超級跑車的性能參數(shù)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只需4.6秒即可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時,最高時速為301公里/小時。發(fā)動機是一個高轉速單元,最大發(fā)動機轉速為8,250轉/分。這一原理的優(yōu)勢在于,發(fā)動機能在高轉速下輸出高功率,在整個轉速范圍內,保持平穩(wěn)、靈敏的響應。除此以外,其靈敏度、活力以及類似賽車發(fā)動機的轟鳴聲,都是這款車型的得意之處。奧迪R8超級跑車另一項直接來自賽車運動的技術是“干式油池潤滑”。它為最大縱向、橫向加速度提供了理想基礎,使V8發(fā)動機能安裝在更低的位置,從而降低了車輛重心,進一步加強了行駛動力性。
本車型可提供兩款變速器:手動6速變速器及奧迪R tronic無級變速器。賽車運動的影響再次顯露無疑:除中控臺上的換擋手柄外,還在方向盤后安裝有換擋撥片,后者體現(xiàn)了人體工程學在賽車運動中的成功應用,給駕駛者提供賽車般的駕駛感受。手動換擋撥片最成功的應用就是5次奪得勒芒賽事冠軍的奧迪R8——一輛可以讓駕駛員在方向盤上換擋的車型。線控換擋技術結合緊湊的變速器,提供快速的擋位切換和出眾的比功率?!斑\動”擋模式以快速換擋提供最高的駕駛樂趣。
奧迪自我超越的勇氣
了解那么多來自奧迪最優(yōu)秀的技術后,那么它開起來又是怎么樣呢?上了賽道后,我就迫不及待狠狠地給了一腳油門,R8的發(fā)動機聲線竟如此高亢明亮、富有質感和震撼力,而均勻給油的時候,聲音又恢復了低沉而平靜。背靠著發(fā)動機開車,感覺就是不一樣,想著座椅背后那臺420馬力的V8發(fā)動機,我的腳就會情不自禁地往下踩。加速迅猛自不用說,感覺車的靈活性也不錯,這應該歸功于奧迪賴以成名的ASF全鋁車身,以及中置發(fā)動機帶來的車身完美比重。
北京金港賽道的直路非常短,而且彎道非常多。R8在這里完全被約束了,有勁兒使不出。我只能反復地加速減速,頻繁加減擋,找找感覺。由于裝配了先進的電子液壓變速裝置,R tronic換擋的速率相當快。但R tronic在手動模式下,對高轉速的忍耐程度有限,會自動升擋,以保護發(fā)動機。奧迪R8的V8FSI畢竟不是法拉利599的V12,變速箱的合理調校可以理解。在賽道上如賽車般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證明這套變速箱足以支撐激烈的駕駛方式。北京金港賽車場上,試車手用樁桶擺出了一些繞樁和緊急避讓通道,以及兩條很急、很長卻又很窄的彎道。他從一開始就以非??斓乃俣葰⑦M去,各種繞樁避讓后,以非常高的速度進入彎道中行駛,甚至還在加速,完全像賽車一樣。
奧迪R8的表現(xiàn)確實令人驚嘆。這種感覺真的很像保時捷,甚至更穩(wěn)更快,因為奧迪擅長的四驅技術,將動力更合理地分配到前后軸,以實現(xiàn)最理想的行駛表現(xiàn)。在整個試駕后半段過程中,我還特別體會了一下巡航狀態(tài)下R8的舒適性。底盤韌性很好,電磁減震表現(xiàn)優(yōu)異,可惜不是標準配置。
駕駛氛圍輕松愜意,無論是頭部、肩部還是腿部,空間并不顯得狹窄。中控臺有個好聽的名字——Monoposto,緊湊美觀,功能性也不錯。Bang Olufsen的音響效果一流,據(jù)說聽的時間再長,也不會產(chǎn)生大量熱量,使駕駛艙升溫。變速桿手感超好,換N、R擋時得橫向撥動,很好玩,但需要時間適應。
作為一個高性能車的愛好者,當你透過玻璃蓋子看到R8的發(fā)動機時,你一定會打心眼里愛上這部車。這時候,還討論它是不是一輛超級跑車,真的沒有任何意義。R8代表的是奧迪自我超越的勇氣,它又可以在一個嶄新的高度,跟老對手們叫板了!這對奧迪整體豪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維護是至關重要的。如此低調且有內容的車型,無疑通過賽道上的表現(xiàn)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一種可以號令三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