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耳邊常常聒噪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在這個城市里,你會看到一群忙碌人群的身影——中小學生。他們跟送牛奶的工人起得一般早,睡得跟報社的記者一般晚,周末還要背著書包去上這樣那樣的課??粗屓诵奶邸?/p>
現(xiàn)如今,生活節(jié)奏快,競爭激烈。這種競爭從成人延伸到青少年,從青少年延伸到兒童。家長沒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通過種種手段,力圖快速地拔高孩子,恨不能將教育中所有的過程都省略,立竿見影達到那個大家都認同的最佳結果:好好念書,念出高分。忽略了這種非水到渠成的方式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孩童時代的感受對于成年后的影響,會產(chǎn)生時空維度意義上的蝴蝶效應。我有一個幾年前的學生,是個女孩子,在讀書時一直是學霸,家長和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北大本科畢業(yè)后保研,現(xiàn)在已經(jīng)工作。長期的緊張學習生活導致她什么事情都是要快節(jié)奏地進行,當年習慣了每天“只爭朝夕”,偶爾去看一場電影都有浪費時間的罪惡感?;ㄒ话隳昙o的女孩子,不會打扮,不會選擇合適的衣服,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不會談戀愛,家長那個著急啊??墒?,人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急也沒用。
其實孩子就像一粒種子,家長和老師需要提供的是合適的土壤、水分、肥料和陽光。每一個人的特長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心智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人的興趣、眼界、情感、知識、能力、才藝等等方面就像一顆樹的各個枝條,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均衡的、漸漸的、自然地長大。如果強行將其他枝條統(tǒng)統(tǒng)砍掉,只留學業(yè)這一根枝條,這顆樹不可能枝繁葉茂,也不可能成材。急功近利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教育應該是慢的,可需要慢下來的不僅僅是教育,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應該慢下來。這個時代好像推著人往前走。但是仔細一想,其實你是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慢下來,用每一天的日子去豐富你的靈魂,用每一天的日子去呵護你的家人,用每一天的日子去溫暖你的朋友,用每一天的日子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每個人最終的歸宿是一樣的,所不一樣的是在到達終點之前的日子你過得是否從容、是否是自己選擇的、是否是自己喜歡的、是否得意于自己的喜歡與精彩、是否勇敢地、有滋味地體驗自己經(jīng)歷的起起伏伏。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不用著急,慢慢來。
在一塊荒地上,草長得最快,然后慢慢地灌木會長出來,再后來各種雜樹會長出來,草和灌木叢因為沒有陽光就消失了。很久后松樹就會從雜樹下長出來,慢慢就超過雜樹,最終千百年挺立在那里。人也一樣,有些人像草、灌木和雜樹一樣,表面長得很快,卻不持久,有些人成長很慢,但卻像松樹,慢慢長,長大了就是有用之才。
別急,慢慢來。
(湯玲,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2100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