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文段】
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于這么一個陽關,他的筆下仍然不露凌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這便是唐人風范。他們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zhí)袂勸阻。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告別是經(jīng)常的,步履是放達的。這種風范,在李白、高適、岑參那里,煥發(fā)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卻沒有把它的屬于藝術家的自信延續(xù)久遠。王維詩畫皆稱一絕。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點娛樂。陽關的風雪,竟越見凄迷。
(選自余秋雨《陽關雪》)
【妙處可言】
在議論文中,化用詩詞能夠顯示出作者的寫作才華和文學修養(yǎng)以及較好的駕馭語言的能力,使文章富有文采和內(nèi)涵。議論文的題目、題記、小標題、正文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間隔法。就是將詩詞句巧妙分開使用。如:我喜歡“燈如晝”的元夜“花市”,我喜歡“暗香盈袖”的“黃昏”。
2.組合法。就是截取兩句詩詞的部分組合成一句。如:寂寞是“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3.演繹法。就是截取詩詞中的某一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如:“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千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p>
4.“名人”“化用”結合法。就是將名人和化用詩詞結合起來。如:“思念使李易安瘦比黃花,思念使蘇東坡幽夢還鄉(xiāng)淚垂千行。”
5.化境法。就是化用詩詞意境法。如優(yōu)秀作文《小重山后的選擇》,以岳飛的第一人稱視角,緊扣“小重山”的意境,寫出了岳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是進兵還是退兵的時候所作出的選擇,表現(xiàn)了岳飛的愛國情感。
當然,以上幾種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寫作時,完全可以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化詩化詞入文,巧借他山之石,豐富我們的作文。
【牛刀小試】
我愿與你共舞
如果我有一把劍,可否與蘇軾共舞?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是你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你的一生歷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艱難?!俺止?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高處不勝寒”是你難鳴的悲怨。你知道,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你這樣一個生性放達之人。于是,你將功名利祿換成了“竹杖芒鞋”,你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你在悵惘之余,感“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你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愿“滄海寄余生”。你看透了“似花還是非花”的楊花,道出了“點點是離人淚”的真諦。我想握住你的手,與你一道“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紅塵俗世中一個不朽的傳奇。我為你那“天涯回首一笑間”的絕世風姿所傾倒;為你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古豪情所感嘆。
如果我有一把劍,我愿與你共舞!
時刻為你感動,因為詩句字字浸透著深沉的情感,字字精妙,且字字發(fā)自肺腑。
逆境中你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筆譜寫下了古代文學史上光輝的一頁。
細細品味你的詩句,誰能不被感動?
我想握住你的手!
點評
作者恰如其分地化用古典詩詞,為行文注入詩韻,文化底蘊倍增。文章的小標題——“我愿與你共舞”比較清新,拉近了作者跟蘇軾的距離,結構清晰,中心明確,作者用自己獨到的見解詮釋蘇軾的人生,縱橫捭闔,大氣磅礴,堪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