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開學典禮,是大學的節(jié)日。同學們帶著高考成功的喜悅,帶著家人朋友的祝福,帶著無限美好的夢想,來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相聚在美麗大氣的河南科技大學校園,為學校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作為大學的過來人,也以校長的責任所系,就和大家談談這些問題,供同學們參考借鑒。我就從三個英文單詞談起。
第一個英文單詞是What,即大學是什么?現代大學的概念,來自英文university(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students study for degrees and where academic research is done)。
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一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币馑际牵捍髮W的根本,在于弘揚高尚的品德,使人棄舊圖新,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蔡元培先生也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夠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边@是對孔子“君子不器”育人思想的具體運用?!陡叩冉逃ā访鞔_規(guī)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本褪钦f,大學培養(yǎng)的不僅是已有專業(yè)知識的傳承者,更是未知領域的探索者。因此,我始終認為大學不是培養(yǎng)“匠人”的地方,不僅僅是給學生一門專業(yè)知識作為謀生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成為一個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專業(yè)基礎比較寬厚、會學習、善思考、有愛心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第二個英文單詞是Wha,即為什么上大學?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難,也很容易。大家想知道我當年是怎么想這個問題的嗎?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吃上“商品糧”。因為當時農村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而不是“太酷了”。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我當大學校長也已經8年多了,回過頭來再看看當初的想法,是不是太低了呢?這說明一個人的理想和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的。我講這個自身的故事,絕不是為了給你們“耍酷”,我只是想以最簡單的方式回答這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因人、因地、因時的不同,會有許多答案。我不想口號式地給你們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因為你們“90后”不愛這樣,而我也是真心認為不應該那樣子。你們可以有你們自己的想法,這是你們的權利,是你們的自由。但我愿意和你們分享的是我的切身經歷和真實感受,那就是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理想和目標是會變化的,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我可不想讓你們“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果這樣,那就是我們教育和你們學習的失敗。我最深切地感受到,因為受客觀社會歷史條件和人的發(fā)展階段的局限,我們當前目之所及、心之所向都是有限的,確立的人生目標當然也是有限的。因此,你們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也不能把目標簡單地定位于眼前的現實而一成不變。中央電視臺有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的往往只有幾步,而能夠上大學就是最為緊要的一步,她會為你們將來獲得更多更大的發(fā)展機遇做出必要的準備。
第三個英文單詞是How,即怎樣上大學?我們知道,大學一詞在英語中的表述是University,有人調侃為“由你玩世界”。如果大家真把調侃當現實,那可就糟透了。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鮮花和掌聲,還會有失意和挫折。我可以告訴大家,學校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應屆畢業(yè)生不能如期畢業(yè)或拿不到學士學位,甚至是中途退學。那么,該如何度過寶貴的大學時光呢?韓愈在其《勸學解》中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边@就告訴我們要“勤而勿嬉,思而勿隨”,要有你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和設計并孜孜以求。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具體地說,作為河南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就要秉承“明德博學,日新篤行”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科大精神,謹守“勤學慎思,尊師誠信”的優(yōu)良學風,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資源條件,積累和激發(fā)正能量,刻苦學習,努力成才,把自己鍛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與此同時,我還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三點: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健康快樂的基礎,希望你們能迅速調整好自己的心理,主動學習一點心理健康的知識,成為一個樂觀向上、陽光快樂的人。二是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你們來自全國各地,天南地北,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風俗習慣,一時會有些不適應,這很正常,但應該學會調整,學會包容,學會溝通,學會合作,盡快建立好與同學、與老師,特別是與室友的人際關系,在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河科大大家庭的溫馨與美好。三是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強健的體魄不僅是健康生活的基礎,也是刻苦學習的保障。而強健的體魄從哪里來?從體育運動中來。我期望你們在大學期間,要交上“體育運動”這個好朋友,每人至少要有一項體育愛好,保證每天至少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這樣,你們會受用終生。
責編:秋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