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歲的志愿者爺爺
2014年12月12日,109歲的北京老人付漪泉在睡夢中離世。人們紛紛對他表示致敬和懷念。但老人最出名的不是長壽,而是在過去30年,他一直主動在小區(qū)擔任志愿者,義務為街坊們巡邏保安。每逢國慶、亞運會、奧運會等重大活動,老人更是站在一線。
付漪泉退休以后,本可以在家頤養(yǎng)天年,可他是個閑不住的人,身體硬朗的他整天琢磨著找事兒做。他看到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胡同里人多且雜,便主動找到居委會說:“發(fā)我一個紅袖箍吧,我退休了,可以幫著街道巡邏。”打那以后,老街坊們就常看見他拎著個馬扎兒、臂戴紅袖箍在胡同里轉(zhuǎn)悠。
巡邏時,他看看東家的門鎖好沒有,再瞅瞅西家的窗根兒下有沒有垃圾,遇上吵架拌嘴的,上去勸兩句,碰到亂扔東西的,上前管一管,還順帶給過路行人指指道兒……
隨著城市發(fā)展,胡同里租房住的外地人多了起來,付漪泉主動給自己加碼兒。他教初來乍到的南方人生爐子、封爐子、安風斗、鋪油氈,生怕他們一個不慎煤氣中毒。過春節(jié),他擔心放爆竹引發(fā)火災,消防車又開不進來,于是,除夕夜別人在家吃團圓餃子,他卻在胡同里溜達著“盯”房頂。
老爺子生前感到欣慰的是曾救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當時,老人上完廁所出來突然暈倒,正好被付漪泉瞧見,他趕緊招呼人把那位老人攙回家休息。后來,這事在胡同里被傳為佳話,街坊四鄰常說:“這救人的比被救的還大30歲呢!”
多維解讀
1.不服老。雖然已經(jīng)退休,但付漪泉老人憑借硬朗的身體,依然奮戰(zhàn)在工作一線上;雖然已到期頤之年,志愿服務別人的熱忱仍不減。這是一種不服老的心態(tài),老當益壯當如此。
2.熱心。從付漪泉老人主動要求擔任小區(qū)志愿者的這一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希望幫助別人的熱心;從他擔任志愿者以來的工作范疇中,我們更可以感受到老人的熱情。熱心助人,我們也應如此。
3.盡職盡責。即使只是一名小區(qū)的志愿者,沒有工作制度和工作任務的約束,付漪泉老人依然兢兢業(yè)業(yè),甚至在除夕夜都堅守崗位,令人佩服。
高級工程師轉(zhuǎn)行當保安
年過六十的唐斌,老家在四川省岳池縣,出生后隨父母搬到重慶市萬盛南桐鎮(zhèn)居住。唐斌3歲時,在萬盛一家煤礦工作的父親尹杰被打成右派,隨后到四川某地勞改。為了讀書,他15歲改隨母親姓。直到他26歲父親才回家。父親回家時,唐斌正在重慶上學。畢業(yè)后,唐斌參加工作,接著有了自己的家庭。因此,已經(jīng)成為高級工程師的唐斌與父親的關(guān)系一直比較生疏。直到2011年,唐斌的母親去世,父子倆之間才終于親近起來。
唐斌曾想把父親接到一起住,但是父親不愿意。于是,他將父親送到了渝北區(qū)龍山老年養(yǎng)護中心,那里的設施不錯,老人多,唐斌希望父親能有更多朋友。2014年4月,尹杰因短暫性腦缺血暈倒,治療了8天才得以恢復。唐斌為了照顧父親,毅然辭去南桐鎮(zhèn)安全辦公室的技術(shù)顧問職位,到老年養(yǎng)護中心當起了保安。早七晚七,除了當門衛(wèi)負責安保外,還有很多瑣事。對此唐斌說:“沒什么落差,我年輕時也吃過苦,哪里工作都一樣,這里離爸爸更近。”果然,唐斌當保安期間,尹杰的精神明顯好了許多。
多維解讀
1.孝心無價。放棄自己本來輕松又高薪的工作去當保安,只是為了方便照顧父親。唐斌的這一舉動源自他對父親的孝心。這樣的孝心,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2.親情最重要。小時候與父親的長期分離,造成了父子之間關(guān)系的生疏。但是,畢竟血濃于水,為了彌補遺憾,唐斌做了很多努力,如生發(fā)出接父親一起住的想法、送父親到老年養(yǎng)護中心,甚至辭去工作陪在父親身邊;父親也因有兒子的陪伴而變得精神好了許多。這些都告訴我們:趁有能力的時候,多陪伴父母,親情最重要。
泡在圖書館里的拾荒者
2014年11月9日,杭州,章楷正在圖書館里看書,身邊放著他拾荒用的袋子和桿子。已經(jīng)70多歲的章楷靠退休金和拾荒為生。“書是我的精神食糧,一天不看就受不了?!闭驴f,自己每天都會到住所附近的圖書館、書店讀報,周末再坐公交來杭圖(杭州圖書館)。這已成為他堅持十多年的習慣。盡管渾身污漬,但他每次看書前都會洗手,“不要把書弄花了”。腿摔傷了,為省醫(yī)藥費,他查閱醫(yī)書給自己治病。由于視力不好,章楷在報架尋找報紙前,會將報架目錄端到眼前查詢,看當前的架子里是否有自己喜歡的報紙?!度嗣袢請蟆贰吨袊嗄陥蟆贰逗贾萑請蟆泛汀跺X江晚報》是他每天必讀的報紙。杭州圖書館管理員張海清表示,章楷尤為喜歡看時政類書籍?!八^不是看熱鬧。因為樓下的報紙雜志已夠多,沒必要跑到三樓的文獻區(qū)來?!?/p>
多維解讀
1.學無止境?!皶俏业木袷臣Z,一天不看就受不了”這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樸實的聲音讓人感動。拋開退休和拾荒不說,學習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有“學無止境”的意識。
2.文明讀書?!懊看慰磿岸紩词帧保噯栆幌?,我們周圍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章楷老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要文明讀書,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拒絕各種不文明讀書的行為。
3.關(guān)心時政。章楷老人每天必讀《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杭州日報》《錢江晚報》,可以看出他很關(guān)心時政,不僅關(guān)心自己所在的城市的新鮮事,而且關(guān)心國家事,這也是一種心系國家、有責任心的表現(xiàn)。
大媽撐起的高度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一組名為“大媽撐起的高度”的照片在微博中盛傳,讓大家心頭一暖。
據(jù)照片拍攝者、快拍小友“巴山夜雨”描述,這組場景發(fā)生在12月9日浙江省金華市街頭。當時,他背著相機、騎著公共自行車路過金華市區(qū)的通園路?!爸苓叾荚谛蘼?,這條路紅綠燈少,不少司機都會從這里走?!薄奥分虚g站了一個人,是個頭發(fā)花白的大媽,手里舉著一根樹杈,撐著一截橫跨馬路的電線?!?/p>
“巴山夜雨”看到此情景,試圖爬上路邊的小山坡,想從高處把電線拉直固定,但是電線太沉了,他根本拉不動。“巴山夜雨”選擇了報警,之后跟大媽一起把電線撐牢等待救援,他們在路上撐了大概10分鐘,金華市供電公司搶修班的搶修車來了。搶修人員說:“倒下來的其實是通訊光纖,如果按照責任劃分,這個不是我們電力公司搶修的范圍?!薄暗吹嚼先思叶荚谥鲃訋兔Γ覀冞€考慮什么責任劃分呢。我跟另一位同事先是抬升光纖,覺得對車輛通行沒有威脅后,再固定了光纖位置,以免再次掉落?!薄斑@么個大冷天,老人家用樹枝撐這么長時間,真不容易?!?/p>
電線修好后,大媽默默地回家了。“巴山夜雨”說,當時他悄悄拍下了大媽的背影,卻不知其姓名。
多維解讀
1.公共道德。大媽冒著嚴寒義務高舉電線很長時間,她的這一行為體現(xiàn)出高度的社會公德心。老人尚且能遵守公共道德,我們年輕人更應如此。
2.感染他人。在大媽的感染下,“巴山夜雨”及搶修人員都自覺為倒地的電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梢?,以身作則能夠更直接地感染到他人。
3.做好事不留名。大媽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做好事,做完好事不留名,與如今社會上屢見不鮮的老人倚老賣老、踫瓷等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此舉值得我們稱贊。
失明老人的儉樸生活
2歲被抱養(yǎng)給親戚家,壯年時雙眼失明,砍柴、燒火、做飯、洗衣服、喂豬……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諾江鎮(zhèn)射洪村70多歲的老人方世文,終身未娶,雙眼失明,卻自理生活30余載,并收養(yǎng)一名棄嬰將其撫養(yǎng)成人。村干部多次勸導老人入住當?shù)鼐蠢显?,他卻說:“不想給政府添麻煩?!?/p>
“一個月花1塊8毛錢,買頭痛粉花去8毛錢,剩下1塊錢買了包鹽?!狈酱鬆斠郧白约悍N了一畝多地,還喂有牲畜。老人說,他一年就喂一頭豬,過年時才殺;一年到頭,也就在殺年豬的時候能吃上幾頓新鮮肉;由于沒有冰箱,殺了年豬以后都是通過腌(熏)制,然后吃上一年。
1983年,老人收養(yǎng)了一個男嬰,本想防老,然而,養(yǎng)子從小身體也不好,在外地打工的時候還生過一場大病,花了不少錢。養(yǎng)子由于自身也比較困難,所以很少回家照看老人,更別說經(jīng)濟上的幫助了。
對于養(yǎng)子不能照顧自己,方世文并沒有抱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給兒子找個媳婦。
村主任說,方大爺是村里的五保戶,每個月有低保等補助共310元。由于老人情況比較特殊,村里也多次勸老人住進敬老院,老人卻堅持不愿入住。方大爺說,30多年來,他靠著一根小木棍子,早就把方圓數(shù)十里范圍內(nèi)“摸”了一個遍,村子里的每一條道路、每一處水塘他都熟悉,“去敬老院,不熟悉環(huán)境,很不方便,不想給政府添麻煩?!?/p>
多維解讀
1.自力更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方世文老人自己種地、喂豬、做飯、洗衣,自給自足,自力更生,不依賴別人,實在是難得。
2.勤勞節(jié)儉。在物價高漲、商品種類齊全的現(xiàn)代社會,一個月花1塊8毛錢,真是罕見。這些都體現(xiàn)出方世文老人勤勞、儉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樸實善良。收養(yǎng)男嬰、不抱怨養(yǎng)子不能照顧自己、不想給政府添麻煩,讓我們看到了方世文老人的樸實和善良。他應該成為榜樣。
中國好大娘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zhèn)永豐村的張鳳英老太相貌淳樸,年近古稀的她,喪夫喪子,卻堅持從十幾年前開始,償還兒子去世時留下的25萬元巨額債務。
1990年,張鳳英的丈夫患肝癌去世。1997年,她的兒子又因白血病去世,留下25萬元的債務。盡管沒有法律上的償還義務,但張鳳英就抱定一個樸素的信念:欠人家的錢怎能不還?十幾年來,她種了20多畝地、養(yǎng)了100多只雞鴨、幾百頭小豬,用血汗換來辛苦錢一筆筆還債。到2014年,這位堅強的老人已經(jīng)償還了20萬余元債務,收回了40多張欠條。老人說,她現(xiàn)在做得動,一定要把債務全部還完。
對生活的困境,老人從不怨天尤人。她說:“人不能失信?!?/p>
多維解讀
1.堅守誠信。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當張鳳英抱定欠債就一定要還錢的信念時,她的誠信就已經(jīng)毋庸置疑;十幾年來的還債行為,更為這份誠信貼上難能可貴的標簽。
2.堅強生活。面對丈夫、兒子的相繼病逝,張鳳英選擇了堅強生活,這不僅是還債的責任在支撐著她,更是她與生俱來的堅強品質(zhì)在陪伴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