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親密伙伴——鳥,歌喉婉轉,體態(tài)玲瓏,雄姿威猛,兇狠頑強……千姿萬態(tài),難以勝數。詩詞里,畫境中更是少不了它們作點綴。
小時候住過一個村莊,四季有鳥的倩影。熱鬧時,鳥鳴聲整天都鋪滿了大地和天空。
開春了,祖父甩下棉襖,開始耕種,犁鏵尖頭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層行走,泥浪翻滾,如軍艦在海上航行一般。黑色沃土翻開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蟲蘇醒過來,浮出地面,濃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麥苗香接納它們,不幸的蟲兒是黑喜鵲、灰喜鵲、翠鳥、云雀、杜鵑、夜鶯和知更鳥,還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鳥的美餐。剛翻過的地,一群小鳥像機靈、歡樂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觀望,一低頭,神態(tài)天真可愛至極。
暑假,村里是孩子們的天堂,也是鳥的歡樂國度。早晨起來,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霧嵐還未散盡,空氣清新,鳥在枝頭爭鳴。起初聲音不大,如單人演奏,雙人合奏;漸漸地,這些鳥兒全部展開歌喉,一呼一應,一應一答,一答一和,鳥鳴清新,動心悅耳。腳底像安了彈簧似的,鳥兒們從一個枝頭蹦到另一個枝頭,像鋼琴大師手中飛逸而出的一串音符。篷篷翠竹,只只鳥影,微風過處,竹葉沙沙,鳥語啁啾,聲聲入耳。此時,我只恨自己不通鳥語,不能分享它們的快樂。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鳥在田間稻茬兒穿來穿去,與人爭奪糧食。辛苦的農人被豐收的喜悅陶醉,毫不計較;鳥兒搶著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開肚子吃飽。農人憋足勁兒,小腿肚子繃緊,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飽的鳥像梵高“麥田里的烏鴉”,蹦蹦跳跳跟在人腳后。走近村子,一群群麻雀像過節(jié),一忽兒停在屋前大柳樹上,一忽兒歇在門口禾場上。
冬季,一場雪掩蓋了一望無垠的荒野,農人臉露喜色,“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蓱z的過冬的鳥兒開始在饑寒中找食。在門外顯眼的地方撒上幾粒谷子,一會兒就招來幾只鳥前來啄食。谷子吃干凈了,鳥就飛走了。雪地里只剩串串“個”字,睜大眼睛看著人。
故鄉(xiāng)的村莊,鳥與人和諧相處,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鳥早已融進我的生命,我離不了它們,忘不了它們。
搬家后,住進城里,難見可愛的鳥兒們的蹤影,每天有成群的家養(yǎng)鴿子在灰色樓頂單調地盤旋。一日得寬裕,坐車去動物園,掏錢買票看那些鳥,小吃一驚,鳥兒衣冠楚楚,呆立籠中,偶有幾聲清脆的鳥叫,卻已失去村子里那些鳥的靈性,人類和鳥的親密感已蕩然無存??吹侥切B兒們現在的模樣,我心中隱隱作痛,決定抽空回家去看看。
近鄉(xiāng)情怯,故鄉(xiāng)的村落依然是舊日的模樣。去尋找鳥的蹤跡,看到兩三只熟悉的白鷺,剛想招呼它們一聲,它們已拔腿逃走,歇在高高的水杉樹尖上脧視著人。人遠遠注視著那些可愛的生靈,它們只冷冷地回視,一層可怕的陌生感隔斷了鳥與人之間融洽的情感。村子周圍原來有大片濕地,鳥兒們自由飛翔、繁衍、生息,本是一個旺盛的鳥族,但這十多年來濫捕亂獵,圍湖造田,砍伐樹木,改變了鳥類的棲息和生存環(huán)境,鳥的數量開始銳減,人們噴灑農藥也害死了不少的鳥。
鳥已早早地飛過村莊,隱匿空中,在自來水龍頭上歇腳,在電線桿子上休息,在高壓鐵塔上壘窩。
村莊終于安靜如太古,靜得人心里泛起陣陣的虛空。
(選自《散文選刊》2014年第2期,有刪節(jié))
閱讀思考
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鳥”的哪兩種情感?產生這兩種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2.結合語境,對文中的畫線句子進行賞析。
3.結合本文內容,說說本文借村莊的鳥的遭遇旨在表達怎樣的主旨。
【孫永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