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起,他成為了一名交通員,取情報,送情報,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他扮過叫花子,裝過闊少爺。在與鬼子的周旋中,3年間,安全送達不計其數(shù)的秘密情報。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作為晉察冀軍區(qū)7師2l團6連副連長,在與傅作義的暫三軍作戰(zhàn)時,肺部中彈,最終致殘。他,叫作李志信。
李志信,1933年11月生于北京順義后營村。1942年6月入伍。退伍后進入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三廠做調(diào)度助理。后考入中國科學院的電子科技學校學習冶煉。
國民黨家屬投靠八路軍
1942年,李志信9歲。他身為國民黨軍官的二爺,與日本侵略者在南苑作戰(zhàn)失敗后被圍困在固安縣,一行人突圍出來后,李志信的二爺卻因返回去救被困的親人而犧牲。最后,隊伍中的地下黨率領(lǐng)突圍出來的殘部投靠到晉察冀軍區(qū),年紀尚小的李志信成為軍區(qū)司令部的一名交通員。
“我的工作就是首長去哪里,我就提前到那里的交通站進行考察,確認安全,首長再來?!庇捎诔袚藗鬟f情報的艱巨任務,組織上對交通員的紀律相當嚴格,“一律采取單線聯(lián)系,而且該看的看,不該看的不看,是對每個交通員最基本的要求?!?/p>
也許外人有所不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交通員并不簡單,“好比十天半個月把你關(guān)在小黑屋里,見不著人,看這種孤獨感你能不能度過,也是考核你的意識夠不夠堅強?!本瓦@樣,經(jīng)過訓練、考核、實戰(zhàn),年幼的李志信通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9歲的李志信,換成現(xiàn)在也不過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但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不僅要做到一切行動聽從指揮,還要根據(jù)不同情況變換不同身份,有時是闊少爺,有時是叫花子,有時又是說數(shù)來寶的賣藝人……即便如此,在傳遞情報的過程中,無論需要深入多么危險的境地,遭遇多少可怕的敵人,他都只能一個人去面對,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戰(zhàn)勝。
李志信回憶說,記得有一次,他被組織委派去取一份情報。地點是在當時北京的“八大胡同”,而提供情報的是一個名叫張桂秋(音)的賣藝女?!耙驗樗齻兤綍r在這種風月場所能接觸到大量日本高級將領(lǐng),所以可以趁那些日本人不備,把布防圖、駐軍情況等軍事情報偷偷拍下來,再交給我?guī)Щ剀妳^(qū)司令部。”
眼觀六路躲避日本特務
除了特殊戰(zhàn)場,交通員還時刻面臨著與敵人的正面交鋒。躲避日本特高課就是挑戰(zhàn)之一,需要小交通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有疏漏,否則不但秘密情報可能會被中途攔截,還可能搭上性命?!八晕覍W會了察言觀色,用余光看人,日本特務都有代表性,他們走道兒狂,眼空一切,穿的又干凈利索,白袖口都露在外邊。而且這幫人可不是吃閑飯的,都受過專門訓練,所以每次執(zhí)行任務時我都絲毫不敢放松警惕。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日本人跟蹤我,趕緊鉆進一個門洞,他就假裝蹲在前門等人,準備堵我,殊不知我進的是個穿堂門,早從后門溜了?!崩钪拘盘崞甬斈甑慕?jīng)歷,仍心有余悸,“不管他們發(fā)不發(fā)現(xiàn)我,我都要防止敵人發(fā)現(xiàn)我。等敵人發(fā)現(xiàn)我了,再想逃跑就不容易了。”
從1942年到1944年,從9歲到11歲,李志信出色地完成了3年多的交通員工作。
后來,李志信從河北阜平的晉察冀軍區(qū)到了北京昌順密懷平(縣)一帶,繼續(xù)做交通員,負責跟晉察冀軍區(qū)老十團聯(lián)系。“記得有一次去潘家峪村執(zhí)行任務,等我到達時那里已經(jīng)遭到了日本人的圍困,1000多村民慘死,那場面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這就是后來的潘家峪慘案。”
15歲上戰(zhàn)場負傷致殘
李志信還曾被派去監(jiān)獄探望被捕人員,敵人對被捕人員嚴刑拷打,很多人被打得皮開肉綻,也不會透露一個字。而他的工作就是,等組織已經(jīng)安全轉(zhuǎn)移后,他便以家屬身份進去探望,通過暗語告知被捕人員,組織那邊已經(jīng)安全撤離。“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被抓進去的人,極少人能夠活著出來。所以說,斗爭是殘酷的,人民現(xiàn)在能安居樂業(yè)是最幸福的。”李志信感嘆道。
1945年,日本投降前,李志信被派到當時的昌順縣,跟著縣長建立武裝,成立縣大隊、區(qū)小隊。其間被送到軍事教導隊學習作戰(zhàn)。一直到1948年,在解放戰(zhàn)爭中受傷。
他回憶說,那時是1948年夏天,國民黨和解放軍在密云開戰(zhàn),他到連隊(7師21團6連)作為副連長參加作戰(zhàn)。當時,與傅作義的暫三軍在黑汗嶺(延慶)打了遭遇戰(zhàn),戰(zhàn)斗打了一天,解放軍的兵力也從180多人銳減到不足60人。李志信的隊伍首先搶占下了最高點,直到太陽落山時都沒有失去陣地,“后來,上級命令把陣地交給8連,但是我們剛撤到半山坡,陣地就失守了。敵人從后面追了上來,我就在這時被敵人從后面一槍打中了肺部?!蓖卵沟氐睦钪拘?,被送到后方醫(yī)院治療了1年多時間,最終落下殘疾。
和平年代就是最大幸福
就像《士兵突擊》里所表達的信念“團結(jié)互助,不拋棄、不放棄”一樣,9歲參軍的李志信在軍隊這個講究團結(jié)的團隊里,深受影響,退伍后他也將這一理念帶到家庭中,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家庭成員。李志信的孫子李正說,爺爺?shù)闹渭依砟罹褪菆F結(jié)互助、和睦相處?!岸颊f家和萬事興,身處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我倍感幸福。雖然6歲后,因爺爺需要照顧出生即患有腎病綜合征的小叔,長期居住在市里,而與在順義老家的父母身邊長大的我聚少離多,但受到爺爺?shù)难?,也讓我受益無窮。”
李正的名字就是李志信起的,一個簡單但卻飽含著爺爺殷切希望的名字,講正氣、存正義,正直、正派、正大光明、正人君子……“起名字即是教做人,以前沒有在意,如今想來我離爺爺?shù)钠谕€是有一定的差距,且行且珍惜,珍惜有這么一位爺爺,珍惜有這么—個名字?!?/p>
在李正眼中,爺爺是一位平凡的老兵,對子女也有著平凡的期望——望子成龍,看重人與人才,總是希望家里能有個大學生?!坝浿鵂敔敵S脴闼氐恼Z言教育我‘如果沒有人了,即使黃金碼滿屋子又有什么用’。在父親的眼里爺爺是嚴厲的,在我的眼里爺爺是慈祥的,這也許是爺爺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而我考入大學也算完成了爺爺?shù)男脑??!?/p>
李正說,他對爺爺?shù)挠∠笫紫仁菗碛袌远ǖ男拍詈筒磺亩分荆谥袊锩鼤r期,爺爺堅信中國革命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并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抗戰(zhàn)勝利后將這些品質(zhì)帶到生活中,兩次身患重病都從病魔的斗爭中勝出。
“在父親剛出生的時候,爺爺身患肺結(jié)核,肺部空洞大到醫(yī)生‘宣判’了爺爺‘死刑’,但爺爺堅信自己能活下來照顧剛剛出生沒有母親的父親,積極治療,最終痊愈。第二次是年事已高的爺爺腦出血,出院后半身不遂,爺爺堅持鍛煉,最終下肢能正常行走,上肢也能正常活動,比一些有同樣病患的年輕人恢復得都快?!?/p>
不僅如此,在李正眼里,爺爺還求知好學,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后來爺爺放棄公交公司18級干部身份,到中國科學院求學。如今八旬高齡的爺爺還在學習電腦,不斷充實自己。
最后是爺爺知足感恩的心態(tài),“爺爺常說生活在和平年代就是最大的幸福,在爺爺身患肺結(jié)核的時候,黨和政府出資請人照顧我尚在襁褓中的父親,如今家庭團結(jié)互助、和睦相處,子女各有事業(yè),爺爺年事已高還能享受免費醫(yī)療,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卻是幸福的生活?!彼栽诳谷諔?zhàn)爭勝利紀念日,李志信帶著孫子來到燕華營村北邊的烈士墓掃墓,緬懷先烈,致以敬意。
為國流血我心甘情愿
如今,李志信老人與兒子住在慶平胡同的一間小平房中,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腿腳不利索,老人已經(jīng)很少出門。采訪當天,記者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到老人家,可以看出,老人對這次采訪非常重視,早早就把抗戰(zhàn)勝利紀念章、證書、證件等與當年有關(guān)的物件拿了出來。即便多年過去,這些物件仍然嶄新,可見老人對待它們視如珍寶。
回憶當年,老人自始至終努力還原著當年的一點一滴,拼湊著腦海中殘存的隨著年紀漸漸遠去的記憶。即便有些人名已經(jīng)記不清,有些地點已經(jīng)忘卻,但是提到送情報時的驚心動魄,老人仍能聲情并茂地訴說;提到敵人的殘忍、戰(zhàn)爭的殘酷,老人仍然義債填膺;提到當年犧牲的戰(zhàn)友,老人仍禁不住流下熱淚。
“為國家流血流淚,我都心甘情愿。”話音未落,淚已成河。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卻表達了老兵對于祖國的至深感情,無法不令聽者動容。和《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雞毛信》中的海娃一樣,當年那個小男孩李志信憑借著超越常人的機智和勇敢巧妙地與敵人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周旋,將一份份重要情報安全送達。最終,在殘酷的斗爭中磨礪自己,在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歲月后,成為一名平凡而偉大的軍人。
邢大軍據(jù)《中國新聞周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