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和經(jīng)歷是不會糟踐的
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揭曉,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憑借在80歲高齡時完成的新作《這邊風景》獲獎。這是現(xiàn)年81歲的王蒙第一次獲茅盾文學獎。一同獲獎的還有格非、李佩甫、金宇澄及蘇童。
王蒙是很早便進軍文壇的作家。作品幾乎與當代中國社會如影隨形。一舉一動。都能引發(fā)關(guān)注。無論是生活中飽經(jīng)磨難。還是文壇上功成名就?!扒啻夯盍Α迸c“積極心態(tài)”幾乎是這位作家在生活與創(chuàng)作上得到的一致評價。他說,自己的樂觀源自擁有光明底色?!皩懽魇侵行?。一切經(jīng)驗對喜歡寫作的人都有意義。你的人生和歷練是不會糟踐的?!?/p>
《這邊風景》是王蒙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農(nóng)村勞動期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因各種緣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傳》和各版本評傳中都有所提及。因而是一本早有耳聞卻遲遲未露面的小說。
小說以新疆農(nóng)村為背景,從公社糧食盜竊案入筆。用層層剝開的懸念和西域獨特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現(xiàn)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圖。同時,也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以及兩族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愛共處。帶有歷史沉重的分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懸念迭生。矛盾沖突集中。獨具新疆風情。情節(jié)精彩。語言機智幽默。
值得一提的是。該小說獨具匠心,在每個章節(jié)后設(shè)計“小說人語”。用79歲的王蒙今時今日的角度去適時點評和闡述39歲王蒙當時的創(chuàng)作和思考。形成“79歲王蒙與39歲王蒙的對話”,為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現(xiàn)代感和時代感。
面對困難不絕望
王蒙出生于1934年。從《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開始。到《青春萬歲》、《布禮》、《活動變?nèi)诵巍返龋趺傻淖髌放c當代中國社會如影隨形,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1956年。在洋洋灑灑20多萬字的《青春萬歲》還在修改之時,那部名噪一時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率先出版了。也正是因為這部作品。王蒙高調(diào)跨入文壇。隨即陷入爭議旋渦。1963年,王蒙來到新疆。一住就是16年。
在外人看來。生活條件變得艱苦了。但王蒙始終認為,就是這個比較困難的時間段對他來說仍然有許多正面的東西。比如說擴大視野、甚至是鍛煉身體。少年時代的王蒙身體非常差,疾病連連,“有人說我能活到30歲就不容易了?!睒酚^的心態(tài)支撐王蒙堅持下來。他學會了做飯、磨面。甚至在五七干校的時候還當過炊事員。無論如何艱難,他從來沒有悲觀到徹底垮臺的境況?!坝袀€朋友說過一句話。只要自己不垮,別人是搞不垮你的。這也可以用到我身上。”
“我們這一代人的青少年時代,中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使我們對國家、民族。對自己的生活與未來充滿了一種光明的期待?!边@種期待構(gòu)成了王蒙生命中光明的底色,同時,他也有一種來自對自身為人、智商的自信?!凹词乖谧罾щy的時候。我沒有絕望過?!?/p>
視寫作為中心
在新疆的10多年,王蒙的寫作受到了一點影響。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在那段時間內(nèi)。他幾乎沒有什么作品出版。王蒙坦率地承認。那會兒對寫作在短期內(nèi)是沒有抱什么希望的,“但是喜歡寫作的人有個好處,一切的經(jīng)驗對他都是有意義的。有好事兒當然高興,遇到不好的事兒,有無奈、悲哀,但也‘不糟踐’,你的人生和歷練是不會糟踐的。”
“在我人生的歷練上,有城市生活也有農(nóng)村生活;有首都生活也有邊遠地區(qū)生活;有漢族生活也有其他兄弟民族的生活經(jīng)歷。這都是用黃金也換不來的。”王蒙的話給自己的經(jīng)歷做出了最好的注解,“越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我越要給自己找到正面的東西,給自己尋找正能量,讓自己能以陽光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生的各種遭遇?!?/p>
回到北京后,王蒙擔任北京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開始連續(xù)發(fā)表作品。那會兒,他已經(jīng)是一個年過40的中年作家,并在隨后的時光里歷任《人民文學》主編、文化部部長等職,工作愈加繁忙。但他的創(chuàng)作生命卻仍然是青春的,他的作品數(shù)量與質(zhì)量,讓很多年輕作家望塵莫及。
“寫作仍然是中心。那么多的生活面兒呢,給了我寫作的資源,給了我精神的力量。”
感謝夫人助力
王蒙曾有過這樣的表述,“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寫作,有一個美滿的愛情,這是我最成功的兩件事,我這一生沒什么遺憾。”
在王蒙的寫作上,夫人單三婭給了他不少幫助。王蒙說,單三婭是一位老記者,比較關(guān)心文化藝術(shù),對自己的寫作提出過非常多的建議,“許多作品我們都有交流討論。她也有長期做編輯的職業(yè)習慣,對哪個說法有疑義便會提出來,對我是很及時、切近的幫助?!背鲇趯ν趺缮眢w的關(guān)心,在外地的很多講學活動,單三婭都要陪著去。
傳統(tǒng)文化要和新文化結(jié)合
在王蒙看來,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夠優(yōu)化人心,“使人心多一點善良、道德,多一點君子斯文,少一點野蠻,少一點小人的毛病,社會就好了。”王蒙認為,這種傳統(tǒng)文化要和新文化結(jié)合,“也得跟全世界的先進文化接上茬兒”。同時,王蒙對文壇的現(xiàn)狀也頗為關(guān)注。他認為,現(xiàn)在(文學)內(nèi)容多樣,那種消費性、娛樂性的東西比過去更多,同時受到新媒體的沖擊。
“新媒體的東西容易推廣?!蓖趺煞治觯昂锰幨亲屛覀兊奈幕a(chǎn)品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壞處是大眾接受很好,但又把水準往下拉,要拉到一個平均數(shù),我們時時面對這個問題?!?/p>
好事兒不會嫌它晚
8月16日中午,王蒙得知獲獎消息時正在北戴河休息、寫作。他說:“跟讀者的期待相比,我應(yīng)該寫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作品。不過,也有句諺語,好事兒不會嫌它晚?!?/p>
《這邊風景》寫于40年前,前些年家人整理家中的東西時才收拾出來,當時王蒙看到后都有點“陌生”,不過翻看起來依然被里面的生活細節(jié)所打動,后來交付花城出版社出版。他說:“這部作品寫于40年前,到了1978年基本定稿,后來就擱置起來了?,F(xiàn)在來看,這部作品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我在耄耋之年把它出版,到現(xiàn)在兩年多了,應(yīng)當說作品還是年輕和有活力的?!?/p>
王蒙一直筆耕不輟,前些年的《中國天機》《悶與狂》《與莊共舞》,加上今年的《奇葩奇葩處處哀》等,平均一年一部作品。他說:“《這邊風景》出版以后,我也收到了評論界的反饋。我聽到的最高溢美之詞有兩個,一個是把它比作新疆維吾爾族的《清明上河圖》,還有人說里面有排山倒海的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細節(jié)?!?/p>
索潔據(jù)《信息時報》、人民日報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