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吃了話語。顯然話語是不能吃的,那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用“食言”這個詞語呢?其實這是形象的表達。“食言”表示不遵守自己的承諾,不講信用。自己說了的話經(jīng)常不算,故謂“食言”。它來自于“食言而肥”這個典故,與春秋時一個叫孟武伯的大臣有關(guān)。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有這樣一段話:“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唬骸鞘逞远嘁樱軣o肥乎?”意思是:魯哀公出訪越國回來,季康子和孟武伯到五梧這個地方迎接,當時郭重為哀公駕車。君臣在一起宴飲,孟武伯很討厭受哀公寵愛的郭重,就借敬酒的機會說:“你怎么這么肥???”季康子說:“武伯該受罰吃肉!因為我國接鄰敵國,我們不能陪同君王同行,從而不能參加這次遠行,武伯你卻覺得在外奔勞的郭重肥胖?!卑Ч犃?,很覺厭惡,便替郭重答道:“這個人吃自己的話多了,能不肥胖嗎?”
這是君臣交惡的一個典型例子。孟武伯這個人向來言而無信,經(jīng)常說話不算話,魯哀公很討厭他,所以借此機會,對他大加諷刺,弄得孟武伯面紅耳赤。當然,魯哀公也因此得罪了孟武伯,孟武伯后來給哀公制造了不少麻煩。
后來就用這個詞語表示人不守信用,只圖自己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