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窗事發(fā)”常用來比喻陰謀或秘密勾當(dāng)暴露。那為什么是“東窗事發(fā)”,而不是“西窗”或“北窗”呢?
這個詞的產(chǎn)生與宋朝奸臣秦檜謀害岳飛有關(guān)。據(jù)說秦檜為降金國,和他老婆王氏于東窗下多次密謀陷害力主抗金的英雄岳飛。他曾數(shù)次誣告岳飛謀反,但當(dāng)時的大理寺卿薛仁輔、樞密使韓世忠等人都為岳飛鳴冤,使他有所顧忌:岳飛被抓起來后,并沒有認(rèn)罪。迫于朝野壓力,秦檜想放了岳飛,但又拿不定主意。一天,秦檜又獨自坐在東窗下面,謀算如何謀害岳飛。這時候王氏恰好過來,便問道:“夫君為何事愁眉苦臉,猶豫不決?”秦檜就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王氏,王氏聽完,從衣袖中取出一枚柑橘,用手掰開,將其中一半遞與秦檜,說:“這個橘子一掰就完了,有什么困難的。難道你沒聽說過放虎歸山的道理嗎?”秦檜聽后,下定決心謀害岳飛。不久,岳飛父子就被殺害了。再后來,秦檜和他的兒子秦?zé)缍妓懒?,王氏就請方士為他們做法事。方士作法時,說他看見秦檜在地獄中受罰,秦檜對他說:“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fā)矣?!?/p>
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來表達(dá)陰謀敗露,罪行被發(fā)現(xiàn),即將被懲治等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