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之語、正確評價和自我接納無疑都是3-12歲兒童成長的關鍵詞,而教育從來不是說教。繪本恰好以潤物細無聲的價值傳遞使兒童在樂趣和尊重中得到“全面、全人”熏陶,在精神上得到溫柔的有溫度的擁抱。
山師大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批大學生,“熱愛兒童,尊重兒童,敬畏童年”,作為未來幼教事業(yè)的一線教師,他們希望:“當我們踏上講臺的那一天,學前兒童可以讀到中國優(yōu)秀的本土繪本,獲得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讀我們自己的故事,建立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p>
由此產(chǎn)生了第十四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本土繪本在學前兒童中的閱讀推廣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王瑜等6個大學生在老師杜傳坤的指導下,專訪了曹文軒、梅子涵等繪本大家、走訪10余所幼兒園,向1681名家長、幼兒和幼教老師發(fā)放了試卷,試圖了解勾勒出國內繪本推廣現(xiàn)狀并提出對策,以推動一個民族的童年飛升。
不足30%的中國味道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的繪本市場從國外引進的繪本占到繪本總量的70%以上,本土繪本不足30%
中國繪本最初是20世紀60年代在臺灣地區(qū)興起,80年代后漸入大陸。從時間上不難看出本土繪本是個“新生兒”。明天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七本中國大陸本土繪本《小石獅》、《兔兒爺》、《年》、《泥將軍》、《家樹》、《屠龍族》、《灶王爺》為中國大陸出版原創(chuàng)繪本的標志。這個“繪本中國”圖書系列選擇了具有特定文化底蘊的民間意像為原型,并從中國古代詩性文化里發(fā)現(xiàn)了創(chuàng)作童話的靈感即“泛神論”:處于兒童期的兒童是熱愛生命的,因此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這不僅僅局限于成人眼中的生命體,而是擴而廣之到一切物體。
此后,連環(huán)畫出版社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別出版了“情韻中國”系列六冊(《京劇貓之武松打虎》、《京劇貓之長坂坡》、《蘇武牧羊》、《荷花回來了》、《我的小馬》、《紙馬》)和“野孩子”系列六冊(《我的理想》、《什么貓都有用》、《看不見的馬》、《我們要第一》、《一園青菜成了精》、《蛐蛐與蟈蟈》)。此系列更加側重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尤其是京劇的情韻表現(xiàn),繪畫風格上也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更加具有中國味道,作者有意識地在技術、情感、表現(xiàn)方式上嘗試加入中國特色的元素,其中《京劇貓之長坂坡》還獲得亞洲青年動漫大賽最佳作品獎;《荷花回來了》被評為2008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并代表中國參加2009年度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的評選。上述作品的問世被評價為“原創(chuàng)圖畫書出版出現(xiàn)了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圖畫書在我國的壟斷”。
“要給予孩子一個可記憶的中國”
“繪本”被認為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在本土繪本領域成就突出的熊亮、熊磊兄弟提出“要給予我們的孩子一個可記憶的中國”。
本土繪本的創(chuàng)作者側重采用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手法,如皮影、剪紙、水墨畫、壁畫、版畫、年畫、木雕、泥塑、京劇臉譜等。熊亮創(chuàng)作的繪本《京劇貓》就將京劇臉譜與貓紋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在“貌似”的基礎上糅合進音樂、敘事,把原本平面二維的繪本藝術推進到一個立體三維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京劇藝術的節(jié)奏感。后又推出的繪本《梅雨怪》則用水墨筆觸點染出雨的姿態(tài)與聲音,翻開書仿佛就聞到了水墨的香氣、聽到了雨滴落到青石板上的聲音、感受到了絲絲清爽,有人將此書稱為“聽得見雨聲的書”。在享受中國風視覺盛宴的同時,本土繪本所傳達的內容也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它向兒童傳遞著中華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精髓,是本土繪本藝術的本質所指。如《屠龍族》中則選取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龍作為敘事線索,故事講述屠龍族的后代去找龍,屠龍,結尾戲劇性的一轉:經(jīng)過那么長時間的尋找,屠龍族的孩子現(xiàn)在變成最熱愛龍的民族了。以出人意料的有趣結尾講述中華民族作為龍的傳人的文化傳說。
當花木蘭被美國人搬上電影熒幕時、當端午節(jié)被韓國提出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時,當功夫熊貓風靡全球時,民族認同感是我們抵御全球化風險的意識自覺和內在動力。而本土繪本會給兒童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中國。
本土的“老道”與“老土”
瀏覽現(xiàn)階段市面上比較流行的本土繪本可知,一半以上是由經(jīng)典文學作品或者民間故事改編的,所以文字與圖畫都有一種“老一輩遙遙領先”的感覺。例如老一輩的金波、比較受歡迎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梅子涵、曹文軒等人的文字作品是最受歡迎的改編對象。在圖畫作者方面,老一輩插畫大師也是現(xiàn)階段本土繪本的“頂梁柱”。詹同、陳永鎮(zhèn)、張世明等圖畫大師,獲得國內國際獎項無數(shù)。由于改編風盛行,所以本土繪本的文圖作者大部分是分離的,只有一小部分難得的文圖皆擅長的作者,如周翔、熊亮等。這與歐美繪本文圖作者很多是同一人的情況不同。
研究表明,兒童對一物體的感知首先是通過它畫面的豐富程度,例如,隨便拿過一本繪本給兒童,兒童看到的首先是它豐富的畫面,而不是它的文字內容。而我們相當一部分仍以內容的“輔德”與“益智”為主,沒有足夠的美感與趣味性。
圖畫離不開色彩,而色彩又是傳遞情感溫度、呈現(xiàn)作品性格、營造畫面氣氛的重要元素。迪克·布魯納說過:“色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會產(chǎn)生唯有那種顏色才會有的特別的力量?!痹诶L本中色彩不僅是吸引讀者眼球引導讀者情感的元素,也是塑造繪本氛圍和意境的有效途徑。
本土繪本在創(chuàng)作時應該根據(jù)繪本的整體來確定圖畫的色彩,讓色彩也可以“講故事”。我國著名的繪本創(chuàng)作者蔡皋認為色彩都是性格化的生命,有著各種各樣的經(jīng)歷。其作品中的色彩有強烈對比的色彩并置,更多的是雅致而熱烈的迷人灰調與艷色的擁抱。
這一點與學前兒童色彩認知的發(fā)展是吻合的,他們喜歡鮮明、飽滿的顏色,如紅黃藍綠等,這與學前兒童活潑開朗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因此本土繪本的創(chuàng)作應該在色彩方面關注兒童的心理,通過色彩營造特定的氛圍和意境,讓學前兒童在純凈、豐富的色彩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本土繪本推廣大家談
□王瑜 張明珠
插畫師對文字的重新再造
問:曹老師您好,小時候讀您的作品,很多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故事,之前也有記者提問過您是否脫離現(xiàn)實主義的問題。您認為我們的本土繪本創(chuàng)作是否需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多涉及現(xiàn)今孩子的生活?
曹文軒:并不是作品關注了當今事物就等同于關注了現(xiàn)實。現(xiàn)實主義不等于現(xiàn)實。重要的是我們的作品有沒有體現(xiàn)現(xiàn)實精神。比如我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帽子王》,就與時間無關,作品講述的是戰(zhàn)爭中發(fā)生的故事,現(xiàn)在看來依舊有存在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說現(xiàn)在的生活就一定比過去的生活更有價值。所以,本土繪本的創(chuàng)作需要的是現(xiàn)實主義精神,要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心靈,這樣才行。
問:曹老師,您也出版過很多包括繪本在內的兒童文學作品,請問您對我國本土繪本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建議?
曹文軒:我認為中國本土繪本作品并不缺乏優(yōu)秀的文字,缺少的是畫者對繪本的理解。不得不承認國外繪畫的門類特性比中國好,西方的繪本畫家非常善于捕捉人。我個人比較重視畫工,可能有些國外畫家的畫工不是一流的,但是他們的創(chuàng)意很足,能夠形象的表達出作品的內容。這一點,中國插圖者還是比較欠缺的。以我的作品《小野父子去了哪兒》為例,意大利插畫師在最后一頁耐人尋味的處理是我的文字里沒有的,這種插畫師對文字的重新再造能力很重要。
問:您剛才也談到了您與國外繪本畫家有過而且目前也正在合作,那您覺得國外繪本畫家能把您想要傳達的東西用圖畫表現(xiàn)出來嗎?
曹文軒:國外的繪本畫家也有能力高低之分,但是不得不說跟我合作的畫家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兒童繪本畫家。他們的精妙之處在于一個細節(jié)都在講故事,而且是從兒童的視角講故事,他們的畫很有創(chuàng)意,另外,我比較注重的是他們的繪畫功底,他們圖畫的質量很高,也能很好的將我想要傳達的東西傳達出來。
心里只有電燈泡怎么能寫出太陽
問:您覺得我們的本土繪本發(fā)展得怎么樣?
梅子涵:我們的繪本發(fā)展得還是比較緩慢的,我們應該耐心等待優(yōu)秀的繪本出現(xiàn)。一本好的繪本是需要醞釀的,有時是長達兩三年甚至更久的醞釀,我們應該學習一下老子的思想,要慢一點,不要太急躁。
問:您剛才講到了小圖畫書里有大世界,那您覺得我們的本土繪本中有沒有比較經(jīng)典的作品,比如具有反映“生命的涵義”這一類深刻意義的作品呢?
梅子涵:有,但很少,所以我說我們要耐心等待,我們的創(chuàng)作應該融入更多的人類最本真的感情,而不是一味的復制傳統(tǒng),這樣是對兒童的不負責任。
問:您認為我們的本土繪本發(fā)展緩慢,問題主要出在文字方面還是圖畫方面?
梅子涵:都有問題。文字輕佻、沒有內涵,圖畫也不盡如人意。
問:您認為我們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本土繪本時應朝哪個方向發(fā)展?
梅子涵:首先作家應該有豐富的思想和情感,有大氣磅礴的情懷才能寫出好的東西,如果一個作家心里只有一個電燈泡怎么可能能寫出太陽的光?,F(xiàn)在我們中國的作者就缺乏這種情感。
問:您認為我們的本土繪本創(chuàng)作應該立足于傳統(tǒng)嗎?
梅子涵:什么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個很大的概念,或者說它是個虛概念,你能說外國的繪本中沒有傳統(tǒng)嗎?你又如何能把孔子的思想原封不動的搬到繪本中來呢?所以我認為立足傳統(tǒng)的做法或者說法是不恰當?shù)?,我們應該將文化的東西潤物細無聲地融進本土繪本中,在故事中賦予德育和美育,讓它帶有我們民族和人類的感情與溫度,這才是本土繪本應該注意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