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4歲的祝希娟因主演《紅色娘子軍》,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百花影后”。
1983年,45歲的祝希娟和丈夫只用T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就決定了去深圳創(chuàng)業(yè)。她在深圳開創(chuàng)T自己人生的很多個“第一”。
退休之后。祝希娟和丈夫一起定居美國,她說要用這雙“火辣辣的眼睛”去看看美國人是怎么拍電影的。
1962年,《大眾電影》第一次以“百花”之名,進行了一場全民票選活動,在1960到1961年期間攝制的影片當中,推選出全中國最喜愛的演員,祝希娟因主演《紅色娘子軍》獲得了觀眾最高呼聲,成為新中國第—個“百花影后”,那一年她只有24歲。在之后的歲月中,從話劇到電影,從上海到深圳再到美國,就像祖國—樣,祝希娟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和周總理跳舞的影后
“那是1962年5月23日,正好是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紀念日”,時至今日,祝希娟對這個日子仍舊記憶猶新。那時候的新中國剛剛度過“三年自然災害”危機,沒有隆重的典禮,沒有華麗的舞臺,主辦方甚至連銅都舍不得耗費,獲獎者只得到了一塊紀念牌,但卻成為她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
當時的‘影后”幾乎沒有物質獎勵,也沒有因此獲得贊助代言的機會,但政治地位卻要高得多。出席此次頒獎晚會的嘉賓不是別人,正是文壇巨匠郭沫若先生,他特意給祝希娟送上了自己的詞作:“出死入生破舊籠,海南島上皆東風,澆來都是英雄血,一朵瓊花分外紅。”這幅墨寶暗藏了她所飾演角色吳瓊花的名字,不僅一語道盡紅色娘子軍的英雄氣概,也是對祝希娟娟演技的莫大肯定。
晚會進行到一半,人群里突然傳來一陣驚呼,祝希娟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是周恩來總理和陳毅親自蒞臨日免會現(xiàn)揚!這樣的規(guī)格,至今也沒有哪個電影獎項能夠企及。
“正好趕上跳交誼舞,所有女同志全都圍上去了,說‘總理能不能請你跳支舞’?!闭f到女同志們都顧不得矜持去邀舞的畫面,祝希娟至今都顯得很興奮,“誰知總理卻說‘別別別,我的第一支舞,只和今天晚上的最佳女演員跳’!”那天晚上,祝希娟穿著極為簡單的碎花小裙,扎著兩條粗粗的麻花辮,看到周總理那從入群中向她伸出的手,她一下子“心慌得要命”。
祝希娟的腦中第一反應竟然是:“糟糕,我在學校星期六都去圖書館看書了,沒有跳過舞,怎么辦?”手足無措的結果就是踩了總理好幾腳,祝希娟緊張地抬頭,誰知“總理卻微微一笑,一點也不介意”。那一年,她成為新中國“22大明星”中最年輕的—位,成為—代人最經典的記憶。
謝晉導演像慈父
祝希娟之所以能出演《紅色娘子軍》,是因為謝晉導演覺得她有一雙“火辣辣的大眼睛”,同劇本里描寫的吳瓊花形象一模一樣。為了找這雙眼睛,謝晉導演不知費了多少力氣,踏破鐵鞋之后,在上海戲劇學院偶然間路過一間教室,看到里面有一對男女大聲爭吵,女孩爭論得臉紅脖子粗,那雙眼睛“帶著怒氣、帶點激動”,謝晉一拍大腿,終于找著了那“火辣辣”的感覺。
事實上,祝希娟說,“生活中我和吳瓊花一點也不像!我是上海姑娘,她是1930年代的女紅軍戰(zhàn)士,還是海南人,中間隔了不知多少距離?!?/p>
如何縮短距離來貼近人物?謝晉導演將祝希娟帶到海南島上“體驗生活”,他找來了原娘子軍連長馮增敏,請老人回憶1930年成立的唯一女子武裝“紅色娘子軍”的情況。同時謝晉導演還讓祝希娟每天清早6點起床,參加軍訓,打靶、急行軍、露營……直至太陽落山才鳴鑼收兵。晚上,謝晉帶領著他們挑燈夜讀,翻閱歷史資料,消化劇本,琢磨吳瓊花的人物特征。經過一個多月真刀真槍的實地體驗,臉頰都脫掉一層皮,皮膚也曬得黝黑,所有人心里才有了底。
拍《紅色娘子軍》有一場“游街戲”令祝希娟受教終生。“我被謝晉導演罵過。那時拍游街一場戲,天一會兒出太陽一會兒陰,我們坐在馬路邊等太陽的時候,牛彝喜歡講笑話,我在旁邊聽著他們樂,謝晉導演大叫我過來。”祝希娟是天生的演員,講到這里竟然還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起謝晉導演的語氣神態(tài),他沉著臉嚴肅地說:“你怎么現(xiàn)在還有心思去聽這些東西,你在拍游街,你要控訴南霸天!”
“那時候把我嚇的!”她說完笑了笑,繼而又鄭重其事地感慨,“從此我培養(yǎng)了好習慣,一入化裝間,就再也不說笑,行話叫已經開始進入角色了,一直到現(xiàn)在習慣都沒有改掉?!?/p>
在祝希娟心目中,謝晉導演“就像慈父一樣,感謝他給我所有的教育”。從拍攝《紅色娘子軍》的經歷中,祝希娟學會了一種踏實體驗、認真勤勉的表演方式和態(tài)度。
“我年輕時候最大的幸運就是碰到了謝晉、陳強、王心剛這群朋友,給我做綠葉,他們是我一生的良師益友,所以我一直講娘子軍的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我們集體的?!?/p>
去深圳創(chuàng)業(yè)
《紅色娘子軍》之后,祝希娟又參與拍攝了《燎原》《青山戀》兩部電影?!拔母铩敝?,祝希娟拍攝了《無影燈下頌銀針》,扮演女主角李志華,演繹了一個在黨支部領導下,勇于與舊醫(yī)學權威斗爭的青年麻醉醫(yī)生。此后,祝希娟很少再擔任電影女主角。其實祝希娟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上海青年話劇團上,“焦晃和我分別是當時的男女臺柱”,談到當年的成就,老人的目光中充滿了驕傲,“我一直演的都是青衣、花旦這樣的角色,人到中年,我開始覺得舞臺應該讓給年輕人了?!?/p>
1983年11月初,45歲的祝希娟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從意大利回國,正趕上深圳電臺到上海招聘,“深圳臺特別會招人,當天晚上就跑到我家來。我和丈夫用了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考慮,就決定了,去深圳創(chuàng)業(yè)!”趕在招聘的最后一天,她舉家南遷,踏上了開辟深圳特區(qū)的第一批隊伍。《羊城晚報》用頭條報道了這一消息,家喻戶曉的祝希娟成為深圳招聘最好的宣傳材料,引發(fā)了全國轟動。
不過,現(xiàn)實卻比想象要來得艱苦,祝希娟回憶,“一下火車,整個人都傻了”。當時的深圳基本上沒有什么高樓,一條主街只有300多米長的小鎮(zhèn),一根煙沒抽完就走到頭了?!皬牧_湖區(qū)到電視臺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農田、水塘、蘆葦,后來我們開玩笑管那個地方叫深圳的夾皮溝,就是很荒涼的,天蒼蒼,地茫茫,只見芭蕉和水塘,就是這么—個地方?!?/p>
“那時候領導很重視,一來就讓我當副臺長”,祝希娟講到這段經歷,甚至有些羞澀地笑了:“以前我連小組長都沒當過的。不管怎樣,學著干吧!”很難想象的是,人到中年,她內心深處還裝有一個夢想:“我想做導演!不過我膽子小,電影導演肯定輪不上我,而且,謝晉導演告訴我現(xiàn)在改行晚了,我想,那到電視臺做個電視劇導演總可以吧,就這樣去了!”
深圳電視臺當時是一幢四層樓房,前面搭了兩間鐵皮房子,八小時太陽曬著,祝希娟住的房子的門都是用幾塊木頭拼貼而成,半夜睡覺時可以聽到呼呼的風聲,大風一陣一陣地往屋里灌。“深圳就像一個大工地,晚上都是打地基的氣錘聲音,當當當?!彼褪敲客砺犞钲诘慕ㄔO交響曲進入夢鄉(xiāng)的,幾乎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嶄新的深圳電視臺。
“我們這代人是看《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長大的,到深圳覺得是在干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業(yè)—建設一個新的城市,到現(xiàn)在我還是這么認為。雖然我來這里比成立特區(qū)的時間晚了幾年,但它20歲,我也在這兒干了快20年,它30歲,我也干了快30年,我感到自豪,因為我跟深圳這個城市幾乎是同步成長的?!?/p>
祝希娟在深圳開創(chuàng)了很多個人生“第一”:她是深圳臺的第一個播音員,宣布“深圳臺今天開始正式播出\";1984年6月,她拍攝了自己第一部電視劇《愛在酒家》,“正式開臺半年后就能拍電視劇,此前在全國絕無僅有;”1985年她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生死樹》。
在后面5年的時間里,祝希娟擔任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完成了20多部電視劇。其中,《特區(qū)少年》《超越生命》和《大風警報》3部電視連續(xù)劇曾一口氣拿下“飛天獎”3個大獎。1996年,她率領深圳電視藝術中心攝制組前往美國,拍攝了她在職的最后一部電視劇《百老匯100號》,在國內以及美國的華人社區(q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美國考察別人怎么拍戲
包括夏衍在內,很多人對祝希娟的第一感覺都是“不是很漂亮嘛”,但都覺得那雙眼睛最有力。如今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霜,容顏易老,但老人家那雙眼睛依舊炯炯有神。退休之后,祝希娟和丈夫一起定居美國,她說要用這雙“火辣辣的眼睛”去看看美國人是怎么拍電影的。
此刻的祝希娟已經算是功成名就,她在國內拍攝了多部影視劇,收獲了無數(shù)好評和獎項,卻意識到我國影視行業(yè)和好萊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就想考察一下在美國怎么拍戲”。她參演了紐約大學一個香港籍學生導演的畢業(yè)作品《送你送到小城外》,“一方面我了解了美國電影拍攝流程,一方面支持了青年導演”。在這個作品中,她扮演同丈夫一起前往美國參加女兒畢業(yè)典禮的妻子,在途中卻發(fā)現(xiàn)丈夫有了婚外情的故事。
“我學到也看到了很多東西,發(fā)現(xiàn)我們的電影和美國差距不只是錢。美國主創(chuàng)人員比我們嚴肅敬業(yè)多了,因為他們競爭太激烈了。沒有薪水完全靠稿費(即片酬)過日子,拍攝的時候真的是兢兢業(yè)業(yè),要遠遠超過我在國內拍攝電視劇時候的狀態(tài)。但是,他們的工作時長絕對八小時。
“美國不惜余力地培養(yǎng)青年導演和演員,拍攝實習作品可以向銀行零利息貸款,他的學院可以給兩萬美金的基金。出演美國電影不能是工會以外的演員,實習作品卻例外,但有嚴格規(guī)定,所有演員不管多大的款,不能拿高片酬。我沒有指望通過這個片子賺到錢。片酬他們保密我不保密,主演一部電影,我才拿1000美元,9000塊人民幣。對我們這代人,錢夠生活就行了?!?/p>
索潔根據(jù)《大眾電影》刀把子/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