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課應追尋語文課的核心
語文課的核心在哪里?個人認為,就是要在字句間喚醒學生對文本的意會。
呂老師、何老師的課都能引導學生在揣摩文句的基礎上浸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一開始,呂老師就抓住“我驚詫”安排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接著又通過對“踞、挹、掬”等文言詞語及文言句子的細細品味,將學生深深地引進文本。何老師則是安排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抓住“油油、像楊花、飛花碎玉”等詞語,幫助他們感受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
二、 好課應明確“教什么”
語文的本體是什么?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么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
兩位老師的課對這一點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呂老師由贅余的“我”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對“潭”的“綠”的獨特感受,設問:“作者驚詫的僅僅是梅雨潭的綠嗎?”學生經過深入的思考后回答“是驚詫于綠的生命的律動”。呂老師追問:“是怎么表現(xiàn)的?”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分析出了“比喻、對比、聯(lián)想”等寫作手法。何老師則引導學生分析對梅雨瀑及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告訴學生這里運用了襯托的手法。
三、 好課應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
好課特別強調讓學生經歷過程:經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經歷由不能到能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主動探索,嘗試解決問題。
兩位老師在這方面都動了一番腦筋。呂老師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一些蘊含美的意象的句子,品味、討論后體會到“綠”所透出的生命的律動。何老師則是先提供范例,再讓學生用作批注的方式自主完成對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
四、好課應彰顯教師的教學個性
兩位老師在組織教學時,都融進了自己對教材的獨特思考。
呂老師善于選點,思維富有跳躍性。他把整節(jié)課分為三個板塊:精選的意象、詩詞的情味、冥想的狀態(tài),其中,重點突出了“精選的意象”這一板塊。散文和詩一樣,都講究意境?!熬G”作為一個意象,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象與詩人的想象的完美結合。呂老師將教學重點放于此,可以看出他解讀文本的深厚功底。
何老師的課的最大亮點在于“以教導學”。課堂上,她引導學生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景、情躍然紙上。
當然,兩位老師的課也有值得商榷之處。一是朗讀指導不夠。雖然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的朗讀,但評價比較模糊,也沒有科學的指導。比如,對女性化的比喻句的朗讀,對第三節(jié)中聯(lián)想內容的朗讀等,都需要在重讀、停頓、語氣上對學生加以指導。但是,兩位老師都沒有予以重視。二是缺乏對作者在文章中所升騰著的激情的體悟。這篇文章中的“綠”飽含著詩情、充滿著生趣,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愛,升騰著作者向上的激情。那明艷多姿的畫面,那逸趣橫生的情懷,多么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了,教者卻沒能引導學生在揣摩文句的同時,體悟作者這種升騰著的激情,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作者為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江蘇省淮安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