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流華灣古村位于資興市三都鎮(zhèn)的三都村,坐北朝南,背靠林木蔥蘢的辰崗嶺,由東向西的流華河從村前流過,遇村莊右側(cè)的竹花山轉(zhuǎn)南北流向注入程江,江的對岸,有數(shù)十株百年古樟,將整個村落環(huán)抱。
穿過古樟群,踏上流華河上的石橋,橋下水量頗豐,青石砌成的洗衣臺旁,幾名村婦正在浣衣洗物;抬眼望去,卻是一片數(shù)十畝的荷塘,塘基上綠柳成陰,柔枝隨風飄拂;塘中荷葉似玉盤覆地,蓮花如朱筆指天。此時,年近耄耋的鄉(xiāng)賢袁孔仁老先生已在荷塘邊等候多時,見我們被荷塘美景迷住,趕緊迎了上來說,村前的池塘本是村里為防火消防所置,因蓮花通達正直,清廉高潔,歷來為族人所愛,所以才有了這片讓游客心醉神迷的荷塘。
古村落由古民居、祠堂、古橋、古井、古巷等構(gòu)成,嚴整莊重,青磚黑瓦,素雅淡秀。主體建筑始建于明初,均為兩層的磚墻、木梁架的結(jié)構(gòu)。120棟古民居占地面積達21559平米,每棟房屋的橫墻端頭都有雞冠垛子,屋角突起的馬頭墻工藝獨特,屋頂刻檐飄脊,雕梁畫柱,各種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鳥彩繪栩栩如生。房屋采光全用雕花石窗,盡顯湘南古民居群人居環(huán)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
主體建筑自東向西有四個大公廳,廳內(nèi)鋪設(shè)青磚;每廳之間有巷道,巷內(nèi)另有私廳,巷道四縱三橫,均以麻石鋪地,穿行村內(nèi),雨天不濕鞋,晴天可遮陰;廳旁巷側(cè)各有天井,以利排水采光。以廳屋為中軸,廂房、子房、雜屋左右對稱擴展,天井院落組合變化,布局齊整,構(gòu)建巧妙,深合古人聚族而居,尊祖睦親,長幼有序的理念。
(二)
在荷塘與古民居之間,是一塊長120米,寬20余米的曬谷坪。袁孔仁老人指著幾組豎在曬谷坪臨荷塘邊,高約1.5米的青石條說:“這是旗桿石,封建時期經(jīng)科舉應(yīng)試獲得功名者,才可以在宗祠或祖屋門前豎旗桿,以彰顯身份,昭示世人,激勵后輩。袁氏家族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原來這里還有幾組旗桿石和一排拴馬石,可惜在‘文革’中被毀了?!?/p>
袁氏一族文風鼎盛,底蘊深厚,此言不虛。在流華灣老廳屋的大門門楣上,至今仍高懸一匾,上書“進士”兩個鎏金大字,牌匾左側(cè)有鎏金行書字體刻的“道光乙巳年恩賜進士袁振文”等字樣。無論是村口農(nóng)家游那一副 “蓮出水面朱筆點青天,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對聯(lián),還是老廳屋大門的楹聯(lián)“天地君親師大恩難報,仁義禮智信至德當修”,無不顯出袁氏一族詩書傳家的傳承和底氣。
《袁氏續(xù)修族譜》記載,始祖袁學淵是南唐莊宗同光三年乙酉進士,長子瓊公為宋開寶戊辰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明清以來,資興袁氏一族舉進士者5人,中秀才者12人。建國后,考上大學本科以上者近百人。
袁孔仁老人說,族人愛荷,荷花的形象在流華灣古村的石雕木刻中隨處可見,入仕者均以荷之清廉高潔律己。《興寧縣志》記載,“明永樂中,袁氏之先,有諱屺者,官吏部郎中,以清廉著,史稱‘清郎中’”數(shù)百年來,袁氏入仕者不勝枚舉,族譜記載中稱“無作奸犯科之輩,無貪瀆巧取之男?!?/p>
袁氏文風昌盛,據(jù)說與辰崗嶺的地理文脈相關(guān)?!杜d寧縣志》記載:“辰崗嶺,在程鄉(xiāng)李、袁二村后,形如覆鐘,昔人避亂壘址猶存,每逢科試年,崗忽作鼓聲,輒不失舉。邑舊景稱‘辰崗征應(yīng)’,為‘八景’之一。”此說頗有神異之處,但在袁孔仁老人看來,此皆不足信,真正的原因是“志高遠、重文教、知禮儀、顯家聲”的家風傳承。袁氏一族遷居至此數(shù)百年間,先后創(chuàng)建辰崗、逢源、程水三大書院,族中子弟皆可入學;家貧束脩不繼者,由公田、義莊助之;還在州府郡城中設(shè)會館、試館,供赴試子弟居用;每年族祭之時,族老還要對各家子弟進行評議,獎優(yōu)罰劣。
(三)
袁氏一族重文教,并不只是為入仕為官,光耀門楣,更是為了讓族中子弟學會做人處世。作為袁氏家訓的《袁氏世范》凡三卷187則。卷一睦親,主講家庭和睦相處的道理和方法;卷二處己,論述個人修養(yǎng)、為人處世之道;卷三治家,闡述持家興業(yè)之理。
不同于其他家訓把孔孟之道的倫理強加于人的古板正統(tǒng),《世范》從實用和近人情的角度提出立身處世的原則。
如《睦親》篇中提倡家庭成員平等,均可保持各自的個性特點,家中長輩,要以自己的修養(yǎng)來樹立威信,不能以輩分壓人;子女也不必屈從長輩的權(quán)威。
《處己》篇中,強調(diào)家人子弟處世立身的核心就是要忠信篤敬,公平正直。認為忠信篤敬、公平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并對“忠信篤敬”做出特別的解釋:“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心誠實,所謂篤也。禮貌卑下,言辭謙恭,所謂敬也?!?/p>
《治家》篇所論的家政管理涵蓋了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出可貴的人道情懷。譬如,將家庭安全放在首位加以強調(diào),提出要“宅舍堅牢、山居須置莊佃、防盜防火”;對年幼子弟要有具體的安保措施:“井必有干,池必有欄,深溪急流之處,峭險高危之地,機關(guān)觸動之物,必有禁防?!边€提出鄰居間要和睦相處,買賣公平,平日多加撫恤,有事相互照應(yīng);公益事業(yè),要盡力予以資助等。
隨行的三都鎮(zhèn)文化宣傳專干袁春三也是袁氏族人,他認為,袁氏家族“平等自主、忠信篤敬、公平正直、寬容和睦”的家訓,源自于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又超出了當時的時代局限,和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吻合,具有十分強大的生命力。袁氏子弟將其領(lǐng)會于心而外施于行,無論是入仕經(jīng)商,著書從軍,還是采掘建房,耕作蓄養(yǎng),都作安身立命之準則。
(四)
或許是因為先祖郴陽太守、勇毅將軍袁學淵公的血脈傳承,在忠信篤敬的謙謙君子之風后面,袁氏族人從骨子里就帶上了愛家愛國、衛(wèi)國興邦的熱血基因。流華灣是資興紅色革命的搖籃,素有“英雄村”“革命村”的美稱。
1928年3月6日,資興縣蘇維埃政府在流華灣中共黨員袁才奇家中成立,下設(shè)軍事委員會、土地委員會、建設(shè)委員會、經(jīng)濟委員會、財務(wù)委員會等。其主要任務(wù)是建立和鞏固人民政權(quán),實行土地革命和肅清反革命分子。同年3月13—16日,中共資興縣蘇維埃政府又在袁才奇祖宅的閣樓里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資興縣委員會,由黃義藻擔任書記。會上還作出了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發(fā)展黨的基層組織等決議。
中國共產(chǎn)黨資興縣委員會的成立,對動員湘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開展土地革命運動起了巨大作用。當時,流華灣袁氏子弟有40多名青壯參加了湘南暴動,奔赴井岡山。
2011年1月24日,資興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流華灣古民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資興市史志辦和檔案館,我們找到了部分參加革命的袁家先烈志士的資料:
袁作恕,縣中畢業(yè),校學生會主席。資興蘇維埃政府成立后,任共青團資興縣委書記、資興少年先鋒隊指導員。1928年4月,袁作恕率300多少先隊員隨陳毅上井岡山,在紅四軍軍部少先隊任指導員。5月,被派往由資興農(nóng)軍改編而成的資興游擊隊獨立團負責共青團工作,兼任龍溪特區(qū)蘇維埃政府秘書。1929年3月,游擊隊遭資興縣清鄉(xiāng)隊和汝城土匪胡鳳璋部夾擊,寡不敵眾,袁作恕被俘,3月30日被殺害,年24歲。
袁鏡湖,袁作恕之父,1928年任三都特區(qū)蘇維埃政府肅反主任,1929年遭清鄉(xiāng)隊圍捕負傷犧牲。
袁好球,袁作恕妹,紅四軍36團宣傳員,在臘山戰(zhàn)斗中犧牲。
袁漫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參加湘南暴動。長征時任紅四軍12師36團宣傳隊隊長,抗戰(zhàn)期間被中共中南局任命為中共地下黨郴、資、宜、永、桂五縣聯(lián)絡(luò)站站長兼西北區(qū)黨小組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中共資興工委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建國后任資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秘書科科長。
袁孔仁老人說,從大革命時期到新中國成立,流華灣至少有近百人投身革命,是名副其實的革命村和英雄村。
新中國成立后,眾多流華灣子弟走出家門闖蕩拼搏,百年的血脈傳承,共同的文化信仰,流華灣古村始終是所有族人情感和靈魂的歸宿。每到清明年尾,外出游子紛紛回鄉(xiāng)省親,在老廳屋里擺起長桌,細辨荷香,共話桑麻,縱論家國天下。
如今,東江湖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級5A景區(qū),資興市正在全力發(fā)展“全域旅游”,流華灣古村落成為資興重點打造的鄉(xiāng)村旅游休閑區(qū)。目前,以流華灣、辰南村為核心的《流華灣片區(qū)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已經(jīng)編制完成。流華灣片區(qū)古村落群保護,通過了省住建廳的審核,上報到國家住建部申報。成功后流華灣古村落將納入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保護。中共資興市委副書記劉朝暉說,當?shù)卣谥鸩酵度胭Y金對該片區(qū)的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fā)。袁氏族人也已經(jīng)籌集了數(shù)百萬資金,正在對古民居的破損之處進行修復。不久的將來,流華灣將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