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整理的價值?!都t藏》通過匯集中央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及各地方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所藏期刊,查缺補漏,完整呈現(xiàn)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共中央及其各級機構(gòu)、組織、團體主辦,或在中共領(lǐng)導下創(chuàng)辦的進步期刊,共151種、428冊,3億余字。其中,《中國共產(chǎn)黨黨報》《中央政治通訊》《前線》《真理》《黨的建設(shè)》《調(diào)查研究》等多數(shù)期刊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公開出版?!都t藏》是民主革命時期紅色期刊的大集會、大團圓,其文獻整理之功不可小視。
文獻保存的價值。民主革命時期的紅色期刊因紙質(zhì)差、年代久,加上保管不善,脆化嚴重,有的甚至“爛得掉渣”,基本上不能正常閱讀和利用,如何搶救性保護這批文獻,是出版界、文物界、史學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比較而言,將紅色期刊影印出版,做到原汁原味,是保存歷史文獻較為理想的方式,既呈現(xiàn)了期刊的原貌,閱讀起來又較為方便,研究者能從現(xiàn)代的書香中感受歷史的氣息、觸摸歷史的場景、喚起歷史的記憶?!都t藏》對于中共歷史文獻的保存和傳承,實是功德無量。
文獻解讀的價值。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chǔ),歷史研究必須全面占有史料,才有可能理清歷史的脈絡(luò),揭示歷史的真相。史料把握不全,或史料解讀有誤,就無法說明歷史進程,更不可能對歷史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對于民主革命時期中共歷史的基本線索已梳理清晰,但諸多歷史事實、歷史細節(jié)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紅藏》的出版,既從一個側(cè)面呈現(xiàn)了中共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luò),也為深化中共歷史研究、還原中共歷史真相提供了珍貴史料。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