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大師誕辰120周年紀念。我從少年時期就喜歡京劇,對梅蘭芳先生仰慕已久,但無緣相識。
1952年12月,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在維也納舉行。中國派出了由國家副主席宋慶齡任團長,郭沫若任副團長,由108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團員包括各界代表,其中文藝界代表就有名聞中外的京劇藝術(shù)家梅蘭芳,還有為抗美援朝捐獻一架飛機的豫劇名家常香玉。我作為外交部派出的工作人員,也參加了代表團,因此與梅蘭芳有了近距離接觸。
會議期間,梅先生由于是世界知名的京劇藝術(shù)家而引人注目,他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人民外交活動家。梅先生為人謙和,平易近人,毫無著名演員的架子。有人慕名求見,總是有求必應(yīng),有問必答,因此結(jié)交了不少外國文藝界的朋友。
和平大會之后,應(yīng)蘇聯(lián)邀請,代表團前往莫斯科。梅蘭芳、常香玉應(yīng)蘇聯(lián)戲劇界邀請,在莫斯科“演員之家”劇場,分別表演了“霸王別姬”和“花木蘭”片斷。當時梅先生已近60高齡,但嗓音依然字正腔圓,舞姿一絲不茍。這是梅、常首次用錄音機代替樂隊伴奏,效果甚佳,受到觀眾的熱烈贊揚。
在莫斯科度過1953年新年之后,本應(yīng)回國,但蘇方通知,斯大林要會見代表團。當時斯大林正在黑海海濱休養(yǎng),何時回莫斯科未定,代表團只好等待。但梅蘭芳因為在國內(nèi)有演出任務(wù),要提前回國。代表團領(lǐng)導決定派我陪同梅一起返京。我與梅和他的秘書許姬傳于1953年初,由莫斯科飛往伊爾庫斯克,住一夜之后,轉(zhuǎn)乘中國民航的飛機回京。我們乘坐的那架飛機于次日返回莫斯科途中突然墜毀。我國一位出國參加青年聯(lián)歡節(jié)的游泳運動員不幸遇難。
梅蘭芳在伊爾庫斯克受到當?shù)卣臒崆榻哟?。當晚該市領(lǐng)導設(shè)宴歡迎。該市領(lǐng)導人說,在遠東一帶因靠近中國,梅蘭芳很有名氣。該市附近有一個農(nóng)莊就命名為“梅蘭芳集體農(nóng)莊”。梅聽說后非常高興。
宴會后,又到劇場觀看歌舞劇,劇情具有喜劇色彩。演畢,演員還不肯離去,等待與梅蘭芳見面、合影。因為第二天早晨要趕飛機,雙方才依依不舍地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