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8日傍晚,江西省浮梁縣峙灘鄉(xiāng)龍波村一位老農(nóng)挑柴回家,發(fā)現(xiàn)山道旁躺著一個穿軍衣的人,他想起上午聽到的一架飛機落在峙灘鄉(xiāng)鐵路旁爆炸燒毀的消息,認為是日本飛行員。于是輕輕摸到離那人不遠的地方仔細觀察,一看是裝束、皮膚不像日本人。此時,那人警覺起來,掏出手槍,用英語問:“你是什么人?”老農(nóng)聽不懂,為避免發(fā)生誤會,立即回村,告訴當小學校長的張仁遠。張聽后,猜想一定不是日本人,否則早就開槍了。“可能是美國盟友!”他請老農(nóng)帶路,急忙趕去,不見有人。張校長讀過初級中學,懂得一點英語,立即用英語喚道:“朋友,我們是中國老百姓,請快出來!”喚了幾次,那人在草叢中觀察來人空著手、態(tài)度友好,才艱難地走出來,解開外衣,露出內(nèi)衣上的中文和英文:“中國盟友,我們是幫助中國抗日的?!睆埲蔬h笑著上前和他握手,攙扶著他回家。
到家天已墨黑,張校長忙著安排食宿后,立即找村里懂草藥治療外傷的人來檢查傷口。這位飛行員記起在山上曾問過張:這里是不是國統(tǒng)區(qū)?(國民政府管轄區(qū),日軍占領(lǐng)地方叫淪陷區(qū))當時張校長聽不懂沒有回答,故心中尚存疑慮,只肯吃帶殼的食物,如雞蛋、花生,也不肯上床睡。張校長見語言障礙很難進一步溝通感情,又扶他慢慢走了2公里,到附近一個叫流口的大村,找到讀過大學的紳士張佩賢。雙方用英語交談,加上做手勢,才知道這個飛行員叫柯林,上尉軍銜,他對日本侵略者偷襲珍珠港、南京大屠殺等暴行非常憤慨,1941年自愿參加陳納德將軍的美國援華十四航空隊,曾參加對日空戰(zhàn)百余次。今天早上駕駛飛機轟炸日本本土,完成任務后,不幸飛機受傷,堅持飛行了一段時間機件失靈,跳傘落在群山之中。他忍著饑餓,翻山越坡,多次被荊棘絆倒被尖石刺傷,行走十分困難,幸得張先生等人相救,十分感謝。并要求將他的情況報告政府,迅速與航空隊聯(lián)系。張仁遠、張佩賢聽后連忙說:“上尉先生,你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我們抗日,是我們的好朋友,這點小事,是我們應該做的,不必言謝。”并連夜派人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峙灘去請醫(yī)生。
第三天,浮梁縣縣長親自到峙灘鄉(xiāng),迎接柯林上尉到景德鎮(zhèn)。在縣長親自主持的歡迎座談會上,柯林上尉十分感謝浮梁縣政府和景德鎮(zhèn)人民的無私救援。表示歸隊后,更積極駕機轟炸日本侵略軍的軍事設施,同中國軍民一道,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8月1日,兩架迎接柯林上尉歸隊的輕型飛機,降落在景德鎮(zhèn)西瓜洲河灘上。景德鎮(zhèn)成千上萬市民聞訊趕到飛機降落的地方,熱烈歡送美國盟友,歡送反法西斯的戰(zhàn)斗英雄。
注: 當時,景德鎮(zhèn)屬浮梁縣管轄,縣政府設在景德鎮(zhèn)。當時景德鎮(zhèn)交通工具主要是木船,沒有汽車站、沒有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