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下海求財”
林語堂看重錢,會賺錢,在20世紀(jì)30年代的上海文壇,人所共知。
那時的上???,讀者買不買賬,得看有沒有名作家撐場面。于是,名家作品是一稿難求,普通作家是稿件難發(fā)。
初闖上海灘的林語堂,想安安分分地靠爬格子吃飯,卻發(fā)現(xiàn)這碗飯遠(yuǎn)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吃飯問題成了頭等大事。
窮則思變,林語堂想的第一個辦法就是“一稿兩投”。同樣的內(nèi)容,寫一份中文的,寫一份英文的,這樣,可以得兩份稿費(fèi),不至于有道德上的限制。林語堂看出教科書的市場很大,經(jīng)孫伏園接洽,與開明書局合作出版《開明英文讀本》。
書籍上市后,市場反應(yīng)很好,一個月內(nèi),加印好幾次,連帶著開明書局也興旺起來。林語堂趁熱打鐵,一連推出系列英文教科書。他還請畫家豐子愷配漫畫插圖。他編的書頗受中小學(xué)校青睞。
源源不斷的版稅,讓林語堂變成了上海文壇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富人作家。欣賞的人,贊他是“教科書大王”;不客氣的人,說他是靠教科書起家的“暴發(fā)戶”。
但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林語堂為難民多次慷慨解囊,還以每年720法郎的花銷,收養(yǎng)了6個孤兒。
他還雇人為老家板仔村民修學(xué)堂,買低洼田地挖大魚塘,買田園,并且買臺灣的甘蔗種苗、柚子苗、樹苗,給鄉(xiāng)民栽種。
林語堂教育女兒:“金錢藏在我們自己的口袋里,而不去幫助別人,錢有什么用處呢?金錢必須要用得有價值,又能幫助別人。”
豐子愷飲酒
○翁 靜
豐子愷嗜酒,但從不喝醉,他追求的是一種情調(diào)與趣味。
豐子愷在春暉中學(xué)任教時,課余經(jīng)常與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潛等在白馬湖畔聚會飲酒。大家邊喝酒邊聊天,有一次豐子愷忽然來了靈感,就作起曲來。因為沒有帶紙,他就用筆在自己的白襯衫上畫五線譜。好好的一件襯衫,再也洗不干凈,但豐子愷照穿不誤。后來朱光潛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那時我們都喜歡喝酒,因為酒后見真情,我最喜歡子愷雍容恬靜的態(tài)度。”
豐子愷因牙疼去醫(yī)院拔牙,大夫囑道:未愈期間不準(zhǔn)飲酒。這下可難住了嗜酒如命的豐老先生。不聽話吧,牙病要作怪,聽話不喝吧,又是萬萬的舍不得。勉強(qiáng)按捺幾天后,已是坐立不安,心癢難熬。最后,他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取一支干凈的玻璃吸管,吸入幾滴酒后,射到喉部直咽下去。這樣既不讓酒潤到病牙,又暫時解了酒癮。殊不知飲酒上火,并不是避開牙齒就太平無事的。牙病痊愈后,豐子愷特地寫了一篇《口中剿匪記》,以詼諧的筆調(diào)歷數(shù)因牙病使他不得飲酒的苦處。
劉文輝穿衣
1949年,“西康王”劉文輝率部起義,一度出任新政權(quán)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拔母铩遍_始后,劉文輝即被抄家。1966年9月15日,毛澤東在天安門第三次接見紅衛(wèi)兵,劉文輝也受邀參加。毛澤東身穿布料軍裝,見劉文輝依舊穿著“呢料子”中山裝,對他說:“要穿的和我們一樣嘛!”劉文輝回到家,為難地問兒子:“這個話是什么意思?他們都是穿軍裝,總該不會讓我也穿軍裝吧?”
毛澤東的話就是“最高指示”,既不能去問個究竟,也不能不執(zhí)行。一家人商量的結(jié)果是,把毛澤東的那句話理解為“要穿和我們一樣的布衣服,不要穿呢料衣服”。于是,劉文輝臨時做了一套滌棉布中山裝。此后,毛澤東見到他的時候,也沒有再提過衣服的事情。直到天氣漸冷,毛澤東將布軍裝換成呢子軍裝后,劉文輝的著裝才又重新?lián)Q成了常規(guī)的呢子衣服。
文彥博賣絲綢
○佟雨航
北宋年間,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經(jīng)濟(jì),宋仁宗在四川試行紙幣“交子”,大獲成功。陜西長安的官員立功心切,提議“廢除鐵錢,統(tǒng)一使用紙幣”。此事沒有得到朝廷批準(zhǔn),但長安開始流傳著鐵錢要作廢的消息。
當(dāng)時,鐵錢的使用十分普遍,百姓家中都存有大量鐵錢。聽說鐵錢將作廢,人們紛紛拿著鐵錢去搶購貨物。商家聽說了消息,在店門口掛出“不收鐵錢”的牌子。一時間,人心惶惶,市場大亂。宋仁宗大為惱火,責(zé)令宰相文彥博迅速平定市場,安定民心。
百官都認(rèn)為文彥博會用行政手段強(qiáng)制商家收購鐵錢,但他并未那樣做。他只是親臨長安,把帶來的絲綢拿到各大商鋪代賣,并明確表示“只收鐵錢”。商家和百姓看到宰相賣絲綢只收鐵錢,心中立刻有了底,“鐵錢不會變成一堆廢鐵”。謠言不攻自破,鐵錢又流通起來,市場秩序迅速穩(wěn)定。
事后,宋仁宗問文彥博是怎樣想到這個辦法的,文彥博答道:“謠言如洪水,用巨石堵只能暫時緩解,卻不能從根本上起作用。只有靠疏通的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對了,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