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梳理】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鑒賞評價”的要求中.有“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內(nèi)容,這是該考點的重點和難點?!拔谋镜哪撤N特色”主要包括人物的形象、文本的風格、語言的特色、表達的技巧等方面?!白魃疃鹊乃伎己团袛唷笔紫纫赋鲞@種特色:然后聯(lián)系文章說一說為什么要營造這種特色:還要進一步指出這種特色的好處、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就更好了。
【解題技巧】
一、分析標題
回答這類題目.考生首先要先分析文章的標題在形式上及內(nèi)容上的信息點。然后再仔細閱讀文章,進而思考:文章是以什么線索貫串全文的?題目是不是就是文章的線索?題目有沒有什么象征意義?題目是不是運用了修辭手法以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題目在字面上傳遞了什么信息?在這文字背后還包含著什么深層含意?同時結合閱讀文章時所捕捉到的主要內(nèi)容及作品所反映的主題思想等信息推敲思考。最后歸納淺層意義以及深層意義。
二、分析句子
這類題目一般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話、某段話、某幾段話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理解其含意及作用。可分三步進行解答:一是詳細解說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二是結合人物形象與事跡,理解句子或文段的言外之意:三是結合作者的觀點及情感態(tài)度,緊扣文本,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三、分析段落
回答這類題目,考生可以按照以下解題思路來進行分析:文段寫了哪些內(nèi)容?文段對于文章內(nèi)容起到什么作用?文段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什么作用?文段對結構起到什么作用?文段對表現(xiàn)主題起到什么作用?另外,段落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有一些術語,考生要明確:
1.文首的作用: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2.文中的作用: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文末的作用: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從事件細節(jié)去把握人物形象。閱讀實用類文本,考生要學會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并對這些細節(jié)加以仔細思考。如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什么?它與整個事件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在事件或人物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精神特質(zhì)?另外,考生還要特別留意有些側(cè)面描寫看似與人物無關.但卻對刻畫人物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利用與人物關系密切者的相關資料來突出人物的形象。
2.從人物與時代、人物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人物形象。要理解人物其入其事,首先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眾多因素。其次,要理解關系網(wǎng)中的人物。人物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方面.通過人物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人物是閱讀傳記以及人物通訊、訪談的一條途徑。
【同步突擊】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與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時光
[美國]斯滕伯格
2010年12月,我們有幸會見并采訪了當今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的木心先生。他對任何一個有幸與其相識的人均影響重大,對于許多通過其寫作和藝術作品來認識他的人來說,木心的影響力同樣強大。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始終與他的受眾保持著距離。他的一生踐行著福樓拜的信條:“呈現(xiàn)藝術,隱退藝術家。”
我們第一次看見他的作品是通過網(wǎng)絡,一小幅山水畫《會稽春暉》的復制品,畫中的世界迷失在廣闊無垠的時空中,霧靄沉沉的遠山以君臨之姿凌駕于近處的小屋之上。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微妙平衡如同直接以意志刻寫在紙上的記憶,直抵人心與思想。然后我們又知道了他的“獄中筆記”,在其中他以雄辯、探究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與歷史上的思想大家之間的虛構對話。
陳丹青計劃作為我們的引薦人,與我們一同前往。如果木心先生喜歡并信任我們,那么他會同意我們的拍攝.否則,我們將無功而返。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顯然,木心很反感被采訪,我們還得知,即使他同意采訪,也很可能情緒易怒且缺乏耐心。大家都知道,被問及昔日尤其是他的牢獄生活時,木心總是轉(zhuǎn)彎抹角地回答,或干脆保持緘默。對木心先生來說,他斷不自認為“受迫害的藝術家”,但談論這個話題,就像是給那些一心想為木心貼上這個標簽的人提供更多彈藥。木心認為:“藝術的價值在于藝術作品本身,而藝術作品如何或者為何被創(chuàng)作其實無關緊要?!?/p>
顯然,為了表示誠敬,也為了建立融洽的關系,我們應該贈送禮物。聽說他熱愛西方古典音樂,我們就帶上了一盒全套貝多芬弦樂四重奏CD。見面時木心先生安靜地說“你好”,隨后把我們帶到客廳。面對面坐著時,他打量著我們。他戴著一頂遮蓋著前額的羊毛帽子,面色十分平靜,只有銳利的雙眼不斷輕微移動著,透過厚厚的鏡片斜視我們。他顯然對愚蠢的采訪者不抱耐性。我們試著通過翻譯向他闡述拍攝這部電影的用意。我們告訴他,這部電影將成為他的一幅肖像。
沒有任何反應,過了第一關?!案嬖V他我們的電影將成為他的肖像,不過是以他自己的話來訴說。”他聽著翻譯的話,點燃了一支香煙,聳了聳肩。這是同意嗎?還是只是第二關?隨后,我們將貝多芬四重奏CD送給他,這時他的臉上泛起了笑容。他連珠炮似的講了幾句話?!八麑τ谀銈儾贿h萬里給他帶來貝多芬感到十分驚訝,”翻譯告訴我們,“現(xiàn)在他想知道你們到底想談什么?”我們看著木心,他坐在椅子上,身子前傾,面帶微笑。我們通過了他的考驗,在陳丹青和木心開始追憶敘舊時,我們架起了燈光和攝像機。與先前的傳言很不一樣,木心輕快活潑地從一個話題跳躍到另一個話題,以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輕松游走于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xiàn)代的文學與藝術傳統(tǒng)。不帶一絲傲慢自負,他與達·芬奇、李煜、馬克思·恩斯特、米芾、托爾斯泰、尼采以及安塞姆·基弗等人保持對話——不是作為弟子或信徒,而是作為一個對手.醇酒般的對話中不時穿插著狡黠而戲謔的幽默,在對音樂發(fā)表了大段見解后,他笑著說:“你們來是為了尋找一個詩人,可如今這里只剩一個老頭了。”
那么他的過去呢?他講述了獄中的可怕經(jīng)歷,在70年代末離開故土在紐約奮斗三十年的種種經(jīng)歷。他講述了他的作品在美國只公開展出過兩次,在2003年他的巡回展啟動之時,他已經(jīng)七十六歲了。他講述了他是如何等待了三十多年才讓自己的作品在中國發(fā)表,并講述了在七十六歲時最終回到中國定居的經(jīng)歷。在講述所有這些故事的時候,他沒有絲毫怨言。這些只是事實而已,他仿佛敘述的是很久以前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仿佛一切與他的創(chuàng)作無關。他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我現(xiàn)在所做的創(chuàng)作?!?/p>
在簡樸的工作室里,他向我們展示了過去幾年的畫作。這是另一系列讓人嘆為觀止的小型風景畫。他從20世紀80年代起所著的貫穿研究生涯的各種書籍擺滿了整面墻。這些新畫作和著作,是他總是孜孜工作、信守諾言的最好佐證。就像他告訴我們的那樣:“無愧于我年輕時為藝術許下的諾言?!?/p>
我們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qū)⒛拘南壬@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介紹給更多的人。他教導我們?nèi)绾卧谏铌幱爸忻鎸δ婢?,他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說了什么并不重要,人生在世,真正做了什么才是關鍵。人們將深切地懷念他。
(選自《木心紀念專號》)
1.第三自然段“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中的“對手”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畫橫線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本文第五自然段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本段主要以描寫和敘述為主,表現(xiàn)了與傳言不一樣的木心。
B.通過木心的“笑”表現(xiàn)其作為藝術家平和的一面。
C.本段展現(xiàn)了作者由擔心到釋然的心理過程.
D.送貝多芬四重奏CD的細節(jié)是為表現(xiàn)音樂的感染力之強。
5.作者在二、七兩個自然段寫到木心的小型畫作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行文多次運用引用手法.頗具妙處。請以畫波浪線的句子為例,立足文章整體,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方面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